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南心下一驚。
太皇太后這是什么意思,是不滿皇后娘娘無子,還是不滿皇上不愿選秀。
讓自己入宮,是太皇太后的意思,還是皇上的意思。
墨南覺得此事有些棘手,稍有不慎,自己有可能就成為別人博弈的棋子。
怪不得人們常說伴君如伴虎,太皇太后這樣失勢十幾年的人,若是想要用子嗣拿捏皇上和皇后,墨堯和內閣大臣恐也沒有置喙的余地。
墨南見母親的身形顫抖,有些擔心。
顫抖也不過只是一瞬,穆夫人挺直了脊背,聲音冷靜克制:“為皇上分憂解難,自有內閣大臣和文武百官,如今山河永固,民安國泰,海清河晏。”
“皇上想來不再需要鎮國侯府錦上添花。”
穆夫人抬起了頭,直直的盯著太皇太后的眼睛:“至于小女,已有婚約在身,只能辜負太皇太后的抬愛了。”
太皇太后見穆夫人表情肅穆,態度堅決,抬起保養細嫩的手指細細打量,低低的道了句:“既已有婚約在身,那還真是可惜了。”
“抬起頭來,讓哀家看看。”
墨南知道這句話是對自己說的。
墨南向前一步,站在了母親的身前:“臣女墨南,給太皇太后請安。”
墨南抬起頭,毫不避諱的看向太皇太后,任由太皇太后打量自己。
只一眼,太皇太后就閉上了眼睛,在睜開時,眼睛里已是一片冰冷:“你和你姑姑長得還真是像。”
墨南像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臣女和父親,母親都有幾分相似。”
說吧就站在那里,靜靜的與太皇太后對視。
太皇太后彎了彎唇角:“是個膽大的,這一點比你姑姑要強。”
“姜家是湖廣有名的書香世家,你父親為了你,還真是煞費苦心,如今看來,你被姜家教養的不錯。”
“哀家這里還缺個抄經書之人,不知永安郡主可愿接下這差事,替你姑母盡孝。”太皇太后盯著小姑娘的眼睛,想要從中看出一絲慌亂或端倪。
令太皇太后失望的是,小姑娘的眼睛不見一絲慌亂,竟還染上幾分笑意:“能替姑母盡孝,是臣女的榮幸。”
太皇太后定定看了墨南片刻,吩咐聞公公:“聞公公,哀家想抄些《地藏經》,等先帝冥壽時,燒給先帝,既然永安郡主想為先帝盡份孝心,你便領永安郡主去佛堂吧。”
穆夫人大驚。
先帝的冥壽可是在十月份,難道先帝冥壽之前,女兒就只能呆在這行宮中,和太皇太后這些對墨家恨之入骨的人在一起嗎。
穆夫人不敢想,也不愿想南兒在這里會遭受什么。
穆夫人只知道,不能讓南兒獨自留在這里,今日太皇太后有備而來,恐怕就是為了扣下南兒。
也怪自己大意,覺得皇上把太皇太后困在這西山行宮十幾年,太皇太后不敢在對墨家下手。
殊不知,宮中想要折磨人的手段,那可是數不勝數。
穆夫人伸手拽住了墨南的衣袖,看向太皇太后:“此事不妥,還請太皇太后三思。”
“怎么!連這點小事,你也要忤逆哀家嗎!”太皇太后的聲音里有了怒氣:“來人!去把皇上給哀家請來,哀家倒是想問問皇上,可是連這點小事,哀家都做不了主!”
隨著太皇太后的聲音落下,嘩啦啦,整齊劃一的腳步聲頃刻間就把大殿圍個水泄不通,大量身穿盔甲的士兵,團團的把穆夫人和墨南圍在中間。
穆夫人還想要上前爭辯,墨南給了母親一個稍安勿躁的眼神,把穆夫人護在身后:“太皇太后誤會了,母親只是有些事要叮囑臣女,并不是要忤逆太后。”
“不若臣女送母親離開行宮后,就開始抄寫經書,不知太皇太后意下如何?”墨南嘴角含笑,一點不受周圍士兵的影響,像一個晚輩給長輩撒嬌般,向太皇太后提出自己的要求。
“果然聰明,哀家喜歡。”太皇太后看著墨南目露贊賞。
墨南把穆夫人扶上馬車,看著馬車離開西山行宮,才朝著聞公公道:”還請聞公公領我去佛堂。“
“郡主,這邊請。”聞公公領墨南去了小佛堂。
西山行宮的佛堂,是一座三層高的小樓,佛堂周邊古樹參天,虬曲蒼勁的枝椏,縱橫交錯。
佛堂的一樓供奉著釋迦摩尼的佛像。
墨南順著木質的樓梯,走上三樓,整個佛堂一個宮女和內侍都沒有。
佛堂地勢稍高,在三樓墨南幾乎可以俯視整個西山行宮。
整個西山行宮都靜悄悄的,只有東南角的一處院子,不時有人在院中穿梭。
墨南盯著那處院子看了片刻,問身后的聞公公:“聞公公,那處院子是何人居住,倒是與這行宮的有些格格不入。”
聞公公看墨南像一個好奇的孩子,把佛堂上下三樓看了個遍,對墨南倒也有問必答:“那處院落是太祖皇帝所設的藏書閣,里面有歷代的珍貴之作。”
聞公公看著院中穿梭的眾人解釋道:“皇上命嚴閣老與翰林院眾人修訂《大周民生典》,想來是翰林院的眾學士,在此查閱典籍。”
“翰林院的眾位大人,有專門歇息之處,那處院落與佛堂的出入口,都有專人把守,郡主不用擔心被唐突。”聞公公還以為墨南是擔心被那些人撞見,這才出言解釋。
墨南對聞公公,點了點頭,回到一樓大殿的書案前,開始鋪紙,研磨。
翰林院的人,不知大哥是否也身在其中。
墨南翻開《地藏經》,在紙上落筆,開始抄寫。
聞公公等墨南抄完兩頁經書,才離開佛堂,回到太皇太后居住的長壽宮。
太皇太后半躺在臨窗的大炕上,聽到腳步聲,頭都沒抬的問道:“人你看著如何?”
聞公公想到離開前,墨南那虔誠,認真的神態,動了幾分惻隱之心:“人瞧著倒是有幾分心思,畢竟年齡還小,鎮國候夫人離開后,情緒倒是低了幾分,人如今在佛堂規規矩矩的抄經書。”
太皇太后“呵呵”的笑了起來:“沒想到,你也懂得憐香惜玉了。”
聞公公聞言”噗通“一聲跪了下來:”太皇太后明鑒,老奴說的句句屬實。“
“行了,起來吧。”太皇太后起身走向內室,邊走邊吩咐:“給浩哥兒帶個信,讓他明日一早來行宮。”
聞公公趴在地上,良久才應諾:“老奴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