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楊永革的鄉(xiāng)村樂園夢

第42章:紅繩織就的鄉(xiāng)愁網(wǎng)

第四十二章:紅繩織就的鄉(xiāng)愁網(wǎng)

雞叫二遍時,暗河的晨霧還沒漫過堤壩,李老五的兒子已經(jīng)在筏子上綁紅繩了。新搓的麻紅繩浸過銀杏葉水,在晨露里泛著暗金色,他把繩頭系在筏尾的鐵環(huán)上,繞著欄桿纏出個“漁網(wǎng)結(jié)”——這結(jié)是劉師傅教的,繩線交錯如網(wǎng)眼,說是“能兜住水里的話,不讓它們順著水流跑”。筏子的木板縫里還卡著片藍印花布,是昨夜最后一波游客留的,上面寫著“霧里的暗河像奶奶沒說完的話”,紅繩在布角打了個“挽霧結(jié)”,被露水浸得沉甸甸的,像墜著團化不開的白。

“我爹說,霧天的話最沉,”小伙子蹲下來拽了拽紅繩,繩結(jié)勒進木頭的紋路里,留下道淺痕,“1987年有回大霧,他撐筏去鎮(zhèn)上,聽見水里有人喊‘家里的稻子該割了’,撈上來一看,是王寡婦的男人留的話簽,紅繩在水里泡得發(fā)脹,卻把話勒得死死的。”他從艙底翻出個鐵皮盒,里面是這些年在霧天撈的“霧話”:有被水泡成紙漿的銀杏葉,紅繩卻還保持著結(jié)形;有纏在石頭上的藍印花布,布爛成了絲,繩卻把石頭勒出了圈淺溝。最特別的是塊小木牌,上面刻著半只草鞋,紅繩在鞋尖打了個“尋路結(jié)”,“這是陳爺爺年輕時留的,他說當年走夜路迷了霧,就把話刻在牌上系在筏子上,讓河水帶他回家。”

筏子剛撐出不遠,就撞上了團浮在水面的紅繩——是片纏滿紅繩的蘆葦叢,繩結(jié)里裹著些碎紙,拼湊起來能看清“想娘做的腌菜”幾個字。小伙子用竹篙把蘆葦勾到筏邊,發(fā)現(xiàn)紅繩里還纏著根更細的尼龍繩,是城里游客常用的那種,“這是新繩纏著舊繩走呢,”他把蘆葦塞進艙底的竹筐,“劉師傅說,不同的繩纏在一起,就像城里的鄉(xiāng)愁纏著鄉(xiāng)下的念想,誰也離不開誰。”

木工房的火塘已經(jīng)燒得旺了,劉師傅正對著話盒說話。話盒是用老銀杏的樹瘤做的,表面坑坑洼洼,紅繩在瘤疤處繞了七圈,“樹瘤是木頭的疼處,話藏在這兒最安全,”他對著盒口哈了口氣,白氣裹著聲音鉆進紅繩縫里,“趙大哥,今年的紅繩夠韌,徒弟們教游客打‘平安結(jié)’,個個打得比我當年強,就是急了點,繩結(jié)總忘了留透氣的空兒。”話盒旁堆著些紅繩頭,是從舊話盒上拆下來的,劉師傅正用它們編“話墊”,繩頭交錯如織,每個交叉點都系著片極小的銀杏葉,“這些繩頭記著老日子,編進墊子里,誰坐上來聊天,屁股底下都是舊話在應和。”

學徒拿著塊刻好的“話橋”木牌進來,牌上刻著半副眼鏡,凹槽里嵌著紅繩——是給村小的老教師做的,他兒子在省城開眼鏡店,“紅繩接上時,爹說‘鏡片該擦了’,兒子摸著繩結(jié)就知道,是爹的老花鏡又花了。”劉師傅接過木牌,用砂紙磨了磨邊緣,忽然指著牌背面的小坑:“這兒得刻個小記號,就刻顆桂花,”他拿起刻刀,“當年王寡婦給兒子寄糕,總在盒底刻桂花,說‘看見花就知道是家里的味’。”

少年糕師的鋪子剛擺上“話糕”,就見老周背著半簍稻穗進來了。稻穗上的紅繩系著張紙條:“今年的新米夠碾三石,留一石給城里的孫子”,紅繩在穗子上繞了個“囤糧結(jié)”,結(jié)尾還纏著顆飽滿的稻粒。“這是讓你把稻粒塞進糕里,”老周把稻穗放在柜臺上,“孫子吃到稻粒,就知道家里的米熟了。”他指著柜臺后的“話種盒”,里面有個紅繩纏的小布包,“這是去年的陳米,你也摻點進去,新米裹著舊米香,話才夠厚。”

少年打開布包,米香混著紅繩的草木氣漫出來。包上的紅繩打了個“子母結(jié)”,大結(jié)套著小結(jié),像奶奶牽著孫子的手。“太奶奶說,米是日子的骨頭,話是日子的肉,”他往糕粉里摻新米和陳米,“紅繩就是筋,把骨頭和肉連在一起,才成個囫圇的日子。”蒸籠冒起白汽時,他往每個“話糕”里塞了片銀杏葉,葉上寫著“米香里有紅繩在說話”,紅繩在葉梗處留了段活線,說是“讓話能跟著熱氣往上冒”。

數(shù)字年輪館的“紅繩話匣”前,男孩正給系統(tǒng)更新“話紋庫”。屏幕上滾動著新錄入的繩結(jié)圖案:有個“盼歸結(jié)”,紅繩繞出個空心圓,說是“留著位置給回家的人”;有個“分食結(jié)”,繩頭分成三股,代表“你一口我一口”。“昨天有個華僑說‘想喝暗河的水’,系統(tǒng)匹配出1965年他爺爺說的‘井水泡茶比城里的甜’,”男孩指著重疊的聲波圖,“您看這兩道紋,在‘甜’字上卡得特別緊,就像紅繩打了個死結(jié)。”

館角的老式錄音機里,新錄了段老周的話:“稻草人肩上的紅繩松了,得讓孫子回來幫我緊一緊”。旋鈕轉(zhuǎn)得慢時,能聽見背景里的稻葉響;轉(zhuǎn)得快時,話和話撞在一起,像老周在田埂上追著孫子跑。“這是‘動態(tài)話匣’,”男孩給圍觀的游客演示,“你轉(zhuǎn)旋鈕的速度,就是日子的快慢——轉(zhuǎn)得慢,話就走得穩(wěn);轉(zhuǎn)得快,話就跑得急,像趕節(jié)氣似的。”

錄音機旁的“話鈴”又添了新成員。有個果殼里塞著片西藥包裝,紅繩纏了個“止痛結(jié)”,是個老人留的:“我媽總說紅繩比藥片管用,頭疼時摸會兒繩結(jié)就好。”旁邊的“話簍”里,有張用外文寫的紙條,旁邊畫著紅繩結(jié),是個外國游客留的,翻譯過來是“這繩結(jié)讓我想起媽媽給我綁鞋帶的樣子”。男孩用紅繩把這張紙條和1978年趙木匠說的“鞋帶給孩子系緊點”系在一起,繩結(jié)打得松松的,“讓外國的話和中國的話,在繩上慢慢聊。”

誓約碑后的銀杏樹上,少女在給“話燈籠”換燈芯。有個燈籠的紅繩被鳥啄了個洞,她解下來時,發(fā)現(xiàn)里面的銀杏葉上寫著“等燈籠亮了,就知道有人在想我”,字跡旁畫著個小小的燈籠,紅繩在葉梗處繞了個圈,像在等燈芯穿過去。“這是三年前遷去XJ的林家叔留的,”少女換上新燈芯,紅繩穿過燈芯時打了個“引火結(jié)”,“他兒子昨天打電話說,夢見家里的燈籠亮了,就知道該寄話回來了。”

樹底下擺著個紅繩纏的竹籃,里面是游客撿的銀杏果,每個果上都系著句話:“把果子埋在老家的院子里,能長出鯉魚壩的味”“讓紅繩纏著果核,就像帶著整棵樹走”。少女往籃里撒了把新落的銀杏葉,葉上用紅繩拼了個“等”字,“劉師傅說,銀杏果得在紅繩里捂三個月,才能把話焐進核里,到時候種在哪,哪就長牽掛。”

石桌旁的紅繩坐墊上,楊永革正和幾個老人看新做的“鄉(xiāng)愁地圖”。地圖上用紅繩標著密密麻麻的點,每個點都系著片銀杏葉:BJ的點上寫著“胡同里的風沒有壩子的暖”,紅繩纏著顆槐樹種;上海的點上寫著“黃浦江的水沒有暗河的親”,紅繩系著塊鵝卵石;最遠的點在國外,紅繩綁著片藍印花布,寫著“超市里的米沒有家里的香”。“這些都是出去的人寄回來的‘話坐標’,”楊永革指著省城的點,“王寡婦的孫子在那開了家‘紅繩面館’,說每根面條都得像紅繩一樣韌,吃著才像家里的味。”

劉師傅蹲在旁邊,用紅繩在地圖上拼出條河,河上用繩結(jié)擺著艘小筏,“這是暗河的縮影,”他拽了拽繩頭,所有的點都跟著動了動,“你看,不管這些點散多遠,紅繩一拽,都往河心聚,就像咱們的話,走再遠,也得回暗河扎根。”他忽然指著地圖外的紅繩頭:“這是留給沒找到家的人的,繩頭敞著,等著他們把話系上來。”

稻田里的夕陽把稻草人染成了金紅色。老周在給稻草人換“話衣”,新系的銀杏葉上寫著“稻子黃了,該請城里的親戚回來打谷了”,紅繩在葉上繞出個“喚親結(jié)”,結(jié)尾垂著根細紅繩,系著顆飽滿的稻粒。“這是孫子教我的結(jié),”他摸著繩結(jié)笑,“說城里的年輕人認結(jié)不認字,看見這結(jié)就知道家里喊他們了。”稻草人腳下的瓦罐露出半截紅繩,是早上埋的“稻話”,罐口的繩結(jié)被夕陽照得透亮,像顆發(fā)光的琥珀。

有片藍印花布從稻草人肩上滑下來,老周撿起來一看,布上印著城里的高樓,樓縫里用紅繩繡著條小路,路盡頭是棵銀杏樹——是城里的孫女畫的,說“這是回家的路,紅繩牽著呢”。他把布重新系在稻草人胸前,紅繩在布上繞了個“引路結(jié)”,“讓你爸媽看見這結(jié),就知道該往哪走。”風過時,布上的高樓在稻浪里晃,像要順著紅繩走進來。

夜里的木工房,火塘邊圍滿了人。劉師傅教大家打“鄉(xiāng)愁結(jié)”,紅繩在指間繞出個空心的“家”字,“這空心得留著,”他捏著繩頭說,“給走散的話留個位置,讓它們能鉆進來。”學徒的娘從城里來探親,正拿著根紅繩學打結(jié),繩總纏在一起,急得直拍腿:“在城里住了十年,連個繩結(jié)都不會打了,真是白活了。”劉師傅笑著把自己打的結(jié)遞過去:“你看這結(jié),看著復雜,其實就是三繞兩繞,跟回家的路似的,看著遠,走著走著就到了。”

火塘上的竹籃里,蒸著新做的“話糕”,是少年特意送來的。每個糕里都藏著片紅繩纏的銀杏葉,葉上寫著“火塘邊的話最暖”。大家傳著吃糕,吃到紅繩時都笑著停住,“這繩在糕里滾過,帶著甜味,”學徒的娘咬著繩結(jié),忽然紅了眼眶,“就像我媽當年給我系鞋帶,總說‘繩頭留長點,絆倒了能拽回來’。”

少年糕師的鋪子關門前,來了個背著吉他的年輕人。他從琴盒里拿出根紅繩,說是五年前在鯉魚壩系的,現(xiàn)在特意回來續(xù)繩。“這繩跟著我走了大半個中國,”他把紅繩系在柜臺前的紅繩架上,和新繩接在一起,“在酒吧唱歌時,摸著這繩就不慌,像聽見有人說‘慢點唱,有人聽’。”他給少年唱了首新歌,歌詞里有“紅繩纏著銀杏葉,暗河漂著未說完的約”,紅繩在歌聲里輕輕晃,像在跟著打拍子。

夜深時,鯉魚壩的紅繩在月光下織成了張網(wǎng)。暗河的話筏漂在網(wǎng)中央,紅繩系的瓦罐沉在水里,像網(wǎng)墜;木工房的話盒在火塘邊哼,紅繩纏的木牌掛在梁上,像網(wǎng)綱;銀杏樹上的話燈籠亮成了星,紅繩垂在碑前,像網(wǎng)眼。這張網(wǎng)兜著所有的話:有剛說出口的熱乎話,帶著人的體溫;有說過十年的舊話,裹著紅繩的包漿;有還沒說的話,藏在繩結(jié)的空心里,像顆顆待放的芽。

少女在家族群里發(fā)了段視頻:月光下,暗河的話筏上,李老五的兒子正把新系的紅繩拋向岸邊,紅繩在空中劃出道弧線,和岸上的紅繩接在一起,像道飛架的橋。配文是:“劉師傅說,紅繩織的不是網(wǎng),是家的輪廓——不管你在網(wǎng)的哪一角,只要拽拽繩,就有人應;只要順著繩走,就總能到家。”

楊永革回復時,正坐在誓約碑前的紅繩坐墊上。石桌上的“老話”木盒敞著,里面的紅繩在月光下泛著銀輝,把所有的話都鍍上了層暖。他忽然明白,鯉魚壩的紅繩從來不是普通的繩子,是千萬根鄉(xiāng)愁擰成的纜,一頭系著壩子的煙火,一頭系著游子的心房;是無數(shù)句家常話織成的網(wǎng),網(wǎng)住了歲月的風,網(wǎng)住了離散的光,網(wǎng)住了所有想回家的念想。

那些系在紅繩上的話,在網(wǎng)眼里生了根,發(fā)了芽,長成了一片看不見的森林。遠走的人帶著紅繩的一截,就像帶著森林的一片葉;留下的人守著紅繩的一頭,就像守著森林的根。不管風從哪個方向吹,紅繩總會輕輕晃,像在說“我在呢”;不管雨下得多大,繩結(jié)總會牢牢系,像在說“別慌啊”。

就像劉師傅說的,這網(wǎng)永遠織不完,紅繩永遠續(xù)不斷。只要還有人在暗河的筏上系繩,在木工房的話盒里藏話,在銀杏樹的燈籠里點燈,這張鄉(xiāng)愁網(wǎng)就會一直織下去,織成歲月里最結(jié)實的模樣,把每個鯉魚壩人的心,都系在那個叫做“家”的地方。

美麗雅閣210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州市| 兴城市| 城口县| 溆浦县| 绩溪县| 南岸区| 遵化市| 绥芬河市| 习水县| 滁州市| 政和县| 云安县| 化隆| 家居| 苍南县| 当阳市| 聂荣县| 镇坪县| 元朗区| 永新县| 嵊州市| 策勒县| 金山区| 静乐县| 凯里市| 张北县| 宝兴县| 汽车| 天门市| 盘山县| 云浮市| 四川省| 西和县| 花莲市| 秦皇岛市| 高邮市| 依安县| 阳原县| 潍坊市| 宣威市| 木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