“小伙子,又在練習吊嗓發音呢?”
搭話的是一位五十多歲的中年男人,叫袁立秋,是華夏戲曲學院戲劇系的一位老師,因為每天都會在這邊晨跑的緣故,已經連續注意沈一鳴好幾天了。
“我是戲劇系的老師,你是戲劇系哪個班級的?我怎么沒有見過你?”袁立秋看沈一鳴有些面生。
“老師你好,我不是戲劇系的……”沈一鳴的舉動多少有些拘謹,老實回答著袁立秋的問題。
以往人們常說婊子無情,戲子無義;那是因為婊子閱人太多,慣于逢場作戲,故曰無情;
戲子假面待人,說盡花言巧語,故曰無義;是針對這兩種職業的本身特性的一種延伸比喻。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如果真要放在現實中來說的話,唱戲的反而是三百六十行當中最尊敬師傅的。
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因為學戲本身,首先便是要學會做人,所以師傅教的不僅僅是手藝,很多戲曲名家,古代優仱,一生都只會拜一個師傅。
“你不是戲劇系的?”聞言后的袁立秋驚愕。
“不是。”沈一鳴搖頭道:“我是表演系的學生。”
其實秦鳳梧剛剛重生沈一鳴的時候,也希望自己是戲劇系的,只是這專業又不是他能夠選擇的。
畢竟老天能讓他重活一次已經不錯了,還要什么附加條件!要什么選擇!要什么自行車!
“可惜,可悲,可嘆!”袁立秋連道三聲。
“老師,敢問哪里可惜?哪里可悲?哪里可嘆?”沈一鳴半字不差的問了回去。
袁立秋回答道:“像你這么好的戲曲苗子,都放棄了戲劇專業,選擇了表演專業,豈不可惜?”
“泱泱大國,影視娛樂發展迅速,演員歌手勢不可攀,昔日國粹卻已名存實亡,豈不可悲?”
“戲園子里,唱戲的在臺上賣力的演唱,臺下卻稀稀拉拉的坐著為數不多的觀眾,豈不可嘆?”
“也對,同樣的付出,十年如一日的辛苦,卻終究抵不過一句戲子!”袁立秋自顧自憐道:“如果能夠再年輕二十歲,我也絕不會選擇唱戲,當萬人矚目的明星演員多好,收入不菲,粉絲眾多,一點跌打小傷便會受到無數粉絲體貼入微的關懷與關注!”
跟袁立秋同時學戲的那批人,選擇戲曲行業的依舊籍籍無名,但跨行歌手、演員的卻無一不成了時代的寵兒!他們擁有不俗的唱功與演技,混跡才藝貫徹的娛樂圈簡直如魚得水,最不濟的也能成為了二三線的小明星,而那些運氣好的甚至進軍國際大腕兒……
袁立秋的語言雖然有些偏執,但也的卻是事實,當別人游歷世界名景的時候,當別人度假揮金如土的時候,他卻還在為自己兩個兒子的婚房而發愁。
同樣是為藝術默默奉獻,戲子被稱之為下九流,演員明星卻代表了上流社會,兩者間距天壤之別。
“此言差矣,老師。”沈一鳴逐一道:“戲曲與表演本就一體,完整的戲曲不僅要唱還要演,我雖然就讀的是表演專業,但是戲曲從未落下,何來可惜?”
“再一,國粹從未滅亡,在某些地方,某些角落,總有某些人始終在默默地堅持著。”沈一鳴想到了師傅董奎生,想到了有唱功卻默默無聞的戲曲家。
“國粹終究還是國粹,不同于以往的普遍,它只是逐步變得高雅,何來可悲?何來可嘆?”
“這真的是你內心深處對于戲曲目前狀態的真實看法?”袁立秋被沈一鳴的話語給震驚到了,像他活了這么多年,都不能如此超脫的去看待戲曲。
“也不盡然!”沈一鳴搖了搖頭,那只是佛系看法,他也想讓京劇重新站立在舞臺的巔峰。
“你剛才說自己讀得雖是表演專業,但是關于戲曲從未落下,現在是否能給我唱上兩段?”袁立秋這兩天有聽到沈一鳴吊嗓的只言片段,但畢竟那是不連貫的唱法,并不能展現出沈一鳴的真實水平。
“當然可以,一首京劇‘穆桂英掛帥.捧印’,還請老師幫忙點評一下。”從被人迫害嗓音啞掉,再到死亡重生,沈一鳴也有四年多沒有真個唱過京劇了。
“你唱就好了,有什么不對的我會及時幫你指出來的,不過這穆桂英掛帥.捧印那可是旦角!你確定你可以?”袁立秋不知道沈一鳴是真有本事還是裝的?
由于條件有限,沈一鳴本來想先潤潤嗓子的想法也只能作罷,他只得先醞釀了一下情緒:
“猛聽得金鼓響~畫角聲震;
喚起我破天門~壯志凌云;
想當年桃花馬上~威風凜凜;
敵血飛濺石榴裙,
有生之日責當盡;
寸土怎能夠屬于他人,
番王小丑何足論,
我一劍能擋百萬兵;”
京劇講究一板一眼,字正腔圓;
雖然是女腔女調,但是這么一小段京劇唱下來,依舊難阻熱愛它如生命的沈一鳴熱血奔騰。
特別是這其中描寫的人物還是女中豪杰穆桂英,以聲繪情、以情帶聲的唱腔,很容易讓聽者代入其中,產生一人當關,萬人莫開的豪邁景象。
“好,好……好!”袁立秋還沒有來得及開口,公園晨跑路過河邊的幾位大爺大媽已經為沈一鳴鼓掌喝起彩來:“小伙子,可以!這唱功簡直絕了!”
周遭的男女也不由得被沈一鳴驚艷到了,他們首先是驚艷沈一鳴把握到極致的女腔嗓音,隨后仔細一聽才發現,原來被遺忘的戲曲竟然可以如此迷人。
“小伙子,再來一段!”幾位大爺大媽紛紛駐足,為他豎起了大拇指,同時要求沈一鳴再來一段。
“不敢當!不敢當!”沈一鳴看向袁立秋,正不知道該如何拒絕呢,袁立秋居然主動開口了。
“那就換我給大家來一段。”袁立秋主動請纓。
他本來是要評價沈一鳴唱得究竟如何,但不料竟被沈一鳴完全勾起了興致,恨不得即刻亮兩嗓子。
其實,真要是點評的話,他也沒什么好說的,沈一鳴所擁有的水平真的超乎他的想象,他最大的感覺不是指點,反而是棋逢對手,想要與之比拼一下。
“你是誰啊?行嗎?我們要聽這小伙子唱!”大爺大媽們并不買賬,他們還是想聽沈一鳴再唱一段,畢竟唱戲的老生多的是,但年輕一點的就較為難尋了。
說白了,如今戲曲圈之所以沒落,并不是因為戲曲本身,而是由于行業內部青黃不接造成的。
老年一代太老了,青年一代則對戲曲完全缺乏興趣,想要崛起必須要從新時代人物本身開始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