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劍調(diào)
林墨雨
庸門玉干,少塤捕樂。
水途窮始,長信姜勾。
琴宇蕭宙,鼎虛足實。
三尺磬急,半波缶流。
荊卿所受,正則以畏。
楊琴赤霄,篪船殳棄。
大足笳李,五王隱鑼。
令月高臺,明皇玄武。
凡桐興慶,長鋏開元。
空守天都,軋犖子山。
胡笛柳柳,荔枝塵塵。
一夢如外,嗩歸止鞘。
注釋:
《平江劍調(diào)》是我為三月的黃山之行所寫的一篇詩賦。
“玉干”,竹林。
“塤”,古代用陶土燒制的一種吹奏樂器,最初可能是先民們模仿鳥獸叫聲而制作,用以誘捕獵物。后隨社會進步而演化為單純的樂器。
“三尺”,劍。
“磬”,古代石制的一種打擊樂器。
“缶”,瓦制打擊樂器。
“荊卿”,荊軻。
“正則”,屈原。
“篪”,與塤類似的樂器,塤篪相映比喻兄弟。
“大足”,武則天的年號。
“五王”,唐代神龍政變中的五位功臣,分別是張柬之、敬暉、崔玄暐、桓彥范、袁恕己五人。
“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管狀樂器。
“令月”,指太平公主
“軋犖子山”,安祿山。
翻譯:
黟山(黃山)山門后是一片竹林,這不禁讓我想起小時候用塤模仿鳥獸叫聲捕獵的日子。沿竹林向前走去,我看到溪流,隨著不斷深入,又遇上了瀑布,心里疑惑它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慢慢消失。這大概就像是姜子牙坐在岸邊垂釣遇見了周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