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里的我們,在學習上其實并沒有把自己往學霸方向培養。那時候我們好像對學習的重視程度并不是很大。
如果我們特別用功地泡在圖書館,自習室。那一定是快要期末考試或者需要考證書了。那一段時間認真復習,刷題的我們,像是回到了高中時代,當然投入程度不及當年。不過結局還算美好,至少我們都能獲得一定的獎學金或者取得專業證書。
在上非專業課的時候,我覺得很有趣的是我跟李婷換著玩手游。像保衛蘿卜,還有最火的要數天天跑酷啦。那時候,天天都想成為朋友圈游戲榜首,所以我們不停地打破紀錄。我們這群女人都有好勝心,只不過我們努力的方向,并不是大家期待的那個方向而已。
現在想想,有什么意義呢?嗯,有些事情,確實不能算作有什么意義,不過那時候帶給我們的快樂確是真實的。今天讀到了一本書,里面有一句話挺有道理。那就是很多事其實不能單單看能否給我們帶來額外的收益,而是要看這件事本身能不能帶給我們收益。我的理解是,很多事不能看它未來能否給我們帶來一定的投資回報率而去決定是否有必要投入時間去做,而是我們能否從這件事本身得到一些東西,有些東西好像也無法用金錢來衡量,比如快樂,滿足感等等。
學完結合,是我們共同選擇的大學生活方式。就像現在我們工作的方式一樣,也不一定非要卷入大廠成為女強人,不過是在平凡的崗位中發光發熱,但大部分時間都用來享受生命的美好。
其實我們想要的只不過是一種內在平衡,有時候內在平衡并不意味著真的就能風平浪靜,相安無事。因為我不像你們那么幸運,門門都能通過。很遺憾的告訴你們,我掛科了。
在我大學的成績單上,專業課有一門掛科了。因為掛科,我跟獎學金無緣,說實話,有點深受打擊。我一直屬于那種自信滿滿,認為學習這件事,其實都在我的可控范圍內。從初中以來我就一直知道,好像我有一種超能力,就是我想要什么樣的成績,我都能讓它變成現實。不過,因為沒有被期待過,所以我一直不覺得一個人的成績能說明什么,事實證明,成績本身不能說明什么,但圍繞著它的規則,卻能說明一切。
你們還記得,期末考前我們去打小抄的經歷嗎?我記得考場上,珍珍問我:哥們,復習的咋樣,靠你了呀。我說,別靠我,我也啥都不會。于是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不會的難題。那就是把答案寫在自以為監控看不到的地方,比如……最終,我們都蒙混過關。
盡管這種行為不可取,但我們卻也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就像中學時我們為了應付沒有完成的假期作業,臨時“借鑒”同學們的答案,是一樣的性質吧。這種行為被認為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確實,按照這種說法,我們一直在“辜負”自己,既然能容忍自己一次次的辜負,對于他人的辜負,我們也應該做到,見多不怪且能理解。
掛科后的我,因為有補考的壓力,所以有一段時間泡在圖書室。對,一段時間。因為我掛的學科不是短期突擊就能通過的課程,而是線性代數。不過好在我比較擅長數學,哈哈。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刷題,我補考通過了。這也是大學里,少有的我愿意為之努力的一件事。
考證的路上我們像是組了一個團隊,而我們的目標就是拿出自己的十八般武藝來應考,最終攻下了計算機、英語、財務、普通話等證書。當然,具體證書的數量因人而異,你們自行回憶。不論含金量多少,至少我們給了自己一些交代,這些作為初入職場的敲門磚,確實也起到了一些作用。
懷念大學時代努力的我們,在學玩之間要做到收放自如,可真是為難我們了??甲C期間,最多的就是泡在圖書館里。紅燕跟珍珍你們都是獨來獨往,而我跟李婷的命運總是綁在一起。要論自制力,紅燕應該是自我管理最好的一個女人。到現在,看看她的皮膚還有身材,就知道能卷的女人,真的卷。
不過我很好奇你投入了那么多時間,可是收獲為何一般?這也是我一直很好奇的,你可以問問自己,人在圖書館,心都在哪里?哦,對了,你是一邊卷學習,一邊談戀愛。每次去圖書館,找你的時候,你身邊總有一個男人在陪讀。哈哈,男人,果真耽誤姐們搞學業。
說起李婷,在我學習這件事上,那真的是間接幫了我。因為你拿跟我玩的時間,投入了學習。你也不勸我,下課我說干嘛干嘛去,你就說你要去圖書館。后來,我真的沒辦法,只能去圖書館找你玩了。哈哈哈,誰讓你好到跟我上廁所都要一起呢。
哎,想想自己確實有點淘氣。從小到大聽到最多的就是:你很聰明,但是,坐不住。就這坐不住的性格,卻能兩次十月懷胎生孩子,坐月子,哺乳期,那是樣樣不落下。所以,沒有什么是一塵不變的,那要看什么事。比如流水線為了那一日三餐就能坐的住,比如為了補考也能坐的住,或者還有兩個月的證書考試……喝咖啡的習慣也就是從那時開始了。不過咖啡是否有用,還真得看在哪個環境里了。在圖書館,自習室,咖啡真的無用。淺淺的低聲細語像是一首首美妙的哄睡曲,不一會兒,我入夢了。
夢里,可太多美好的事物了,哈哈哈。李婷喊我的時候,我們就該下自習了……當然也不全是這樣的場景,后來李婷都會定點喊我,醒個暈,學習吧。
查成績的我們充滿了緊張和激動。不過好在以美好的結局收尾,也能對得起我們泡圖書館的日子了。美好的結局,并不是所有事情的終點,后來我們碰到的人或事,都印證了這個道理。
后來我經常會被問到對于曾經的選擇和應對方式后悔嗎?我后悔嗎?我也反復問過自己。在反問跟質疑自己的過程中就已經得出答案。然而,我都口是心非地回答:不后悔。
我知道有太多的事情,后悔已經沒有任何意義。過去的所有經歷并不是簡單用來追憶和證明未來的某個日子里我們對其思考是否具有悔意,而是它們都在告訴我們,今日的你,是過去一點一滴的體驗匯集在我們身上,讓我們見到今天的自己。不完美且獨特的自己。
現在我們其實也無需想象未來的某個時點會不會因今天的決策而后悔,現在的體驗也不過是把我們送往下一站,下一站的自己,不完美且獨特的自己,已等候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