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元這一生的開始是什么時候呢?是出生嗎?似乎不是,初二的某一天,他突然頓悟了,知道自己該振作起來,而不是讓自己那么一般,一般的成績、一般的長相,淹沒在人潮中,在和不在都沒有區別。
陳文元的初中是市里最好的,但是,他不是因為成績好才進來的,家里找了關系花了一點錢。讀著好的初中,談不上驕傲不驕傲,因為自己太普通,在學校沒有人贊美過他,在家時,家里人也是按部就班陪他升學,除了這次找學校花了錢,再沒多花過別的錢給他補習。陳文元也是猛然意識到了自己家里的經濟情況不好,也許讀書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陳文元猛的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或許還因為他媽陳麗美不怎么管他,他爸劉港也在鄰市上班。不然,周末總也要安排點娛樂活動讓孩子豐富生活吧!但是,陳文元沒有,他是散養的,和爸媽的交流最多就是他要買什么了需要錢,他爸媽回答最多的就是陳文元現在就該上學無需多想其他,吃穿不會少他的,但是要錢沒有。所以,陳文元不像很多同學有手機又有平板,學習其實也是他偽裝自己貧窮的外衣。
這天陳文元覺得頭發長得扎脖子,為什么一直不剪呢,他去樓下理發店剪了個寸頭。好舒服,自己這么長的時間都沒剪頭,默默忍受著那種不快。心想,別的東西是不是也可以像頭發一樣說剪掉就剪掉……他做了一個決定,這個學期的期末考考到班上前三,這之前他都是二十三名、二十四名,即使懶惰也不會掉到二十五名,但努力也不會上到二十二名。所以,陳文元的這個決定似乎實現的難度很大。
陳文元新剪的頭就像舞臺高光,讓班上的人可以看見他,同桌的談星看了看陳文元的臉,吃驚道“我認識你這么久,你剪了頭顯得清爽多了,以前我都怕你看不清黑板,現在好多了吧?”談星和他小學的時候就認識,初識她時,談星是隔壁班的同學,在學校的春節匯演中拉了小提琴,陳文元沒學過樂器,第一次看真人拉小提琴,覺得穿上白裙子的的談星好像電視里的明星,直到認識之后,發現談星儼然一副大姐大的樣子,愛對同學說教,尤其愛充英雄,為弱小的同學聲張正義,他就被談星“保護”了,但是他并不感謝她,陳文元只覺得談星上前維護他的行為多此一舉,仿佛是在通過挑明他的弱小來抬高自己。所以,這么多年來陳文元不喜歡和談星說話,但是又不得不承認談星的頭發和臉很干凈,還有最初記憶中的白裙子,這算得上美嗎?陳文元禮貌的回答:“是,原來的頭發有點長,不方便學習,就剪了。”他表面上從書包里拿出書,但還是會不自覺的注意起其他同學的反應,有幾個男孩沖他喊道:“陳文元,帥啊!”他沒理,繼續整理書和筆。
這段時間陳文元就是學校、家里兩點一線,兩點是大頭,但是放學后的一線其實也很復雜,要經過一片自建房,自建房這邊的路都是小巷子,也有大路可以走,但是大路是繞著這片自建房外圍,所以,走大路就要繞很長的路。小巷子里經常有一些社會青年找學生索要錢財,陳文元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都不怕,因為他沒錢,但是過去他留個長頭發弓個背顯得特別窩囊,偶爾有人找他要錢,別人翻了他的書包和衣服發現沒錢就讓他走了,畢竟揪著一個沒錢的學生也降低了要錢的效率。但這天,一個穿花襯衫的男青年攔住陳文元的去路時,找陳文元要錢,陳文元慢慢的卸下自己的書包,一言不發地把書包丟給對方,對方怒了說:“你橫著眼睛看我干嘛?不服氣啊?”陳文元心想這男的怎么了,自己也沒干什么啊!說道:“我沒錢。”對方一下就是一個耳光打在了陳文元的左臉上,臉上的痛火辣辣的,陳文元挪正臉看著對方,繼續說:“我沒錢!”對方更怒了,上手又是一巴掌,這一巴掌比之前的力度大多了,陳文元一踉蹌差點摔在地上,只聽對方說:“沒錢,你有理啊!”
陳文元已經做好了被暴揍一頓的準備,卻見對面有個同學從花襯衫后面踢了花襯衫一腳,拉起陳文元就往后跑,陳文元被人拉著跑,一路上上氣不接下氣。好不容易繞到了大路邊。就聽那個同學說“你沒事吧?”陳文元抬起頭,這個人確實穿著校服,但不是自己學校的。“我沒事,謝謝!”陳文元答道,抬頭看了看校服上的標志,是縣一中的標志。對方又說道:“你剛怎么不跑,就呆著,讓人打。”陳文元聽對方的口氣,覺得對方有嘲笑的意味,立馬回答:“反正打不死我。”對方一聽覺得有點沖,沒再繼續說話了,直接走了。陳文元看對方走了,又覺得自己語氣不好,立馬追上去問了一句:“你叫什么?我請你喝飲料,謝謝你。”對方有點猶豫,看了一眼陳文元說:“我叫胡浩,飲料就算了,我有事,趕著回家。”既然胡浩都這么說了,陳文元也沒留,只答了一句:“我叫陳文元,讀市一中。”胡浩就走了。
自被打之后,陳文元不再穿過小巷子回家,改走大路,雖然要多走二十多分鐘,但是,可以鍛煉身體,他還想出了同步背單詞的方法打發時間。很快,陳文元就忘了被花襯衫扇耳光的疼,也忘記了胡浩似有似無的嘲笑,這件事就和小時候摔了一跤一樣留在記憶中。
但陳文元在學習上下定的決心還是頗有成效,班上的幾次小測他都得了滿分。班主任陳撤特意把陳文元叫到辦公室對他大肆表揚了一番,弄得陳文元很不好意思。班上很多同學也對陳文元的變化有了進一步的反應,從最開始的發型到現在的成績。
陳文元過往的行事作風是獨來獨往,現在偶爾還有其他同學找他解題,這其中問的最多的就是鄭安和,鄭安和是班上的體育委員,乍一聽這個頭銜就是不愛學習的,但偏偏鄭安和不是,他學習非常好,每次考試都是全班前三,當體育委員是他自己要求的,他太愛打籃球了,而體育委員能讓他覺得于公于私花時間在籃球上都理所應當。鄭安和剛開始問陳文元題的時候,陳文元都有點不理解,怎么鄭安和就覺得自己不會的題找他陳文元就會,但事實證明,陳文元確實會,兩人在多次交流題目的過程中,仿佛達成了一種學習上的默契,自動把彼此放在學習伙伴的位置上。
有時候人之間的相識真的是說不清,有像和談星那樣的,在學校、公司里面遇見,日復一日的相見,也有和胡浩這種的,因為一個偶發事件突然認識的,又或是和鄭安和這樣,慢慢熱絡起來,成為了摯交好友。但無論如何認識,都在暗示人之間的緣分,這種緣分就表明,彼此不再是陌生人,未來這些關系能生發出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