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貴妃醉酒可沒那么好唱,特別是副歌部分的京劇女高音,可不是說捏著嗓子就能唱上去的!”
“新貴妃醉酒那算什么,你再繼續往下看,下面還有沈一鳴的一個節目,同樣叫做貴妃醉酒。”
“貴妃醉酒,那可是戲曲啊!這個我知道,新貴妃醉酒就是根據原京劇貴妃醉酒改編出來的!”
“京劇,開什么玩笑!咱們就讀的雖然是戲曲學院,但大家都是為了學唱歌、跳舞,或者演戲,有幾個會唱那種快要老掉牙的京劇?更別提不學無術的沈一鳴同學了,大學三年我就沒見她唱過一首歌!”
“也不一定,有些人天生低調自律,對己身的要求特別高,不達到一定程度從不顯山露水,哪像你那么高調,稍微有一點起色就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
沈一鳴的異常表現,超出了周圍同學對他的了解與認知,本來剛升入大學時,以他的脾氣秉性在班級里面人緣還是蠻好的,直到后來經歷了那件事以后,沉默寡言、特立獨行的他漸漸沒有了什么朋友。
在同學們的認知中,沈一鳴的性格特別古怪,有時候看起來特別和善,但有時候卻又讓人避之不及。
畢業典禮開幕式現場,數千人齊聚校園操場,首先舉行的便是升旗奏國歌,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前進,前進進……
慷慨激昂的華夏國歌奏放完畢,隆重的畢業典禮就此展開,華夏戲曲學院校長登臺開始講話。
緊接著,政教處主任講話,教務處主任講話,典禮表演節目正式開始。
第一組登臺獻唱的是一首帶有伴舞的歌曲《感恩的心》:“我來自偶然,像一顆塵土,有誰看出我的脆弱;我來自何方我情歸何處,誰在下一刻呼喚我;天地雖寬這條路卻難走,我看遍這人間坎坷辛苦;我還有多少愛,我還有多少淚,要蒼天知道我不認輸;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
前十二個節目,除了歌曲就是舞蹈,如果不是現場的氣氛比較活躍,幾乎能夠聽得人們昏昏欲睡。
畢竟這是華夏戲曲學院,說白了就是藝術學院,無論各系的學生多少都會那么一點點唱歌和跳舞,真要是非從中挑出個極其優秀的,那還真是半斤八兩,有的學生甚至感覺在臺上表演的那人還不如自己呢!
第十三個節目,終于輪到沈一鳴了,其實從首檔節目未開始的時候,他就已經在后臺換衣服上妝了。
在形容一個京戲男旦的時候,我們會把那些用在美麗女子身上的形容詞一股腦兒的搬上來,例如漂亮、優雅、俊美、端莊、嫵媚、雍容、華貴……
無論是《新貴妃醉酒》還是《貴妃醉酒》,都是需要演員反串去完成的,有人說過,帶有男旦戲份的角色,演好了就是風華絕代,演得不好就是鬧笑話!
的卻如此,想要演好一出戲,首先服裝樣式得像樣,再一個就是上妝:上妝就比較繁瑣了,從扎網巾到擦護油、涂脂、描眉、畫眼、勾臉、定妝、勒水紗、貼鬢腳等,每一樣都是京劇旦角必不可缺的?
扎網巾:包括戴發網和各色綾帕,目地是將演員的頭發遮住;穩定盔帽,以免搖晃;便于提起太陽穴的肌肉,使眉毛成倒八字形,增加威嚴和美感。
擦護油:就是在畫臉譜之前,用凡士林和白甘油先涂于臉上,以防止因化妝油彩不好而損傷皮膚。
上粉,又叫做拍彩,打粉底,以前最早時是把鉛粉或葫頭粉撮些置于手掌中,用水調成膏,兩掌相合而搓,再對鏡遍涂臉上,加以輕輕拍打,使之均勻。
現隨著時代的發展,開始改用專制的白色化妝膏,摻雜少許紅色,使其略似膚色涂于面部、頸部、耳根和腮邊等處,以免面色白皙脖頸黑不美觀。
扎完網巾、擦完護油、上完粉后,就要涂脂。
涂脂,即擦紅抹彩,擦的部位主要是上至眉、下至腮、兩眼眶及面頰上部等處,目地是為了便于突出臉部整體輪廓,特別是鼻梁和顴骨,更好地塑造人物臉部的立體感,同時上下唇,以顯唇紅齒白之美。
上完粉,涂完脂,接下來便要描眉、畫眼。
描眉:生旦的眉梢細而淡,武生宜粗濃,且眉尖稍向上成倒八字;丑角的眉尖多稍向下成八字。
畫眉之后還需畫眼眶,即沿上下眼簾畫一道黑線,眼梢處略向外延長,使之顯得眉眼分開。
再然后就是勾臉、定妝。旦角向有凈扮勾臉之習,定妝則是俗稱的大白臉,此時用散粉進行定妝,對油彩起到固定的作用,也是為了掃掉多余的粉。
同時定完裝后尚需掃紅,粉狀的胭脂抹上腮紅,使得定完妝后的臉看起來是那么的粉嫩自然。
隨后便是勒水紗,勒水紗就是用布帶子把頭勒緊,把眼睛吊起來,以便更好的塑造角色的型、性。
勒完之后,演員的眉眼就吊起了,這是華夏戲曲人物造型最大的鮮明特點之一。
貼鬢角俗稱貼片子,片子就是用榆樹皮刮下來的膠與頭發混合在一起作出來的飾物,使人物鬢發的夸張與美化,并且可修飾演員的臉型,達到最佳效果。
戴線簾子,又稱為線尾(yi)子,這部分垂在人物的身后,并且分出左右兩小把垂。
然后才是戴網子、橫簪、發墊,梳大頭。
最后是戴頭面,頭面都是成套的,每種皆有不同的名稱、規格與佩戴位置。
第一步戴泡子,是要直接插在片子上的,戴泡條
,帶頂花,帶側鳳,帶絹花,戴后兜……
正是因為如此繁瑣又磨人的扮戲過程,京劇戲曲界才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早扮三光,晚扮三慌。
扮戲包括面部化妝和頭上腳下、全身內外的一切穿戴,有一套相當復雜的程序。它是完成角色藝術造型的重要手段,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幕后準備工作。
有的前輩就說過:不會扮戲,就不會唱戲。這句話雖不盡然,但也大抵形容了京劇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