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大街的槐花香濃得化不開時,林小滿的布鞋第一次踏上長安城的青石板。馬車駛過承天門,朱漆門樓上的銅釘在陽光下灼灼發亮,她隔著帷幔聽見李承乾輕笑:“小滿可知道,此刻路過的是天街,連馬車輪距都有定制?““殿下該操心的是,“她捏著新制的藿香正氣水,忽然掀開帷幔,“您昨夜咳嗽到子時,我在車轅上都聽見了。“
看著李承乾瞬間僵住的背影,忍不住輕笑——這位太子殿下總愛裝出康健模樣,偏生喉間的痰鳴比更鼓還準時。東宮偏殿的雕花木門“吱呀“推開時,六位白胡子老醫正已在廊下候著。
為首的張醫正捻著三寸長須,目光掃過林小滿腰間的銀針袋,鼻孔里發出一聲悶哼:“太子殿下,豈能用民間巫女充任醫正?““張大人怕是忘了,“李承乾隨手翻開案頭的《千金方》,書頁間飄落的正是林小滿畫的心肺解剖圖,“三日前母后心悸發作,是誰的銀針讓太醫院的附子湯成了擺設?“他指尖劃過圖上跳動的紅線,“再說了,小滿姑娘要開女醫坊,你們太醫院的老頭子們可敢收女弟子?“
殿內響起此起彼伏的咳嗽聲,老醫正們紛紛盯著青磚縫。林小滿趁機打量四周:博古架上的青銅藥碾子落著薄灰,墻角的煉丹爐倒是擦得锃亮——看來這群老太醫更擅長給皇帝煉長生藥。“既然諸位大人不愿收徒,“她掏出用牛皮紙包好的教材,上面歪歪扭扭畫著人體骨骼,“那便由我來教。
茯苓、紫蘇,把人體模型抬進來!“當檜木雕刻的半人高模型出現在殿中時,張醫正的胡子都抖了起來:“荒唐!女子怎可擺弄男體模型?這、這成何體統!“林小滿忍住笑,指著模型的胸腔:“張大人可知,此處名曰'縱膈',內有心肺二臟,不分男女。“
她忽然轉向李承乾,“殿下,您說若是給模型穿上襦裙,算不算守禮?“殿內氣氛瞬間繃不住,年輕的小宦官們拼命憋著笑,連李承乾都咳得肩膀直顫。張醫正的老臉漲成豬肝色,正要發作,殿外突然傳來急促的通報:“長樂公主身邊的崔尚宮暈厥了!““走!“李承乾一把抓起林小滿的藥箱,跑過回廊時突然壓低聲音,“崔尚宮掌管后宮膳食,昨日我見她手指發顫,怕是...““怕是甲亢。“
林小滿接話,“多食、消瘦、手抖,符合癭病之癥。“推開偏殿門時,正見崔尚宮趴在案上,發間插著的銀簪歪在一邊,腕間脈搏快得像擂鼓。“按老規矩,用海藻玉壺湯。“張醫正掏出藥方,卻被林小滿按住手腕:“尚宮娘娘舌苔黃膩,脈弦數,是肝火旺盛之象,怎可再用溫燥之藥?“她翻開自己的筆記本,上面記著現代甲亢的中醫辯證,“當用龍膽瀉肝湯加減,再加一味夏枯草。““你...你竟敢質疑經典?“張醫正的胡子都要豎起來了。
“張大人若不信,“林小滿舀起一勺溫水,“請先看看尚宮娘娘的眼睛。“她輕輕翻開崔尚宮的眼皮,露出微微外凸的眼球,“目珠突出,此乃肝火上炎之相,若再用海藻、昆布等溫藥,怕是要火上澆油。“老醫正們湊過來細看,紛紛倒吸涼氣。
李承乾趁機遞上紙筆:“小滿姑娘,速開藥方。“當第一碗苦藥湯喂下,崔尚宮的手抖果然減輕。林小滿盯著她頸間微微腫大的甲狀腺,突然想起現代的碘131治療——當然,在唐代只能用夏枯草和煅牡蠣慢慢調理。“林醫正果然高明。“
崔尚宮靠在枕頭上,忽然瞥見她腰間的銀鐲,“這鐲子的樣式倒是少見,可是...““回尚宮的話,“林小滿巧妙轉移話題,“您每日需用淡鹽水漱口,切記不可動怒。“她轉向李承乾,“殿下,可否讓人送些海帶過來?癭病需多食海產。““海帶?“李承乾挑眉,“西市的波斯商舶上倒是有,只是他們叫'昆布'。““對,就是昆布!“
林小滿眼睛一亮,“讓廚子做昆布豆腐湯,清淡滋補。“她忽然壓低聲音,“切記不可放太多鹽,尚宮娘娘要忌辛辣。“殿外忽然傳來通報,說是太醫院送來了新制的“安神丸“。林小滿接過瓷瓶一聞,差點嗆到——分明是朱砂過量,還混著硫磺味。
“張大人,“她舉著藥瓶走向廊下,“這安神丸若給心悸患者服用,怕是要安神變安神魂了。“看著老醫正們鐵青的臉,故意提高聲音,“朱砂入藥需水飛法去毒,且每日不可超過0.5錢,這些基本常識,太醫院的《炮炙論》里該有記載吧?“回廊里的小宮女們偷笑著交頭接耳,李承乾再也繃不住,轉身對著石榴樹咳嗽不止。
張醫正跺了跺腳,拂袖而去,長須在晚風中飄得像面戰敗的旗幟。暮色四合時,林小滿站在東宮后院,看著首批八位女弟子圍著人體模型嘰嘰喳喳。茯苓舉著她畫的血液循環圖,眼睛瞪得溜圓:“先生說血是從心臟泵去全身的?那要是心臟停了...““就像水車沒了軸,整個莊子的田都要旱死。
“林小滿笑著點頭,忽然瞥見李承乾躲在假山后,手里捧著她的《現代醫學筆記》。“殿下看得懂嗎?“她悄悄繞到他身后。“這個'細菌'...“李承乾指著手繪的顯微鏡下病菌圖,“比《山海經》里的妖怪還可怕。“他忽然正色,“小滿,你這些驚世駭俗的醫理,日后恐遭非議。““所以才要盡快培養女弟子,“她望著漸亮的燈火,想起漁村的王阿婆,“讓更多人懂得醫理,總好過被說成'海妖附身'。“夜風送來槐花香,李承乾忽然從袖中掏出個錦盒:“母后說,這是前朝醫圣王叔和的《脈經》孤本。
“打開盒蓋,泛黃的紙頁上,第一頁赫然貼著張字條,是長孫皇后的親筆:“望林卿教吾女兕子辨認藥材。“林小滿的指尖輕輕劃過絹布封面,忽然聽見李承乾低聲說:“明日隨我去西市,給你挑些好銀針。“他頓了頓,耳尖微微發紅,“還有...給女弟子們的襦裙,要繡上藥草紋樣嗎?“她忍不住笑出聲,看著這位未來的儲君在月光下手足無措的模樣:“殿下,不如先把您的咳嗽治好?我新制的川貝枇杷膏,可甜了。
“長安城的更鼓敲響子時,東宮的燈火仍在搖曳。在這個沒有抗生素的時代,林小滿知道,她的戰場才剛剛開始——從太醫院的交鋒到女醫坊的初立,每一步都像在驚濤駭浪中駕舟,而身邊這位揣著《脈經》卻總咳得驚天動地的太子,或許就是她最穩固的船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