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東在兄長李華海駕崩后,雖獲傳位,然而,皇后與太子娘家的崔氏卻對此堅決反對。
崔氏一族以李華海臨終前已中毒神志不清為由,堅稱皇位應由年僅三歲的太子李子維繼承,隨后由皇后垂簾聽政,掌控大局。
此提議一出,立刻得到崔氏外戚派系的一致贊同,他們企圖借此鞏固自身權勢,延續家族榮耀。
但這一主張卻遭到以劉丞相為首的實干派大臣們的強烈反對。
劉丞相言辭懇切地說道:“如今大敵當前,國家正處于生死存亡之際。太子年僅三歲,懵懂無知,將士們與百姓們如何能對這樣一位幼主抱有信心,齊心守城御敵?當下唯有讓逍遙王繼位,憑借其卓越才能帶領大宇,方能守住國家。逍遙王文武雙全,又是先帝的親弟弟,無論從血統還是德行上考量,都是繼承皇位的最佳人選。”
然而,崔氏一心只想讓自己的兒子登上皇位,怎會輕易妥協。她據理力爭,堅決反對劉丞相的提議。
雙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朝堂之上一時氣氛緊張,劍拔弩張。
就在局勢僵持不下之時,太后終于出面。太后深知國家危在旦夕,需當機立斷。她權衡利弊后,以戰時太子年紀幼小為由,決定讓逍遙王李旭東繼位,以保國家安穩。
太后說道:“國難當前,需有一位能擔當大任的君主引領我們度過難關。逍遙王素有賢名,定能不負眾望。”
既然太后都已表態同意,諸位大臣雖心中各有想法,但也不好再提出異議。
就這樣,逍遙王李旭東在這風云變幻之際,成為了大宇皇帝。
他深知嫂子崔氏及其家族對他繼承皇位心有不滿,為消除彼此間的隔閡,在太廟祭拜先祖之時,李旭東當著文武百官、藩王宗室以及大嫂太后的面,神情莊重地說道:“我臨危受命,實是為保大宇江山社稷,絕非貪圖帝位。今日,當著文武百官以及列祖列宗的面,我指天起誓,大宇皇帝之位仍由大哥一脈繼承,我只是暫時代管。待太子成年,我便還政于他。若有違此誓,愿天神共憤,不得好死。”
在場眾人見李旭東如此堅定地指天發誓,無不被他的誠意與擔當所打動,紛紛為大宇能有這樣一位英明之主而感到高興。
崔氏一派見李旭東如此舉動,也不好再多說什么,大嫂崔氏雖心中仍有不甘,但此時也只能默認這一結果。
李旭東順利登基后,即刻展開一系列舉措以穩固朝綱,應對當前嚴峻的局勢。
他尊大嫂崔氏為敬懿皇后,以表尊重,同時封與自己情投意合的蕭瑟薇為皇后。
對于太子李子維,李旭東并未有任何虧待,仍將其立為太子,并囑咐大嫂為其尋找名師教導,期望太子能在良好的環境中茁壯成長,日后擔當大任。
安排好皇室內部事宜后,李旭東簡單主持了先帝的葬禮,以盡人子之孝與臣子之禮。
葬禮結束后,李旭東馬不停蹄地在朝會上發布戰爭調令。他深知,雁門六城的戰事刻不容緩,唯有全民皆兵,方能抵御外敵。
于是,他號召全國百姓參軍入伍,保家衛國,共赴國難。同時,他要求朝廷里的名門望族捐錢資助軍餉。
這些名門望族也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明白若大宇守不住,他們的財富也將化為烏有,因此紛紛響應李旭東的號召,慷慨解囊。
此外,李旭東還將目光投向了江湖。他派人在江湖中招募那些身懷絕技的江湖高手,期望借助他們的力量增強大宇軍隊的實力。
許多與李旭東相識的江湖朋友,得知他成為皇帝且大宇如今危在旦夕,紛紛響應號召,從四面八方趕來海陵城集合,愿隨李旭東出征雁門六城。
就連皇后蕭瑟薇,這位本就有著俠義心腸的江湖女子,也身披鎧甲,堅定地表示要與李旭東共存亡,一同奔赴戰場。
太后雖對兒子找了一位江湖中人做兒媳一事心存不滿,但在這國難當頭之際,也無暇去計較這些。
她明白,此刻唯有團結一致,方能度過難關。李旭東在一切準備就緒后,身披戰甲,英姿颯爽地帶領大軍,浩浩蕩蕩地朝著雁門六城進發,一場關乎大宇王朝生死存亡的大戰,即將再次拉開帷幕。
李旭東率領的大軍一路前行,士氣高昂。士兵們深知此次出征意義重大,關乎著大宇王朝的生死存亡,關乎著他們身后無數百姓的安危。
李旭東騎著一匹高大的黑馬,走在隊伍的最前方。他身著華麗而堅固的戰甲,頭盔上的紅纓隨風飄動,眼神堅定而銳利,仿佛能洞察前方的一切險阻。
一路上,李旭東不斷鼓舞著士兵們的士氣。他時常停下馬,走到士兵中間,與他們親切交談,詢問他們的家庭情況,關心他們的生活需求。
他說道:“兄弟們,我們此番出征,是為了守護我們的家園,守護我們的親人。大宇是我們的根基,我們絕不能讓外敵踐踏我們的土地,欺凌我們的百姓。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定能擊退敵軍,保衛我們的江山社稷。”
士兵們聽了李旭東的話,心中熱血沸騰,紛紛高呼:“保衛大宇,擊退敵軍!”聲音響徹云霄,仿佛要沖破天際。
而皇后蕭瑟薇,她身著一身輕便卻不失堅固的鎧甲,英姿颯爽地騎馬跟在李旭東身旁。
她的臉上洋溢著堅定的神情,眼神中透露出對這場戰爭的無畏與決心。蕭瑟薇在江湖中闖蕩多年,練就了一身好武藝。
她深知此次出征的危險,但為了與李旭東并肩作戰,為了大宇的百姓,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跟隨。
她看著李旭東,輕聲說道:“旭東,無論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我都會與你一起面對,生死與共。”
李旭東轉頭看向蕭瑟薇,眼中滿是感動與愛意,說道:“有你在我身邊,我便無所畏懼。我們一定能贏得這場戰爭。”
大軍所到之處,百姓們紛紛夾道相送。他們為士兵們送上食物和水,為他們加油鼓勁。
老人們眼中滿是期許,孩子們則好奇地看著這支威武的軍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顫顫巍巍地走上前,對李旭東說道:“陛下,您一定要帶領將士們打勝仗啊,我們都盼望著你們平安歸來。”
李旭東下馬,恭敬地扶起老人,說道:“老人家放心,我定不會辜負大家的期望,定會守護好大宇的每一寸土地。”
在這樣高漲的士氣與百姓的支持下,李旭東帶領的大軍向著雁門六城穩步進發。
他們如同一條奔騰的巨龍,充滿了力量與斗志,準備在雁門六城與敵軍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較量,為大宇王朝的尊嚴與生存而戰。
經過數日的行軍,李旭東帶領的大軍終于抵達雁門六城。此時的雁門六城,經過之前的戰火洗禮,顯得有些破敗。
城墻之上,還殘留著戰斗的痕跡,血跡斑斑。城外的土地,也因戰爭變得荒蕪,一片凄涼景象。
李旭東望著眼前的景象,心中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奪回雁門六城,讓這片土地重新恢復生機。
他沒有絲毫耽擱,立刻召集將領們商議作戰計劃。同時,派出多支偵察小隊,深入敵軍營地附近,探查大梁與大燕聯軍的情況。
不久后,偵察小隊陸續歸來,帶來了敵軍的情報。大梁與大燕聯軍在距離雁門六城十里處扎營,他們戒備森嚴,巡邏的士兵不斷在營地周圍走動。
聯軍人數眾多,且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士氣正盛。此外,敵軍似乎在準備新一輪的攻城器械,看樣子是打算再次對雁門六城發動進攻。
李旭東仔細分析著這些情報,眉頭微微皺起。他深知,敵軍實力不容小覷,想要奪回雁門六城并非易事。但他并未退縮,而是冷靜地思考著應對之策。
他對將領們說道:“敵軍雖強,但我們也有我們的優勢。雁門六城地勢險要,我們可以利用地形進行防御。同時,我們要加強城防,多設陷阱,讓敵軍不敢輕易進攻。另外,我們要尋找敵軍的弱點,等待時機,主動出擊。”
將領們紛紛點頭表示贊同,他們對李旭東充滿了信心。隨后,李旭東又下令士兵們迅速修復城墻,加固防御工事。
同時,組織百姓們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為即將到來的戰斗做好充分準備。在李旭東的指揮下,雁門六城迅速進入了戰時狀態,所有人都嚴陣以待,等待著敵軍的到來,一場激烈的戰斗即將在這片土地上展開,大宇王朝的命運,也將在此刻接受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