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門的銅鎖剛卸下第七道,林小滿的琉璃藥瓶就在晨露里晃出細碎光斑。李承乾抱著半人高的木箱撞開女醫坊院門,胡麻餅的香氣混著他的喘息:“快、快收拾東西!淑妃娘娘腹痛不止,太醫院說是'胎氣沖撞',張醫正已經在準備朱砂辟邪散了!““胎氣沖撞?“
林小滿掃了眼木箱里碼得歪七扭八的酒精棉球,“怕是盆腔炎癥——殿下可知淑妃娘娘近日是否盆浴過?“她抓起新制的窺陰器(用溫玉打磨的改良版),忽然瞥見木箱底層壓著條繡著藥草的帕子,邊角繡著極小的“乾“字。
太極殿的雕花屏風后,淑妃正抓著錦被發抖,鬢間金步搖隨著喘息輕顫。張醫正捧著描金藥碗跪在地上,碗里的朱砂水紅得刺目:“娘娘需服此藥鎮驚,再以桃枝抽打床榻四角...““抽打完床榻,怕是要抽死胎兒。“林小滿掀開帷幔,指尖掠過淑妃滾燙的小腹,“右下腹反跳痛,是濕熱瘀阻之象。“她轉向宮女,“取煮沸的花椒水放涼,加三錢金銀花露——張大人,您該不會認為,朱砂能消炎吧?“
張醫正的胡子尖滴著汗珠:“《婦人大全良方》明言...““明言要辨證施治!“林小滿翻開自己手繪的女性生殖系統圖,“淑妃娘娘此前小產過兩次,胞宮余瘀未清,又遇濕熱侵襲,當用清熱利濕之法。“她將溫玉窺陰器遞給茯苓,“撐開后用淡鹽水沖洗,注意水溫要與體溫相近。“
殿內傳來倒吸冷氣的聲音,張醫正踉蹌著后退:“女子胞宮豈容窺視!這、這是有傷風化...““比起傷風化,“李承乾突然從屏風后冒出來,手里舉著從太醫院順來的《胎產秘書》,“讓娘娘喝朱砂水才是傷天害理——您瞧,這本書里連'產后洗手需用沸水'都沒寫!“他忽然壓低聲音對林小滿,“我把太醫院的錯題本帶來了,張大人去年誤診的三例胎漏都記在上面。“當淡鹽水沖洗出膿性分泌物時,淑妃的呻吟聲明顯減輕。
林小滿趁熱打鐵,讓紫蘇端來艾灸盒:“灸關元、氣海、三陰交,但要注意距離,別燙出泡——張大人,您的艾柱是不是沒滅菌?瞧這霉點。“老醫正的臉比朱砂水還要紅,忽然看見李承乾正用她改良的PH試紙測試藥湯:“殿下怎可玩這種...““玩?“李承乾舉起變藍的試紙,“小滿說這叫酸堿測試,淑妃娘娘體內濕熱過盛,藥湯該加酸味藥材中和——比如您漏掉的烏梅。“
他轉頭對宮女,“去把張大人的藥方拿來,我瞧瞧有沒有反畏的藥對。“午后,當淑妃能喝下半碗黃連解毒湯時,張醫正的錯題本上又多了重重一筆:“婦人腹痛忌用辛燥,當辨濕熱與寒凝。附:窺陰器溫玉制者,可免受涼。“林小滿趁機將現代消毒觀念寫入太醫院備忘錄,末了還加了句:“給妃嬪診治前,醫正需沐浴更衣,指甲不得長于三分。““林醫正真是嚴苛。“
張醫正看著備忘錄上的朱砂批注,忽然瞥見李承乾正往她袖中塞東西,“殿下這是...““沒、沒什么!“李承乾猛地縮回手,耳尖紅得能滴出血來,“不過是...從益州帶的蜀錦,給女弟子們做圍裙。“那匹蜀錦上,暗紋繡的全是她教過的急救手法:人工呼吸、止血包扎。暮色漫進椒房殿時,淑妃忽然握住林小滿的手:“本宮聽聞,你在益州讓百姓用糞水消毒?“
“回娘娘,“林小滿強忍住笑,“那是發酵后的糞便液,需加生石灰滅菌,可殺除腸道病菌——不過更重要的是,“她看向張醫正,“讓醫正們洗手。“歸途中,李承乾忽然指著她腰間的錦囊:“里面裝的可是我送的薄荷平安符?““殿下認錯了,“林小滿晃了晃錦囊,里面發出細碎的響聲,“這是益母草和藏紅花,治婦人病的——您的平安符,我另收著。“
看著他突然繃緊的后背,忍不住輕笑,“在琉璃瓶里,和酒精放在一處。“長安城的燈火次第亮起時,太醫院的角門悄悄遞出一封降書。張醫正的親筆墨跡在月光下清晰:“愿率太醫院諸生,向女醫坊學習'煮沸消毒''辨病辨證'之法。附:明日起,本院藥碾子每日用烈酒擦拭。“
女醫坊的天井里,茯苓正舉著新制的體溫竹片發愁:“先生,殿下把竹片刻度標反了,38度刻成了35度!““無妨,“林小滿看著李承乾假裝正經的側臉,“讓他重刻十塊——作為賠禮,他還得給每個弟子寫幅'醫心仁術'的字。“
夜風送來遠處的更鼓,李承乾忽然湊近,袖中飄出若有若無的龍涎香:“小滿,明日隨我去感業寺...““去給尼姑們講婦科衛生?““不,“他望著她發間晃動的銀鐲,聲音輕得像夜露,“去求支簽——道長說,藥仙和太子的緣分,早在《千金方》里寫好了。“琉璃燈在藥架間明明滅滅,林小滿摸著袖中那方繡著“乾“字的帕子,忽然覺得,這長安城的月光,比漁村的潮聲更暖。
當張醫正的錯題本第N次被翻開,當李承乾的毛筆在宣紙上歪歪扭扭寫下“醫“字,她忽然明白,所謂打臉,從來不是單方面的碾壓,而是讓每個固執的老醫正,都在療效面前,心甘情愿地拿起新的銀針。
至于那位總把關心藏在胡麻餅里的太子殿下...她看著他被墨汁染黑的指尖,忽然覺得,或許,穿越時空的終極爽點,就是在治好了天下人的病后,還能治好某個人藏在傲嬌下的,最柔軟的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