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底村的春天,在蘇禾精心侍弄的小小金銀花田里,綻放出最絢爛的希望。那幾株移植的野生金銀花,在蘇禾近乎虔誠的照料下,不僅頑強地存活下來,更在春風中抽出了更多嫩綠的枝條,掛滿了青翠欲滴的花蕾。陽光灑在帶著絨毛的葉片上,閃爍著生命的光澤。
然而,創業的萌芽,遠比想象中更加艱難。
蘇長河托人從鄉農技站帶回了一些關于金銀花種植的簡易資料。父女倆如獲至寶,在油燈下反復研讀。選地、育苗、移栽、施肥、病蟲害防治……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未知的挑戰。資料上的理論,如何與谷底村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結合?
第一道難關就是擴大規模。院墻邊那幾株試驗田遠遠不夠。蘇禾看中了自家屋后一塊向陽的坡地,但那里雜草叢生,碎石遍布。開荒!沒有錢請人,只能自己動手!
天剛蒙蒙亮,蘇禾就扛著鋤頭上了山。她瘦小的身影在陡峭的坡地上揮汗如雨。鋤頭挖下去,常常被盤根錯節的樹根或堅硬的石頭彈回來,震得虎口發麻。荊棘劃破了手臂,汗水浸透了衣衫。蘇長河拖著病弱的身體,也盡力幫忙清理碎石、搬運雜草。父女倆用了整整半個月,才開墾出不到半畝的平整土地。
接下來是育苗。資料上說可以扦插。蘇禾小心翼翼地從那幾株母株上剪下健壯的枝條,按照書上說的,用草木灰處理切口,再插進疏松濕潤的苗床里。她像呵護嬰兒一樣,每天去查看,保持土壤濕度,擔心陽光太烈,又怕雨水太多。看著那些插條一點點萎蔫,她的心也跟著揪緊。最終,只有不到三分之一頑強地發出了新芽。這慘淡的成活率,給了她當頭一棒,卻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資金更是捉襟見肘。買優質的復合肥?買防治病蟲害的農藥?對她來說都是奢望。她只能利用一切空閑時間,漫山遍野收集腐熟的落葉、牲畜糞便,自己漚制土雜肥。防治病蟲害,就靠最原始的手工捉蟲和用草木灰、煙葉水等土辦法。效率低,效果也有限,但她沒有放棄。
最大的考驗來自于銷路。金銀花進入盛花期,潔白淡黃的花朵在陽光下搖曳生姿,散發出清雅的香氣。看著豐收在望,蘇禾卻犯了愁。賣給誰?鄉里的藥材收購站給出的價格低得可憐,扣除人工和運輸成本,幾乎無利可圖。
“爹,不能就這么賣了!”蘇禾看著手中收購站給的報價單,眼神倔強,“林野哥信里說,城里人現在講究‘綠色’、‘天然’,好的金銀花能賣上價!我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品質這么好,不能賤賣!”
“可……怎么聯系城里呢?我們兩眼一抹黑啊。”蘇長河愁眉不展。
蘇禾沒有氣餒。她想起林野信中提過的陳老板,想起他參加比賽的事情。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她心中形成。她連夜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詳細描述了她種植金銀花的初衷、過程和品質特點,并附上了一小包精心挑選、晾干的樣品花蕾。她將這封信和樣品,寄給了省城“順達”汽修廠的陳老板轉交林野,并在信末懇請:“林野哥,能否麻煩陳老板看看,或者幫忙打聽一下,省城有沒有需要這種天然、無污染金銀花的地方?茶樓、藥店、或者做涼茶的廠子?”
信寄出去了,帶著蘇禾沉甸甸的期盼。她繼續精心照料著她的金銀花田,一邊采摘晾曬第一批成熟的花朵,一邊焦急地等待著遠方的回音。創業的萌芽,在資金、技術和市場的重重困難中,頑強地生長著。蘇禾用她的智慧和韌性,在寂靜的山谷里,為這條艱難的創業之路,一點點地開墾著土壤,播撒著希望。她知道,她和林野各自扎根的土地,終有一天會因共同的努力而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