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若曦的葬禮辦得很簡單。沒有棺槨,沒有墓碑,只有一個小小的土墳,孤零零地立在望夫崖的巨石旁。
軒轅澤親自為她挖的墳,親自為她填土。他的動作很慢,很輕,仿佛怕驚擾了她的沉睡。
“若曦,對不起。”他一邊填土,一邊喃喃道,“是我來晚了,是我沒能保護好你。”
“你說你喜歡望夫崖的風景,說這里的風很干凈,我就把你葬在這里。”
“以后,我會經常來看你,給你講京城的事,講我為你報仇的事。”
“你別怕孤單,我會陪著你。”
他說了很多話,直到夕陽西下,才站起身,最后看了一眼那座孤墳,轉身離開了。
他回到了京城,接管了二皇子的勢力,成為了新的攝政王。
他勵精圖治,整頓朝綱,很快就穩定了朝局。人們都說,攝政王英明神武,只是太過冷漠,身邊從未有過任何女子。
只有李太傅知道,每當夜深人靜時,攝政王都會獨自一人,騎著馬,去望夫崖。
他會坐在慕若曦的墳前,一坐就是一夜。有時會說話,有時會沉默,有時會流淚。
三年后,皇帝病逝,沒有留下子嗣。大臣們聯名上奏,請攝政王登基。
軒轅澤拒絕了。
他說:“我答應過一個人,要守著她。”
他將皇位傳給了一位遠房的皇室宗親,自己則回到了望夫崖,在慕若曦的墳旁,蓋了一間小小的木屋。
他在這里住了下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會在墳前種上她喜歡的蘭花,會在崖邊放她喜歡的風箏,會對著墳塋說話。
人們都說,望夫崖有個瘋王爺,守著一座孤墳,過了一輩子。
幾十年后,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躺在望夫崖的巨石旁,永遠地閉上了眼睛。他的手里,緊緊握著一塊半碎的鳳凰玉佩。
風吹過望夫崖,帶著蘭花的香氣,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未了的情緣。
兩座孤墳,一座新,一座舊,靜靜地依偎在一起,仿佛從未分離。
或許,這就是他們最好的結局。
生不能同衾,死亦同穴。
軒轅澤的葬禮,同樣簡單。
新帝感念他的功績,想將他葬入皇陵,卻被他生前拒絕了。他留下遺詔,要與慕若曦合葬在了你望夫崖。
新帝依言照做。
下葬那天,天空飄著細雨,仿佛在為這對苦命的戀人哀悼。
工匠們小心翼翼地打開慕若曦的墳塋,準備將軒轅澤的棺槨放進去。就在這時,他們發現,慕若曦的墳里,沒有尸骨,只有一個小小的木盒。
打開木盒,里面是半塊鳳凰玉佩,還有一封信。
新帝接過信,打開一看,上面的字跡娟秀,是慕若曦的筆跡:
“澤郎親啟:
當你看到這封信時,我或許已經不在人世,或許……正在某個地方等你。
那日在二皇子府,我并沒有死。是李太傅的人救了我,他們用一具替身瞞過了所有人。
我知道,軒轅浩已死,朝局已定,你不需要我這個‘死人’再出現了。我怕我的出現,會給你帶來麻煩,會讓你想起那些痛苦的過往。
我去了江南,那里有我爹娘的舊友,他們會照顧我。
澤郎,忘了我吧。好好活下去,做個好皇帝,這是我對你最后的期望。
若曦絕筆。”
新帝看著這封信,又看了看那半塊玉佩,心里充滿了震驚和感慨。
他拿起軒轅澤手中的半塊玉佩,將它們合在一起。
嚴絲合縫。
原來,他們從未分離。
新帝下令,將那封信和玉佩一起,放入軒轅澤的棺槨中,與他合葬。
望夫崖上,兩座孤墳合二為一。
風吹過,帶著蘭花的香氣,仿佛在為他們祝福。
或許,這才是他們最好的結局。
生不能同衾,死亦同穴,心卻永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