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周就這么波瀾不驚地過去了。
兩人告白之后其實也沒做什么。期末周實在太忙,自那之后又足足忙了一個星期,兩個人才緩過勁來。
這才得以認真看看彼此,全身心地處理這份新鮮的感情。
此時正值夏日,快放暑假的時候。
陳軒問起閔行假期打算去哪兒,閔行說自己無處可去,大概會留在學校里。
他就說,“那咱倆正好可以一起。”
閔行有些詫異:
“您也不回家嗎?父母也不想您?”
他聳聳肩解釋道:
“他們喜歡二人世界啊,最近報了個團,出國旅游去了,得整整一個月呢。等他們回來我再回去也來得及,這一個月我就先留在這邊。”
平日里熱鬧的學校一下子變得冷冷清清。
連食堂都只開了一兩個窗口,賣點簡單的飯菜,晚飯就是午飯的回鍋,像在敷衍剩下的幾只麻雀。
這可不行。
陳軒想。
不然哪天時機到了兩人親個嘴都是一股子燉土豆味兒。
兩個人閑來無事,索性出去逛。
反正附近就是居民區,吃什么倒也不發愁,又沒有課,暫時可以放下學習,外面的世界廣闊,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讓他們探索。
兩個人就徹底放飛自我,開始在這座城市漫無目的地游走。
他們像新手開傳送點似的,又像是在RPG游戲里尋寶,總覺得每一處都藏著一兩個金幣等待他們收集。
他們早上會騎著共享單車來到市里,偶爾會瞧見一位老太太在公交站牌等車,于是他們也鬼使神差地跟著她上車。老太太在哪兒下車,他們也跟著下去;老太太走進菜市場,他們也裝模作樣地進去買菜。老太太出了菜市場,他們又無處可去,他們畢竟沒有鍋碗瓢盆,沒有廚房,沒有自己的家,也做不了菜,于是只好在附近找一家早餐店吃早餐。吃完早餐,看到一起用餐的人提起公文包去上班,他們又跟著人家進了地鐵。進了地鐵,有的人往這邊,有的人往那邊。他們看到一個卡通羊駝的氣球,氣球的繩子系在一個小男孩的手腕上,他們也跟著孩子上了同一趟地鐵,也不在乎地鐵該往哪里去。
孩子下車,他們也跟著下來。
他們隨便找了一個人少的出口出了地鐵。
外面又是一片林蔭樹下、又是一個不見陽光的街道。
只是這座城市沒有報亭。
他們就在這里四處逛呀逛。
看天氣,他們偶爾會去公園看人們放風箏、也偶爾會去湖邊看釣魚佬釣魚。
人均空軍,釣上來呱呱叫的癩蛤蟆比魚還多。
他們偶爾也會圍觀退休老頭下象棋。
不知道下棋的人水平如何,但旁邊看棋的總是慷慨激昂揮斥方遒。
更多時候,他們會坐在一處高地的草坡上,手里捧著剛買來的小吃,多數時候是一碗酒釀湯圓。他們晃蕩著雙腿,俯瞰下面來來往往的人群。
“你說騎電動車好還是騎自行車好?”
陳軒忽然發問。
閔行不假思索地回答:
“當然是騎電動車好啊。您看這邊的路,一會兒上來,一會兒下去的,山路十八彎。平時要騎自行車,那豈不是每天都要上坡,累都累死了。”
陳軒卻認真反駁道:
“可是你看,這邊騎自行車的人也不少,反倒是騎電動車的沒幾個。我倒是覺得大家更愛騎自行車。”
閔行往嘴里塞了個湯圓,口齒不清地說:
“怎么可能?”
陳軒不服氣地放下勺子:
“打賭?就從現在開始,我們數100輛過去的車,你是電動車,我是自行車,看看到底哪一種多。”
閔行應:
“好啊。那我已經三個了哦~”
陳軒質疑:
“這就三個了?”
閔行得意地笑了:
“是四個了喲~”
他趕忙說:
“我也兩個了!”
她瞇著眼:
“我五個了哦!”
他疑惑轉頭看著她:
“怎么是五個?你怎么數的?”
閔行理直氣壯地說:
“有一個輪椅呀。”
陳軒有些氣急敗壞:
“輪椅怎么能算?”
閔行爭辯道:
“輪椅怎么不能算?剛才那個輪椅明顯是電動的啊。”
陳軒不服氣地說:
“你這是強詞奪理!”
閔行得意著又塞了一口湯圓:
“這怎么能叫強詞奪理?”
“不要把輪椅不當車啊。”
陳軒氣得說:
“那我七個了!”
閔行皺眉:
“哪來的七個?”
陳軒得意洋洋:
“嬰兒車啊~嬰兒車不插電的哦~閔小姐~~~”
那個上午,最清晰的,是街道上車輛來來往往的轟鳴聲。
雨后的空氣帶著濕潤的清新,身后大樹上的蟬叫聲顯得有些刺耳,像是剛上興趣班的四歲小孩第一次拉小提琴。
他們并排坐在一塊石頭上,背后是一片小小的花壇,剛翻新過,雨水滲進泥土,混雜著幾縷花香。
坐的時間久了,連泥土的芬芳也變得分外鮮明。
當然,最后的結果是電動車以61:39的數量勝過自行車。
“我就說我贏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