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鑰匙、賬本與“一肚子壞水“的雞
楊永革盯著知知爪子下的鑰匙串,后槽牙有點發酸。那串鑰匙上掛著老伴剛配的陽臺門鑰匙,還有一把是樓下老張的——上周老張說鑰匙老丟,硬塞給他一把讓幫忙保管,此刻正被知知用爪子扒拉得叮當響。
“你想干啥?“楊永革蹲下來,試圖從雞爪子底下把鑰匙抽出來。知知卻猛地一啄,啄在他手背上,不疼,卻帶著股不容分說的勁兒。這雞成精的程度,似乎比他昨天想的更離譜。
陽臺門被知知頂開條縫,外面傳來老張的嗓門:“永革!在家不?我那雞......“話音剛落,知知突然撲棱著翅膀,從門縫鉆了出去。楊永革趕緊追,就見它像道灰影子,直沖到老張腳邊,對著他的褲腿“咯咯“叫。
老張低頭一看,眼睛瞪得像銅鈴:“這不就是我丟的雞嗎!腦門上這撮白毛,錯不了!“他彎腰要抓,知知卻靈活地躲開,繞著老張轉了兩圈,突然叼起他掉在地上的煙盒,往楊永革手里塞。
“這......“老張撓撓頭,“它咋跟你這么親?“
楊永革捏著那盒“紅塔山“,后背直冒汗。總不能說這雞不僅偷了你家雞蛋,還在他家陽臺擺了個“只“字吧?他干咳兩聲:“可能......可能是我喂了它幾天,有感情了。“
“感情?“老張突然笑了,“這雞邪性得很!我養它三年,除了下蛋就是啄我孫子,今天倒給你遞煙了?“他盯著知知,突然一拍大腿,“不對!它是不是偷了你家東西?“
知知像是聽懂了,突然撲到老張的竹椅上,對著椅面猛啄。楊永革湊過去一看,椅面上沾著幾撮黃色的羽毛——那是他家沙發上的羽絨墊掉的毛。這雞不僅偷雞蛋,還往老張這兒轉移“贓物“?
“這雞我不賣了!“老張突然把煙盒搶回去,“留著它,指不定哪天把我家存折叼走!“他轉身要走,又回頭看了眼楊永革,“對了,前兒聽你老伴說,你在家研究啥量詞?“
楊永革一愣:“你咋知道?“
“你老伴去打麻將,跟李嬸念叨的,說你天天對著字典發呆。“老張往竹椅上一坐,“我給你說個事兒,你肯定感興趣。“他清了清嗓子,“我年輕時候跑船,見著老漁民說魚,小的叫'一尾魚',大的叫'一頭魚',你說怪不怪?“
“尾?“楊永革心里一動,“是不是像'馬尾'的'尾'?“
“可不是!“老張比畫著,“老漁民說,魚擺尾巴的時候最靈動,所以小的用'尾',透著活氣;大的像鯨魚,那得用'頭',顯穩重。“他突然壓低聲音,“還有啊,我見過有人把女人的頭發叫'一綹青絲',男人的叫'一頭白發',這量詞,連男女都分呢。“
楊永革聽得入了迷,直到知知在他腳邊拉了泡屎,才猛然回過神。老張看著他笑:“琢磨出點意思了?其實啊,咱老祖宗造詞,就跟給東西貼標簽似的,啥樣的東西配啥樣的詞,貼錯了就別扭。“
這話讓楊永革想起昨晚看的《說文解字》,“把“字的解釋是“握持也“,所以“一把刀““一把槍“都得是能握在手里的;“盞“字帶個“皿“,所以“一盞燈““一盞茶“都和器皿有關。這些標簽,貼了千百年,早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送走老張,楊永革把知知抓回陽臺。這雞倒是乖了,蹲在紙箱里,盯著他手里的字典。他翻到“條“字那頁,念叨著:“用于長條形的東西,一條魚、一條路、一條繩子......“知知突然站起來,往紙箱角落啄了啄。
那里藏著個皺巴巴的塑料袋,是楊永革昨天買菜剩下的。他打開一看,里面竟是一沓花花綠綠的紙片——有超市的小票,有藥店的收據,還有半張被啄得坑坑洼洼的賬本。賬本上的字跡歪歪扭扭,像是老張的手筆。
“你偷了老張的賬本?“楊永革又氣又笑。知知卻“咯咯“叫著,用爪子指著賬本上的字。他湊近一看,只見“買雞飼料三斤“旁邊,被人用紅筆改了“三袋“,“賣雞蛋十二只“改成了“十二枚“。
這改的人,難道是老張?可老張昨天還說“一尾魚““一頭魚“,看著不像會琢磨這些的人。楊永革正納悶,知知突然叼起賬本,往客廳跑。它把賬本丟在茶幾上,又跳上電視柜,對著一張老照片猛啄。
那是張三十年前的全家福,照片上的楊永革穿著中山裝,旁邊站著個戴眼鏡的年輕人。“這是你王叔叔,“楊永革摸著照片,“當年教我兒子寫作業的老師,后來......“他突然頓住——王老師退休前是中學語文老師,說不定懂這些。
他趕緊翻出電話本,找到王老師的號碼。電話接通時,知知突然撲到他肩膀上,對著聽筒“咯咯“叫。王老師在那頭笑:“永革,你家養雞了?“
“說來話長,“楊永革把知知扒拉下去,“我想請教您個事兒,'一只雞蛋'和'一枚雞蛋',有啥區別?“
“區別大了。“王老師的聲音透著笑意,“口語里說'一只'沒問題,但'枚'更文雅,你看古詩里'一杖松栽疑琥珀,一枚蛋臥類金丹',用'枚'就顯得有學問。“他頓了頓,“不過最講究的是老BJ,他們說雞蛋叫'一坑蛋',因為母雞下蛋得有窩,一坑一坑的,多形象。“
楊永革聽得直點頭,掛了電話才發現,知知正用爪子在陽臺的沙土里刨坑,坑里還真放著枚雞蛋——不用問,又是從老張那兒偷的。
“你這雞,真是一肚子壞水。“他指著知知,卻忍不住笑了。這雞偷東西還偷出學問了,知道“一枚雞蛋“比“一只雞蛋“更講究。
傍晚老伴回來,見陽臺多了個雞窩,臉立刻沉了:“楊永革,你是不是老年癡呆了?“楊永革趕緊把老張丟雞、知知遞煙、賬本改字的事兒說了一遍,老伴聽得眼睛都直了。
“你是說,這雞不僅會偷東西,還懂量詞?“她指著知知,“我才不信!“話音剛落,知知突然飛到廚房,叼起老伴剛買的“一捆菠菜“,往地上一放,又去叼“一根黃瓜“,擺成了“捆“和“根“的形狀——菠菜是扎成捆的,黃瓜是單根的,分得清清楚楚。
老伴手里的鍋鏟“當啷“掉在地上。
夜里,楊永革躺在床上,聽著陽臺上傳來知知“咯咯“的輕叫。他想起老張說的“一尾魚“,王老師說的“一枚蛋“,突然覺得這退休生活,好像比上班時還熱鬧。知知這只雞,就像個鉤子,把他從平淡的日子里勾出來,勾進了一個藏著無數秘密的世界。
他摸出手機,給王老師發了條短信:“明天有空嗎?想請教'一頭牛'和'一口豬'的區別。“發送成功的提示音剛響,陽臺突然傳來“哐當“一聲。
楊永革趕緊爬起來,就見知知撞翻了紙箱,正對著窗外“咯咯“大叫。窗外的月光下,隱約有個黑影,手里好像還拎著個袋子——那袋子上印著“張記雜貨鋪“,是老張的。
知知突然飛起來,用翅膀拍打窗戶,翅膀上沾著的羽毛飄了出去,像給黑影發了個信號。黑影愣了愣,突然轉身就跑,跑的時候掉了樣東西,在月光下閃了閃。
楊永革沖出去撿起來,是個塑料牌,上面刻著三個字:“計量員“。
而此刻,知知正蹲在陽臺的欄桿上,望著黑影消失的方向,腦門上的白毛在月光下泛著光,活像個剛完成任務的偵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