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楊永革的鄉村樂園夢

第37章紅繩串起的四季詩

第三十七章:紅繩串起的四季詩

春分的風帶著軟意,吹得鯉魚壩的紅繩在枝頭輕輕晃。少女和學徒們在銀杏樹下鋪宣紙,準備拓“四季紅繩詩”——把浸過不同節氣露水的紅繩在紙上輕按,繩紋洇出的深淺印記,恰好能拼出四句詩:“春繩牽柳芽,夏繩纏稻花,秋繩系銀杏,冬繩裹雪紗”。“劉師傅說,紅繩會寫詩,”她舉著剛拓好的“春”字箋,繩結的印子旁沾著顆蒲公英籽,“你看這繩紋的弧度,多像‘芽’字最后那筆彎,是春天自己在紙上畫的。”

數字年輪館的屏幕上,男孩正調試“紅繩詩庫”系統。輸入季節,屏幕就會跳出對應年份的紅繩“詩行”:1960年的春繩拓片里,繩結纏著半片榆錢,像“窮日子里的甜標點”;1992年的夏繩纖維中,嵌著只蟬蛻,像“熱烘烘的感嘆號”;2017年的秋繩結上,粘著片楓葉,像“醉醺醺的逗號”。“系統把紅繩的磨損痕跡轉化成了韻腳,”他指著1984年的冬繩拓片,繩上的冰裂紋路整齊如平仄,“那年雪大,紅繩在屋檐下凍出的紋,比任何詩人寫的‘雪’都更像詩。”

展館的互動區擺著排紅繩卷軸,游客可以用紅繩在空白卷軸上“寫”詩。有個穿校服的女孩,用浸過泉水的紅繩在紙上按出串圓點,說這是“暗河的標點”;有對老夫妻,用兩根紅繩交叉拓印,說這是“我們的和詩”。卷軸的末端,男孩特意留了段空白紅繩,說“給未來的四季留著,讓它們自己續寫”。

木工房的梁上,掛著新刻的“四季詩板”。每塊板上都刻著句紅繩詩,字的筆畫里嵌著對應季節的紅繩:“春”字的豎鉤纏著發芽的柳樹枝繩,“夏”字的橫撇纏著浸過井水的稻繩,“秋”字的捺腳纏著沾過霜的銀杏繩,“冬”字的兩點纏著裹過雪的棉繩。“劉師傅說,字要讓紅繩‘認親’,才會有靈氣,”大徒弟給詩板上漆,紅繩在木紋里滲出淡淡的紅,“就像咱說話,帶著氣兒才像話,字帶著繩氣兒才像詩。”

詩板下的木架上,擺著四個紅繩纏的木盒,分別裝著四季的“詩料”:春盒里是帶露的柳芽,夏盒里是曬干的稻花,秋盒里是銀杏果的碎殼,冬盒里是融雪的水。“這是給紅繩詩‘押韻’用的,”二徒弟打開春盒,紅繩立刻纏上柳芽,“劉師傅說,沒沾過四季氣的紅繩,寫不出真詩。”

老周的稻田埂上,紅繩在野花間牽成了“田埂詩行”。每串紅繩都系著句農諺,用木牌刻著:“春繩系麥根,秋收萬顆籽”“夏繩纏稻稈,風過不折腰”。他踩著露水在繩間走,紅繩上的野花跟著晃,像詩里跳動的韻腳。“這是祖上傳的‘土詩’,”他摘下朵系在紅繩上的蒲公英,吹向稻田,“紅繩牽著詩,詩牽著稻,稻牽著咱的嘴,句句都實在。”

稻田邊的水渠旁,紅繩在蘆葦上編了個“水韻結”,繩結的空隙剛好漏過水流,在渠底的泥上畫出淺淺的詩行。“這是暗河給稻田寫的回信,”老周蹲在渠邊看水紋,“紅繩當筆,水當墨,寫的都是‘夠喝’‘別澇’的大白話,可比書上的詩管用。”他的煙袋桿上,纏著段春繩,繩頭綁著顆干麥穗,說“抽袋煙的功夫,就能聽紅繩哼兩句田埂詩”。

李老五的兒子把體驗筏改成了“詩筏”。筏子的頂棚用紅繩和藍印花布拼出“暗河詩卷”,布上拓著不同季節的水紋,紅繩在布面勾出詩句:“春河載柳影,紅繩釣新綠”“冬浪裹雪聲,紅繩系暖語”。“我爹說,暗河的水天生會寫詩,”他撐著篙桿在河上漂,紅繩的影子在水里和詩行重疊,“咱用紅繩把詩抄下來,讓遠路人也能看見。”

筏子的艙里,擺著個紅繩纏的木匣,里面是游客寫下的“河詩”:有孩子畫的紅繩魚,說“魚嘴吐的泡是詩的逗點”;有老人寫的毛筆字,說“紅繩的彎是詩的腰”。木匣的鎖扣用紅繩打了個“解詩結”,誰想讀就能解開,只是讀完要重新打好——紅繩說,好詩得讓人傳著讀。

少年糕師的鋪子里,“四季詩糕”成了新招牌。春糕的紅繩紋里嵌著柳芽粉,糕面拼出“芽”字;夏糕的繩印旁撒著薄荷碎,拼出“涼”字;秋糕的紅繩壓出“香”字,嵌著桂花;冬糕的繩紋裹著姜汁,拼出“暖”字。“太奶奶說,詩不一定非要寫在紙上,”小家伙給糕蓋紅繩印,“刻在糕上,吃進肚里,才算把詩釀成了日子。”

鋪子的門板上,用紅繩貼著片巨大的“詩箋”,是用無數游客吃剩的糕紙拼的,每張紙上都留著紅繩印,拼在一起像首沒寫完的長詩。“這叫‘吃出來的詩’,”少年指著其中一張,上面的繩印被咬了個缺口,“你看這缺角,多像‘年’字少了筆,是說日子總在續寫呢。”

省非遺博物館的年輪柱前,新立了四根“季節紅繩柱”。每根柱上都纏著對應季節的紅繩,繩上掛著游客寫的詩牌:春柱上有“紅繩牽著柳,柳牽著風”;夏柱上有“稻花香纏著繩,繩纏著蟬鳴”;秋柱上有“銀杏葉跟著繩,繩跟著云”;冬柱上有“雪落在繩上,繩落在心上”。“這些詩不用押韻,”館長給孩子們念詩牌,“紅繩自己會找韻腳——你看這春柱的繩和秋柱的繩,在風里晃的節奏都一樣,這就是詩的心跳。”

柱子的底座,新鋪了層混合了四季泥土的陶粒,里面埋著段紅繩,繩頭一端扎著春柳,一端系著冬雪,說“讓四季在繩上認親,詩就不會斷”。

誓約碑后的銀杏樹上,紅繩在枝椏間編了個“詩巢”。里面放著孩子們用紅繩扎的“詩束”:有柳芽串的“春句”,有稻穗編的“夏行”,有銀杏葉疊的“秋章”,有雪團捏的“冬詞”。少女給“詩巢”系上鈴鐺,風過時,鈴聲混著紅繩的摩擦聲,像在念詩。“劉師傅說,鳥有巢,詩也得有巢,”她往巢里添了片新葉,“紅繩做的巢最暖,詩住著住著就成了日子。”

楊永革坐在詩巢下,看著劉師傅用紅繩在地上寫字。老人的手抖得厲害,紅繩在泥上歪歪扭扭地劃,卻剛好寫出“平安”兩個字。“趙大哥當年教我,紅繩寫的字不用好看,”劉師傅把繩頭打個結,“得帶著土氣,帶著汗氣,帶著過日子的喘口氣——這才是咱的詩。”

他的筆記本上,夾著片拓滿紅繩印的銀杏葉,葉上的詩是少女寫的:“紅繩沒說過詩,可它把四季串起來的時候,風在讀,地在聽,咱在里頭住著,就是詩的模樣。”

傍晚的霞光把紅繩詩行染成了金紅色。暗河上的詩筏漂在中央,紅繩的影子在水里拼成流動的句;木工房的詩板在夕陽里發亮,紅繩的字像在輕輕喊;誓約碑的詩巢在風中搖晃,鈴鐺的聲是詩的韻腳。

少女在朋友圈發了張照片:她的手和孩子們的手,一起握著根紅繩,在新翻的泥土上寫“春”字,紅繩的印子旁,剛鉆出的薺菜芽像字的標點。配文是:“紅繩說,最好的詩不用寫,是日子自己長出來的——你看這芽,就是春的第一句。”

楊永革回復時,一片花瓣落在他的筆記本上,剛好蓋住那段紅繩印。他忽然明白,紅繩串起的四季詩,從不是寫給別人看的。它是柳芽頂破凍土時的“啵”,是稻穗彎腰時的“沙沙”,是銀杏葉落地時的“啪”,是雪落在紅繩上的“簌簌”——是所有平平淡淡的日子,在時光里發出的聲響。

這些聲響湊在一起,就是最動人的詩。它沒有華麗的詞,沒有精巧的韻,可每個字都帶著紅繩的溫度,帶著土地的氣息,帶著我們過日子的實在勁兒。就像這根從1958年牽到現在的紅繩,它沒說過一句“我是詩”,可它串起的每個春天、每個夏天、每個秋天、每個冬天,串起的每個平凡的日子,本身就是首寫不完、讀不盡、長在土里的四季詩。

夜里,暗河的水在詩筏下輕輕吟,木工房的詩板在月光下靜靜念,銀杏樹上的詩巢在風里慢慢唱。鯉魚壩的紅繩,還在繼續串著詩,有的系在花瓣上,有的纏在稻葉上,有的握在做夢人的手里。它們沒做什么驚天動地的事,就只是安安靜靜地串著,像在說“日子還長,詩也還長,咱們慢慢過,慢慢寫”。

美麗雅閣210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左旗| 讷河市| 吐鲁番市| 新干县| 新疆| 德保县| 突泉县| 枣阳市| 广安市| 和平区| 翼城县| 马关县| 贡山| 磐石市| 东源县| 萨嘎县| 新竹县| 论坛| 青龙| 定兴县| 迁安市| 洛南县| 福泉市| 乐至县| 若尔盖县| 华亭县| 靖远县| 塔城市| 青河县| 峨山| 县级市| 合山市| 文登市| 岱山县| 科技| 白河县| 垦利县| 鹤岗市| 信丰县| 寿阳县| 剑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