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八店搶師與永吉巷的“辣味結界”
(一)八大掌柜堵巷口
夏至剛過,永吉巷的辣椒藤爬滿了巷口的老槐樹,綠葉子間藏著串串紅辣椒,像掛了串會辣人的門鈴。楊永革正蹲在樹下翻曬辣椒粉,巷口突然傳來“咚咚”的腳步聲,抬頭一看——好家伙,古鎮八大食店的掌柜全來了,穿著綢緞馬褂,手里提著禮盒,排得像串剛出爐的肉包子。
為首的是鎮東頭“聚福樓”的王掌柜,捧著個錦盒笑得見牙不見眼:“楊東家,久仰大名!聽說您的辣椒月餅能讓嫦娥改吃辣,辣油火鍋能讓石頭冒汗,咱哥幾個特來拜師學技術!”
身后的“甜香居”張掌柜趕緊遞上盒桂花糕:“楊東家,只要您肯教咱做‘十味辣醬’,我把店里的秘方全給您!以后古鎮的甜黨全聽您調遣!”
楊永革捏著把辣椒粉直犯愣——這八大掌柜平時互相掐得比辣椒還兇,聚福樓罵甜香居的桂花糕“甜得發膩”,甜香居咒聚福樓的紅燒肉“油得堵心”,今天居然湊成一團,太陽是打西邊出來了?
腦內空間突然彈出個帶算盤的界面,辣椒主題上堆著銀子,活像座辣得冒油的金山。【檢測到“技術交易契機”!觸發特殊任務“永吉巷辣味聯盟”!任務要求:拒絕直接傳授技術,用“辣式合作”讓八大掌柜自愿加入辣黨,獎勵煙火值50000分,解鎖“古鎮辣味地圖”(標記全鎮能加辣的角落)!】
“拒絕傳授還得讓他們加入?”楊永革摸著下巴笑了,“這活兒我熟——就像當年哄林小滿吃第一口辣條,得勾著來。”
他把辣椒粉往禮盒上一撒:“想學技術?行啊!先回答我個問題:辣椒最辣的部分是啥?”
八大掌柜面面相覷,聚福樓王掌柜搶著說:“當然是籽!我試過用辣椒籽腌肉,辣得廚子直哭!”
楊永革搖頭,從兜里掏出個辣椒,掰開:“是筋!這白筋才是辣的祖宗,籽都得叫它爺爺。連這都不知道,學啥技術?”
八大掌柜全傻了,張嬤嬤從院里探出頭:“傻站著干啥?想學藝先幫我摘辣椒!摘夠十斤再說!”
(二)摘辣椒大賽出洋相
八大掌柜哪干過這活?聚福樓王掌柜戴著手套摘,結果手套被辣椒藤勾破,辣得直甩手;“酒肆”李掌柜想用筷子夾,夾了半天夾起個爛辣椒,被李貨郎笑“比你家的酒還沒勁兒”;最逗的是“包子鋪”趙掌柜,他怕辣,居然用布把臉包得只剩眼睛,摘著摘著撞樹上,辣椒撒了一地。
楊永革蹲在旁邊嗑瓜子,林小滿舉著現代相機拍照:“這要是發古鎮布告欄,標題就叫‘八大掌柜變辣農’。”
蘇繡娘端來盆“解辣水”(其實是加了薄荷的井水),笑著說:“摘辣椒得用巧勁,像繡花似的,捏住蒂一轉就下來,別碰那白筋。”
王屠戶扛著殺豬刀路過,看見趙掌柜包著臉,故意把剛殺的豬血往他旁邊一放:“趙掌柜,你這打扮像咱巷里宰豬的,要不轉行殺豬得了?”
趙掌柜嚇得蹦三尺高,布掉了,臉正好蹭到辣椒藤,辣得眼淚直流,指著王屠戶罵:“你個賣豬肉的懂啥!我這是‘防辣結界’!”
最后算下來,八大掌柜加起來才摘了三斤辣椒,還不如張嬤嬤一個人摘得多。張嬤嬤把辣椒往筐里一倒:“連辣椒都搞不定,還想學做辣醬?回去練三年再來!”
王掌柜不死心,掏出錠銀子:“楊東家,咱買還不行嗎?十兩銀子買您一勺辣醬秘方!”
楊永革把銀子推回去:“我永吉巷的技術,不賣,只換。”
(三)以物換技的“辣式合作”
“換?咋換?”八大掌柜眼睛亮了。
楊永革指著聚福樓:“王掌柜,你家的蒸籠大,以后幫咱蒸辣面饅頭,換‘辣油潑面’的配比。”
又看向酒肆李掌柜:“你家的酒窖涼快,幫咱存辣酒,換‘辣椒酒曲’的方子。”
指著包子鋪趙掌柜:“你家的面粉好,以后給咱供面粉,換‘辣條包子’的餡料秘訣。”
八大掌柜聽得直點頭,唯獨甜香居張掌柜皺眉:“我家賣甜的,跟你換啥?總不能讓我賣‘辣椒桂花糕’吧?”
楊永革從院里拎出罐“辣條冰酪”(用現代冰箱凍的,甜中帶辣):“嘗嘗?你家的桂花糖加上咱的辣椒粉,做‘辣香糕’,保證小孩搶著買。”
張掌柜半信半疑地嘗了口,眼睛突然瞪圓了:“這味……又甜又辣,比單純的甜還過癮!我換!我用桂花糖換這方子!”
WiFi精靈突然彈出提示:【檢測到“辣式合作”達成,任務進度+50%!八大掌柜已解鎖“辣黨預備役”身份!】
可合作第一天就出了岔子——聚福樓蒸的辣面饅頭忘了放糖,辣得人直伸舌頭;酒肆存的辣酒被伙計偷喝,醉得在酒窖里學辣椒苗罵人;最絕的是趙掌柜,他把“辣條包子”做成了“包子辣條”,把包子餡擠出來搓成條,說“這樣更像辣條”。
楊永革看著這些“殘次品”,突然覺得:讓他們學技術是其次,看他們出洋相才是正經事。
(四)辣式學徒的“魔鬼考核”
楊永革給八大掌柜立了規矩:想換真技術,得通過“三關考核”。
第一關“辨辣”——把十種辣椒混在一起,讓他們分出“線辣椒”“朝天椒”“魔鬼椒”。聚福樓王掌柜把魔鬼椒當成了甜椒,咬了一口,當場辣暈過去,被抬回去灌了三碗解辣水。
第二關“制辣”——用指定辣椒做辣醬,要求“辣而不嗆,香而不膩”。酒肆李掌柜手一抖,倒了半罐鹽,辣醬咸得能齁死魚;甜香居張掌柜加了太多桂花糖,辣醬變成了“辣椒蜜”,被李貨郎笑“給蜜蜂吃的”。
第三關最狠——“辣黨精神考核”,由辣椒餡精靈提問:“甜粽和咸粽哪個該加辣?”
八大掌柜異口同聲:“都該加!”
“周書生的詩和辣條哪個重要?”
“辣條!”
“楊東家的發明和鎮主的話哪個管用?”
“楊東家的發明!”(鎮主恰好路過,聽見這話差點暈過去)
考核通過的掌柜能拿到“辣黨學徒證”——其實是楊永革用發光辣椒染的紅布條,戴在胳膊上特神氣。聚福樓王掌柜天天戴著去買菜,說“這是比官印還管用的證”。
(五)合作出的“奇葩辣食”
八大掌柜按“辣式合作”搞出了不少新花樣:
聚福樓的“辣油潑面”加了永吉巷的辣椒粉,潑油時能冒三尺高的辣霧,吃的人得戴草帽,成了古鎮“最危險的美食”;
甜香居的“辣香糕”賣瘋了,小孩邊吃邊哭,哭完還想吃,張掌柜偷偷加了雙倍辣椒,說“讓他們從小培養辣黨精神”;
包子鋪的“辣條包子”改進成了“爆辣湯包”,咬開能噴出辣油,趙掌柜雇了個伙計專門給客人遞布帕,布帕上印著“吃辣不噴,算你狠”;
最絕的是“藥鋪”孫掌柜,他把辣椒和草藥混在一起,做出“辣勁活絡膏”,說“貼在身上辣得發熱,比針灸管用”,結果有人貼了之后辣得在巷里狂奔,說“像背著團火”。
這些奇葩辣食引來了外鄉客商,有人專門來永吉巷吃“危險潑面”,有人買“辣勁活絡膏”當紀念品,鎮主看著漲起來的稅收,捂著被辣過的嘴笑:“早知道辣椒這么能賺錢,當年就該把鎮衙改成辣椒鋪!”
【叮!“永吉巷辣味聯盟”任務完成!獎勵煙火值50000分!解鎖“古鎮辣味地圖”!檢測到“八大掌柜集體叛變甜黨”,額外獎勵“辣黨徽章”(戴了能增加辣耐受度)!】
WiFi精靈算賬的聲音帶著銅錢響:【當前余額56800+50000=106800分!趙爺爺的辣條生產線錢夠了!就差你一句話,馬上能傳送過來!】
(六)技術不外傳的“終極原因”
八大掌柜合作了一個月,終于忍不住問:“楊東家,您到底為啥不肯直接賣技術?十兩銀子一勺的辣醬,您早發大財了!”
楊永革正和林小滿在院里裝“古鎮辣味地圖”(其實是塊木板,標著哪家的辣食最夠勁),聽見這話笑了:“技術這東西,就像辣椒籽,直接給你們,你們未必會種;但讓你們自己摘辣椒、試配比,哪怕種歪了,也是你們自己的。”
林小滿指著地圖上的標記:“你看,聚福樓的潑面辣在油,甜香居的辣香糕辣在回味,每家的辣都不一樣,這才有意思。要是全按我的方子做,古鎮不就只剩一種辣了?”
張嬤嬤端來盤“八大辣拼盤”(每家的招牌辣食各來一點),說:“當年你爺爺教我做辣醬,也從不給方子,就讓我自己嘗,說‘百人百味,百辣百香’。”
八大掌柜這才明白——楊永革不是吝嗇技術,是想讓他們找到自己的“辣”。就像聚福樓的王掌柜,現在能憑手感調出“三成辣”“七成辣”,比楊永革的方子還精準;甜香居的張掌柜,居然琢磨出“辣椒桂花釀”,成了姑娘們最愛的酒。
王掌柜掏出塊新做的“辣黨金牌”(純金的,上面刻著辣椒),遞到楊永革面前:“楊東家,咱八大店聯名請您當‘古鎮辣王’,以后您說加多少辣,咱就加多少!”
(七)辣王加冕禮的“辣椒雨”
加冕禮定在大暑那天,八大掌柜抬著頂“辣椒轎”(用辣椒藤編的,轎簾是蘇繡娘繡的辣椒圖)來接楊永革,全巷人跟著起哄,小孩舉著辣椒水槍往轎上噴水,喊“辣王萬歲”。
鎮主親自來主持,他剛想宣讀“辣王詔書”,李貨郎突然撒了把辣椒籽,喊“天降辣籽,大吉大利”,結果風一吹,辣椒籽全吹進鎮主嘴里,鎮主辣得直蹦,詔書念成了“永吉巷的辣椒……真他媽辣……”
楊永革站在老槐樹下,接過王掌柜遞來的“辣王金牌”,突然把金牌掛在辣椒苗上:“這辣王不是我,是它。”
他指著滿巷的辣椒藤:“沒有它,咱啥辣食都做不出來;沒有大家一起摘辣椒、試方子,再辣的技術也沒用。”
八大掌柜對視一眼,突然把自己的“學徒證”全摘下來,掛在辣椒苗上,說:“那咱就奉辣椒苗為‘辣神’,以后每年這天給它上供辣條!”
李貨郎趁機放了串“辣椒鞭炮”(用紅布包著辣椒粉的爆竹),炸開的瞬間,辣椒粉像紅雨一樣飄下來,落在每個人頭上,辣得人直打噴嚏,卻笑得比過年還開心。
(八)隱藏劇情:辣王的“技術寶庫”
楊永革其實有個“技術寶庫”——就是那臺自動包粽子機,里面存著所有辣食的配方和做法。但他從沒告訴八大掌柜,因為他發現,這些人自己琢磨出的方子,比機器里的更有意思:
聚福樓的王掌柜加了花椒,讓辣里帶麻;
甜香居的張掌柜加了陳皮,讓辣里帶香;
連最死板的藥鋪孫掌柜,都在活絡膏里加了薄荷,辣得清清涼涼。
林小滿看著機器里的配方,笑著說:“你這招叫‘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讓他們自己想琢磨,比硬教強。”
楊永革點頭,突然對著機器喊:“下次給他們點新靈感——比如‘辣椒冰淇淋’?”
機器“咔嗒”吐出張圖紙,上面畫著個冰淇淋甜筒,里面卻裝著辣條碎,旁邊寫著“八大掌柜專屬挑戰”。
(九)下一站:辣條生產線落地
趙小帥的爺爺發來視頻,說辣條生產線已經打包好,就等楊永革一句話,立刻用“跨時空傳送陣”送過來。
“生產線落地那天,”楊永革看著八大掌柜在巷里試做新辣食,“讓他們都來幫忙,就當……辣王給他們的‘畢業考試’。”
林小滿舉著相機拍八大掌柜互相嘗對方的辣食,有的辣得跳腳,有的辣得流淚,卻沒人說不好吃。
“其實技術這東西,”林小滿突然說,“最值錢的不是配方,是一群人愿意為了一口辣,一起折騰、一起笑、一起被辣椒嗆到的勁兒。”
楊永革看著鏡頭里自己被辣椒籽沾白的頭發,突然覺得,這比任何技術都珍貴。
管它生產線來了會鬧出什么亂子呢。
只要這群人還在,永吉巷的辣椒還在,就算哪天技術丟了,他們也能憑著摘辣椒的本事,重新琢磨出一千種辣。
畢竟,最好的技術,從來都不是寫在紙上的方子——
是刻在骨子里的,對熱熱鬧鬧日子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