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氣一下子在十月的尾巴撲面而至。廣州傍晚,街燈像糖果一樣把地面染成橘色。林瀾站在“她社會”社區那間大辦公室的玻璃窗前,眺望著地鐵口、樓下廣場——工人、保姆、白領、外賣小哥、帶孩子的媽媽們,腳步緊張得仿佛一陣風吹就會碎掉。每個人的臉都被光影切割成片段,但林瀾心里很清楚,這些夜色中的身影和她平臺上的許多用戶如出一轍,他們都在城市縫隙之間用力生活,不肯輕易認輸。
最近這一周,“夜行者”和“歸途故事”兩個新活動剛上線。林瀾兩頭奔忙,跑線下講座,做在線訪談,還要組織“裂縫榜樣”征集與志愿者培訓。連早上五點喝杯母親寄來的鄉茶,這種獨處也變得難能可貴。天還黑著,她翻看后臺夜班最熱的話題帖子。有一篇環衛阿姨的日記特別扎心:“凌晨掃大街的時候,每條路縫里回響著我自己的腳步聲。有人說我是撿垃圾的,其實我也疼,也怕丟臉,也盼有一天曬床單不用擔心別人笑話?!?/p>
社區后臺簡直炸開鍋了——夜班工友、疲憊媽媽、創業跌倒后爬起來的人,還有失獨老人、新移民華僑……大家把睡不著的念頭全匯成了一片人聲潮水。有個年邁父親來信說:“為了半床被子,我往返兩座城工作,你們的平臺讓我想起年輕時深夜走鄉路趕去上學,如今女兒能讀大學,已經圓夢?!备泄律砝先肆粞缘健傲芽p熱線”:“聽見志愿者對我說‘你不是一個人’,哭一場終于能入睡?!?/p>
某天下午,“裂縫共塑”的家訪如約進行。這次目的地選在城郊自建房區,一顆顆蜜橘掛滿枝頭,小巷窄路都是搬運和叫賣的小販。一行人各自分開敲門探訪,有幸由林瀾拜訪的是快遞站工作的馮師傅,他自稱是個“夜班父親”。廣西百色出來打工,因為妻子去年生病猝然離世,只剩他撐著家。一進屋,只見墻上貼滿女兒寫給爸爸加油的彩紙條。他邊泡茶邊說,“女兒常陪我熬夜裝包裹,總守著手機刷你們平臺,她想試試寫‘夜間故事會’,希望別的孤單孩子看到不再害怕?!绷譃懘饝聛恚f一定幫忙聯系志愿者改童話,將來讓女孩成為“小作家故事屋”的主角。
飯后小組圍坐復盤,各自聊起今天遇見的人。有位志愿者剛從廠區回來,說:“流水線上那些姑娘白天像機器拼命計件,下班靠‘成長地圖’才找得到自己其實還活著?!崩仙绻t補充道:“群里第一次有家暴受害者露臉發言,即便匿名,那勇氣也太珍貴了。我始終相信,被點亮過一次,就總有人能從裂縫中看到天空?!?/p>
又隔了一宿,一份爆炸性的投稿砸進了早晨熱線板塊——之前一直用匿名名寫文章訴苦的畢業女生,這回詳細敘述自己被騙到異地黑廠被騙工資,兩星期沒合眼后只能鼓足勇氣撥通救助電話。當晚平臺法務組和志愿者急速對接NGO及法律援助人員,好歹及時護住了她,在一位社工陪伴下脫險返回老家。這事后來轉為“評論故事”,掛在裂縫榜樣板塊,希望更多人面對困境敢于呼救并幫助彼此。
下午一點半,公司開起“夜行者計劃”討論會。運營組照例報表:熱線、人情墻、“線上陪伴”,各種功能數據全線飆升,不過壓力也隨之而來。不少外部聲音懷疑我們是不是越界炒作難題,有幾家傳統機構甚至寫信要求停掉“負能量內容”。黎潔投影出最新數據:“過去一個月‘成長劇場’每天都有兩千多人參與,還有不少真實行動,比如外省媽媽聯手拼車下夜班、工廠設圖書角、城鄉辦讀書沙龍?!?/p>
張經理堅決表示,“不能因質疑就畏縮,我們要反而建立專業團隊,把負面情緒變為真正行動?!绷譃懖逶挼?,“其實最近好幾個用戶建議做‘夜間燈火’直播,讓每個值守崗位都能出現自己的聲音,無論是漂泊父母還是送餐騎手,都可以收獲溫暖互助網?!?/p>
會議現場議論飛揚,從問卷優化到美術升級,再到急救熱線怎樣提升服務效率,有人還提出聯合高校開發新的社會心理課程,為長期支持添磚加瓦。
晚上十一點,新開的社區節目“夜班歌會”悄然上線??爝f員慧子與廠區小伙伴連麥直播,為大家朗讀異鄉母親詩歌,還播放馮師傅女兒錄制的小童話?!澳锨槐闭{”的裂縫故事穿越屏幕,大批網友涌進直播間?!拔疫@會兒在倉庫想家,謝謝你們,讓孤獨終于變得可以承認。”“高樓窗里總有微光,是專為我們這些裂縫里的人留著呢?!焙笈_彈幕此起彼伏,人聲鼎沸卻溫柔極了。
散場之后,還有用戶留言道:“其實哪有什么白天無憂無慮?很多時候,真相只敢被黑暗包裹,而屬于我們的旋律只敢到了深夜才唱出口。”
第二天清晨,還沒等咖啡泡好,郵箱蹦出來兩封意料之外的新投稿。一位自閉癥青年的母親坦白:孩子只敢在線上展示夢想——當地鐵司機,兩人渴望加入社區開個小型夢想沙龍;另一封來自七十歲的退休老人,自豪地表示剛學會上APP,希望申請做志愿講述員,把他的種田人生和愛孫趣事分享出去。
上午時間還未過去,小姑娘馮師傅家的童話錄音已登頂熱門榜單,被選進下一期成長地圖欄目。同時合作廠家傳來消息,新一輪戲劇體驗課擠破門檻,有企業主動邀約女工一起參加專題交流,又成立男員工互助圈,不斷擴圈壯大。
午后的陽光斜灑進醫院走廊,林瀾跟“小分隊”一道去探望剛做完腫瘤手術的一位女工阿姨,對方抓緊她的指尖哽咽道:“我的生活不算成功,可我的經歷掛上你們墻,我孩子更有底氣了,其實這就夠本了!”差點掉淚,她鄭重承諾,“城市不是唯一擁有裂縫的地方,你康復之后直接請你來演講吧,讓更多人懂得修補傷口也是一種本事!”
入夜,“夜行記錄”新板塊閃亮登場:外賣員與女兒一起制作城市手賬本;快遞兄弟曬出午夜奔跑照片;流水線姑娘分享便當美食筆記;還有遠方爸媽和娃視頻匯聚的一分鐘短片……流量堵塞,卻灌滿柔情蜜意。從珠海到XJ,從汕頭到江西,上千條彈幕不斷浮現:
這一晚風雨不停息:有人沖刺送貨,也有人靜候病房中安眠,有人在村屋搗藥,也有人于深巷擦肩而過。“多虧這個平臺,多虧大家同路人的歌聲”,他們這樣打字,那些文字仿佛有生命一般,在虛空中相擁取暖。
臨近清晨第一道曦光鉆過高樓罅隙時,林瀾關掉電腦。在陽臺站定,看那淺金色晨霧猶如織錦披散下來——她心底泛起堅定漣漪,又一次,于故事墻落筆:
“所謂裂痕,本就是人的胎記,是千萬普通生命抹不去的身份印紋。暗色教會我們坦露脆弱,而天明贈予堅持理由。倘若我們仍肯傾訴,相互攜持,并耐心等待下束微光—那么這些細碎傷痕終將化作可供擁抱的大地。
新一天拉開帷幕,她擎起舊鋼筆,在即將迎來的裂縫節序言頁續寫下這些字眼:
“人生哪里真的毫無瑕疵?正因為有缺口,我們才不是孤旅。即使背負沉重,也會生出溫柔。終究,每一個拼搏在暗中的靈魂,都配擁有屬于自己的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