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國八十七年春,慶國周家軍橫掃陳國軍隊,周小將軍孤身一身深入王帳斬殺陳國兵馬大將軍,活捉陳國太子。
這場歷史三年的戰爭終于在陳國的主動投降下結束。
慶國皇宮,來來往往的宮女太監不斷的向后宮里送著珠寶首飾。
長春宮里皆是來道賀的妃嬪。
周貴妃今年三十有二,是二皇子燕王和三公主的生母。
“喲,貴妃姐姐可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看這氣色都好上了三分。”
麗嬪不是第一個來的,她來的時候屋里已經站滿了來道賀的妃嬪。
眾人皆知麗嬪的父親現在就在周將軍的麾下,而麗嬪前年被送進宮便是幫周貴婦鞏固地位。
麗嬪當然也不負眾望,短短兩年便生下了五皇子,現在肚子里還揣著一個呢。
“就你嘴貧,還不快過來坐,嘗嘗這西域供上來的果子。”在周貴妃的示意下麗嬪順理成章的坐在了上座。
而以齊妃為首的四位妃子卻只能屈于一個嬪下。
“陛下可當真疼貴妃姐姐,這么罕見的果子都送到姐姐宮里來了。”
麗嬪最甜,句句皆是討好周貴妃。
“一些果子罷了,不是什么值錢玩意。你們若是愛吃便都帶些回宮。”
周貴妃大手一揮,下首的眾妃嬪皆是起身道謝。
如今宮里沒有皇后,便以周貴妃為尊。
而現在周將軍打了勝仗回來,前朝和后宮皆有傳言周貴妃即將封后。
“貴妃姐姐,你那個侄子當真如傳言那般只身一人深入王庭,活捉了那陳國的當朝太子?”
說話的冉婕妤,和麗嬪同在一宮,也是麗嬪的心腹之一。
周貴妃抿了抿杯中的鮮茶,笑著說道,
“蔚言還是個孩子呢,你們可不要折煞了他。”
這便是默認了。
“世子殿下當真是前途無量啊,這次周家軍回朝,也不知曉陛下會如何嘉獎。”
周家軍在邊塞大獲全勝,現已在回朝的路上。
“為了慶國鞠躬精粹也是他們的福分。”
周貴妃掩不住的笑,自家侄子爭氣,周家的未來便全在他的身上。
“對了,我倒是聽說匈奴那邊也打了勝仗,平西侯這次也要班師回朝了,不知曉可是真的?”
惠妃是四妃之首,是陛下在潛邸里的老人。
“平西侯?他們不是常年駐扎在邊塞,一直都沒回來過嗎?”
慶國北有陳國對峙,西有匈奴虎視眈眈。
平西侯李家世代駐扎在西邊對抗匈奴,已經好幾代沒有回過朝了。
這次突然被召回,晾前朝和后宮都沒想到。
“我還聽說平西侯李家軍這次出了個天才少年將軍,這次回來便是給這個少年郎加官晉爵呢。”
什么天才少年將軍,周貴妃可不信這一套。
無外乎是看周家帶著兵權回朝了,陛下害怕周家拿兵權來壓制他,這才匆匆召回實力相當的平西侯李家。
“什么天才少年?還能有我們周世子厲害?”麗嬪可沒聽說過這些,直覺的惠妃在夸大事實。
惠妃喝著茶笑了笑不再說什么。
陛下向來忌憚周家,封后的事還沒提呢便被前朝和后宮傳的跟真的似的。
周蓮這是拿著封后的名義往陛下的心窩子上撞。
周貴妃被惠妃這么一說自覺的沒趣,三言兩語便打發了眾人,只留下麗嬪一人。
“蓮姐姐,惠妃那個賤人可真是不識好歹。”
麗嬪討厭惠妃,卻因為位份原因只能恭敬著對她。
就連周貴妃都要給這個潛邸的老人三分薄面。
周貴妃揉了揉自己的眉心,以惠妃為首的四位妃子都是從潛邸里出來的。
其中惠妃和賢妃在陛下還未娶王妃前便伺候著。
雖然陛下如今早已不翻她們的牌子,但逢年過節依然賞賜不斷,遠遠不輸她這位貴妃。
“我交代你的事做的怎么樣了?”
麗嬪從袖中掏出一封信交給周貴妃,上面正是她的親哥哥的親筆。
“蓮姐姐放心,都處理的干干凈凈的。”
周蓮點了點頭。
惠妃姐姐,咱們去御花園坐坐?”賢妃追上惠妃的步伐,眼神示意身后的一眾宮女太監退下。
惠妃知道,賢妃這是有話要對自己說。
“有話便說吧。”惠妃為人爽快,不喜歡拐彎抹角的。
惠妃被齊妃一本正經的模樣逗笑了,她這個姐姐剛進府就這樣,講規矩重禮儀,更是個熱心腸子。
“惠妃姐姐,這么些年過去了,你怎么還是和周蓮不對付。你這是給先皇后出氣呢?”
賢妃說到先皇后,兩人都慌了神。
“惠妃姐姐,難道你忘了先皇后去世前是怎么交代你的?”
惠妃怎么敢忘,在那個春日的夜里,先皇后連夜找人喊了她,對她說:
“晴妹妹,等我去后,不必為了我與周蓮為難。”
看到惠妃失神,賢妃自是知道她想到了什么。
“賢妃,是我對不起先皇后,我沒有照顧好小皇子和小公主,以至于…以至于….這么些年都不知曉他們是生是死。”
先皇后難產,生下了龍鳳胎便死在了三月的春日。
小皇子和小公主剛生下來就被陛下送了出去,至今都不知曉是生是死。
賢妃知曉惠妃這些年的心結過不去,心里也堵的瑟瑟的。
先皇后是個好人,起碼待她們這些妾室很好。
就連周蓮入府后,也會盡力的護著她們不被周蓮欺負。
可這么善良的人,卻難產而死。
“惠妃姐姐,我知曉你心里難受。可這樣貿然的和周蓮作對,她只會更加變本加厲的欺負我們。”
“還有太子在呢你怕什么。二皇子成不了什么大氣候。”
太子舞象之年,乃中宮所出的嫡長子,三歲學詩,四歲習武。一直跟在陛下身邊長大,學的都是治國之道。
就連前朝那些挑剔的老臣都對這位儲君贊不絕口,這豈是周蓮所出的那個廢物能抵得上的?
惠妃自然是知曉太子地位穩固,可周蓮身后有軍權在握的忠武侯周家,而先皇后的娘家乃大儒世家,早在陛下登基之時便退回了汝陽老家。
太子就算有天下文人的支持又如何?
沒有軍權在握,那儲君總是當得不踏實。
賢妃自是看出了惠妃在想什么。
“不然你以為陛下把平西侯李家召回朝做什么?”
“你是說,給太子撐腰?”
賢妃笑而不語。
“惠妃姐姐,你可還記得我有個干哥哥便是在平西侯旗下當差?”
平西侯便是李家現如今的掌權人李遠大將軍。
“我聽我干哥哥說,陛下這些年可都是以太子的名義來賞賜李家軍的。那賞賜的東西可差不了。”
惠妃心里大驚,拉著賢妃便站到了角落里。
“此話當真?”
“當然是真的,惠妃姐姐你就看吧,這次李家軍回朝,定會有大動作。平西侯那個嫡長女可年方十七了還沒許婚,這次回來,我估計太子的婚事就要定下來了。”
惠妃大喜于陛下對太子的重視。
早在潛邸的時候夫妻二人感情就非常的好,更是早早的生下了太子。
太子從小在她們眼皮子底下長大,被先皇后教的很好。
待日后登基,自然也會善待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