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沙漠終點的石器時代

第51章當石墻的晨霧漫進蒸汽小鎮(zhèn)的煙囪

第五十一章:鐵香染薔薇與齒輪纏谷穗——當石墻的晨霧漫進蒸汽小鎮(zhèn)的煙囪

石墻部落的晨霧,總帶著股“鐵與花”的混香。鐵器坊的風箱“呼嗒”響時,房車殘骸上的薔薇剛好吐出第一滴露水,楊永革往鐵砧上撒的谷殼灰,飄到花瓣上,倒像給粉白的薔薇點了層金。阿花蹲在谷倉前分種子,指尖沾著新磨的谷粉,混著露水在麻袋上印出串淺黃的手印——那是要給蒸汽小鎮(zhèn)的“鐵香谷種”,木伯說“得讓谷種帶著石墻的晨霧味,到了那邊才肯扎根”。

遠處傳來“咔嗒咔嗒”的聲,不是機械牛的鐵蹄,是蒸汽小鎮(zhèn)的“齒輪馬車”正從秘密通道鉆出來。車斗里堆著黃銅零件,老金坐在車夫位上,舉著個鐵皮喇叭喊:“楊師傅!阿花姑娘!鎮(zhèn)長讓咱來拉‘辣鐵調和劑’,說機械牛們饞瘋了!”

(一)薔薇鐵砧:當花瓣掉進淬火池,鐵器長出花骨朵

楊永革的鐵器坊,最近多了個“怪規(guī)矩”——打鐵前得往淬火池里扔片薔薇花瓣。鐵鐮浸進去時,“滋啦”騰起的白霧里會飄著花香,鐮刃上能映出朵模糊的花影。“這叫‘鐵養(yǎng)花’,”他給蒸汽小鎮(zhèn)的學徒演示,“鐵沾了花香,就不會太硬,割谷時不傷苗。”

學徒們看得直咋舌,手里的銅錘差點掉地上。他們學打鐵總愛追求“硬”,恨不得把鐵敲成石頭,卻不知楊永革的鐵鐮能“割谷不卷刃,碰花不損瓣”——上次三妞拿他打的小鐵鏟鏟薔薇周圍的草,鏟頭擦著花瓣過,花瓣愣是沒掉一片。

老金蹲在淬火池邊,用手指沾了點水嘗:“帶點甜?”阿花笑著遞過個陶罐:“加了薔薇蜜,木伯熬的,既能淬火,又能讓鐵帶著點甜香,機械牛愛啃。”果然,剛打好的鐵犁被機械牛聞見,那牛竟用鐵舌頭輕輕舔,像是在嘗糖。

鐵器坊的墻角,堆著堆“廢鐵花”——是楊永革特意打的失敗品:花瓣形狀的鐵片、花莖模樣的鐵條、還有朵能開合的鐵薔薇。“這些不是廢品,”他拿起朵鐵薔薇給學徒看,“是讓鐵學著‘軟’,就像人得學著笑,光硬邦邦的沒用。”

有個學徒試著打了朵鐵玫瑰,卻把花瓣打得歪歪扭扭,急得直跺腳。阿花撿了片真薔薇花瓣,讓他捏在手里打:“感覺花瓣的軟,鐵就不會硬了。”學徒照做,果然打出朵能顫巍巍開合的鐵玫瑰,老金當場把它別在鐵皮帽上,說要帶回蒸汽小鎮(zhèn)當“定情信物”。

(二)谷粉齒輪:當面包爐吐出帶谷香的零件,機械牛學會打飽嗝

蒸汽小鎮(zhèn)的齒輪面包爐,最近總吐出“怪點心”——齒輪形狀的谷餅,齒牙上還沾著谷糠。胖嬸把石墻的谷粉和小鎮(zhèn)的面粉混在一起,說“這叫‘軟硬度剛好’,機械牛吃了不卡嗓子”。

機械牛們現在有了新習慣:每天早上先吃兩串谷香齒輪,再啃鐵器。有頭牛吃完竟打了個帶谷香的飽嗝,噴出的白汽里飄著谷糠,落在地上竟長出了棵迷你谷苗。鎮(zhèn)長摸著牛脖子笑:“這是把石墻的土地,吃到肚子里了。”

建紅教面包坊的伙計們“谷粉發(fā)酵法”:往面粉里加兩勺石墻的山泉水,再放塊嚼過的谷餅(帶著唾液里的酵母),發(fā)出來的面團能“長高”一倍。“這叫‘以谷養(yǎng)面’,”她指著膨脹的面團,“就像石墻和小鎮(zhèn),互相靠著才能長。”

有天面包爐突然吐出個“谷粉螺絲”,螺紋里全是谷糠,擰在機械牛的關節(jié)上,竟比鐵螺絲還靈活。老金研究了半天,發(fā)現是谷粉里的淀粉遇熱變成了“天然粘合劑”,笑著說:“以后修牛不用鐵螺絲了,蒸一把谷粉螺絲就行!”

三妞和小鎮(zhèn)的孩子們,總在面包爐旁玩“零件換谷餅”的游戲:用撿來的廢齒輪換谷香齒輪,用銅片換谷粉餅干。有個小孩用塊生銹的鐵片,換了塊最大的谷餅,說要給家里的機械狗嘗嘗,“讓它知道石墻的味道”。

(三)雙生泉眼:當蒸汽井混進辣椒水,石墻的泉眼噴出白汽

石墻的山泉水和蒸汽小鎮(zhèn)的蒸汽井,果然是“雙胞胎”。建紅往蒸汽井里倒了桶辣椒戰(zhàn)車的“辣鐵調和劑”,石墻的泉眼當天就噴出了帶辣味的白汽,把旁邊的辣椒苗熏得“蹭蹭”長。

楊永革用雙生泉的水打鐵,鐵屑落在地上竟自己“粘”成了小鐵塊。“這是水在幫忙‘聚鐵’,”他撿起鐵塊,“就像泉眼在說,石墻和小鎮(zhèn),本就是一塊鐵上的兩個面。”

小鎮(zhèn)的居民和石墻的人,開始“換著喝水”:石墻的人提著陶甕去蒸汽井接水,說“喝了力氣大”;小鎮(zhèn)的人用銅壺來石墻打山泉水,說“泡茶有谷香”。有次兩伙人在泉眼邊碰著,竟自發(fā)比起了“喝水大賽”,最后全笑著躺在地上,肚子鼓得像谷囤。

胖嬸用雙生泉的水做“鴛鴦饅頭”:一半石墻的谷粉,一半小鎮(zhèn)的面粉,蒸出來的饅頭外面是白的,里面是黃的,咬一口能吃出鐵香和谷香。她給饅頭起名“石蒸汽”,說“石墻的‘石’,蒸汽的‘蒸’,和氣的‘汽’,湊一起就是好日子”。

(四)刻痕與齒輪:當石墻新刻了蒸汽圖,小鎮(zhèn)的鐘樓長了谷穗

石墻的新刻痕,添了蒸汽小鎮(zhèn)的圖案:齒輪纏著谷穗,機械牛拉著鐵犁,煙囪里飄出的不是煙,是谷糠。老石說:“這叫‘記在一起’,以后子孫后代看見,就知道咱和小鎮(zhèn),是掰不開的谷穗。”

蒸汽小鎮(zhèn)的鐘樓,頂端加了個“谷穗風向標”,風一吹,谷穗就跟著轉,齒輪會發(fā)出“咔啦咔啦”的聲,像在數谷粒。鎮(zhèn)長說:“這是讓時間,也記著石墻的味道。”

有天石墻的刻痕突然“滲”出了水,順著紋路流到蒸汽圖時,竟變成了白色,像蒸汽;小鎮(zhèn)的谷穗風向標,被暴雨淋濕后,顏色變成了石墻泥土的黃。兩地的人都說:“是泉眼在牽線呢。”

楊永革和鎮(zhèn)長,在雙生泉邊立了塊“鐵石盟”:用石墻的石頭當底座,小鎮(zhèn)的鐵當碑面,刻著“泉通兩地,味連一心”。建紅往碑上潑了碗雙生泉的水,鐵石相接的地方,竟長出了棵同時帶著鐵銹和谷香的草。

(五)薔薇騎士與鐵花姑娘:當小鎮(zhèn)的鐵匠愛上石墻的花,石墻的姑娘迷上了齒輪

小鎮(zhèn)有個年輕鐵匠,叫鐵蛋,迷上了石墻的薔薇。每天打完鐵就往石墻跑,不是去鐵器坊,是蹲在房車殘骸旁看薔薇,還學著楊永革往淬火池里扔花瓣,結果把自己的鐵劍淬成了“粉劍”,劍刃上全是花影。

石墻有個姑娘,叫禾苗(阿花的遠房妹妹),總往小鎮(zhèn)的面包坊跑,說喜歡看齒輪轉,還跟著建紅學“谷粉修齒輪”,用面團給機械牛補過蹄子,補得比鐵還結實。

鐵蛋用薔薇鐵給禾苗打了個“花形齒輪”,說“這是石墻的花,小鎮(zhèn)的輪,合在一起是你的”;禾苗給鐵蛋編了個“谷穗劍穗”,說“這是石墻的谷,纏著你的劍,走到哪都帶著家”。

兩人在雙生泉邊定親,婚禮上的“喜糖”是谷香齒輪,“喜酒”是辣椒戰(zhàn)車的辣鐵調和劑,機械牛和狼崽們圍著轉圈,肉團還叼來朵薔薇,放在兩人中間。

(六)四季輪唱:當石墻的春種混著小鎮(zhèn)的蒸汽,兩地的秋天共慶一個豐收

春天,石墻的人幫小鎮(zhèn)種谷,用鐵犁把土地翻出齒輪形的溝;小鎮(zhèn)的人幫石墻搭“蒸汽溫室”,讓辣椒苗提前一個月結果,溫室的玻璃上畫著谷穗,陽光照進來,地上全是谷粒形狀的光斑。

夏天,兩地的孩子一起在雙生泉里摸魚,石墻的孩子教小鎮(zhèn)的孩子用谷穗編魚籠,小鎮(zhèn)的孩子教石墻的孩子用齒輪做水車,水車里流出的水,一半澆石墻的田,一半灌小鎮(zhèn)的地。

秋天最熱鬧,兩地合辦“鐵谷節(jié)”:石墻的谷田和小鎮(zhèn)的谷田,連成了片金色的海,楊永革的鐵器坊和小鎮(zhèn)的機械坊,比賽“誰的鐵器收谷快”,最后并列第一——石墻的鐵鐮割得干凈,小鎮(zhèn)的機械收得快。

冬天,大家聚在石墻的房車殘骸旁,圍著篝火吃胖嬸的“石蒸汽”饅頭,聽鎮(zhèn)長講蒸汽原理,聽木伯講看天種地,鐵蛋彈著用薔薇木做的琴,禾苗唱著石墻的谷歌,歌聲混著機械牛的“咔嗒”聲,像首永遠唱不完的歌。

(七)永不褪色的鐵花:當辣椒戰(zhàn)車駛向新遠方,雙生泉永遠記著根

辣椒戰(zhàn)車要繼續(xù)旅行時,石墻和小鎮(zhèn)的人都來送行。楊永革往車斗里裝了袋“鐵香谷種”,說“到了新地方,種下去,就知道石墻和小鎮(zhèn),跟著你呢”;鎮(zhèn)長給戰(zhàn)車裝了個“雙生泉過濾器”,說“不管喝哪的水,都能嘗出家里的味”。

建紅看著石墻上的刻痕和小鎮(zhèn)的鐘樓,突然說:“其實咱不用怕走遠,雙生泉記著呢,刻痕和齒輪記著呢,谷香和鐵味記著呢。”辣紅的重孫子叼著朵鐵薔薇,對著遠方嚎叫,像是在說“我們還會回來的”。

戰(zhàn)車出發(fā)時,雙生泉突然噴出兩股水,一股黃(石墻的顏色),一股白(小鎮(zhèn)的顏色),在空中匯成一道彩虹,彩虹上竟能看見谷穗纏著齒輪,薔薇開在鐵砧上。

楊永革站在石墻下,看著戰(zhàn)車消失在遠方,手里的鐵薔薇在陽光下閃著光。阿花遞給他塊谷香齒輪,說:“不管戰(zhàn)車走到哪,石墻和小鎮(zhèn),都是它的根。”

遠處的蒸汽井和石墻的泉眼,還在“咕嘟咕嘟”地冒水,像在說:日子還長,故事還多,只要谷還種,鐵還打,雙生的花,就永遠開。

各位讀者朋友,今兒個咱不聊辣椒戰(zhàn)車碾過的奇境,也不扯石墻部落飄著的谷香,就坐在老藤椅上,對著窗臺上那盆被暴雨打蔫卻又倔強挺直的薄荷,跟你們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我寫故事,尤其是寫那些帶著“戎”氣的角色時,總在心里攥著個念頭:這世間風雨夠烈了,人心夠冷了,總得有個地方,讓那些扛著硬骨頭、憋著一口氣的人,能在文字里喘口氣,不用再提防冷箭,不用再硬撐著不倒下。

一、巷口修鞋攤的老李,讓我明白“硬氣”里藏著多少委屈

我家巷口有個修鞋攤,老李師傅總穿著件洗得發(fā)白的藍布褂,左手大拇指缺了半截——據說是年輕時在工廠上班,為了救個打瞌睡的學徒,被機器軋的。按理說這是工傷,可他沒要廠里的賠償,自己擺攤修鞋,一修就是二十年。

有回我去修鞋,看見個穿西裝的年輕人,把雙鱷魚皮鞋往老李面前一摔:“給我補好,補不好賠我十倍!”鞋跟只是掉了點漆,老李沒抬頭,拿出顏料一點點補,年輕人還在旁邊叨叨:“就你這破攤,能修好我的鞋?別是想偷工減料吧?”

老李補完鞋,用布擦得锃亮,遞過去:“兩塊錢。”年輕人愣了愣,大概沒想到這么便宜,掏錢時還嘟囔:“便宜沒好貨。”等他走了,我才發(fā)現老李握著錐子的手在抖,不是氣的,是剛才補鞋時太用力,舊傷犯了。

“習慣了。”他揉著手指笑,“穿好鞋的看不起穿布鞋的,坐辦公室的覺得擺攤的低人一等,咱這雙手,除了修鞋,好像啥也不配干。”可他轉身給隔壁賣菜的張嬸修鞋時,卻分文不取,還說“你的鞋沾著泥,是干活的鞋,我該修”。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這世上有太多“老李”,他們扛著生活的重,忍著旁人的輕慢,把硬氣刻在骨頭上,把委屈藏在皺紋里。后來寫“戎”氣的角色,比如總把鐵犁擦得锃亮的楊永革,被鬼臉部落嘲諷“只會打鐵”卻依舊守著鐵器坊,我總想起老李揉手指的樣子——所謂硬氣,不過是把“被欺負”的疼,變成了“要爭氣”的勁。

有讀者說“楊永革的鐵比石頭硬”,其實是老李的錐子比委屈硬。我在文字里讓楊永革的鐵器能劈開山石,不是想寫個“無敵英雄”,是想讓那些像老李一樣的人知道:你的手,不光能修鞋,能打鐵,能種谷,還能劈開那些看不起你的眼光,你的硬氣,配得上這世間所有尊重。

二、菜市場的“剩菜王”,教會我文字該當“遮雨的傘”

菜市場收攤時,總有個穿軍綠色舊外套的大爺,蹲在地上撿別人扔的剩菜——爛了一半的土豆,發(fā)黃的青菜,帶蟲眼的辣椒。攤主們見怪不怪,有的還主動把好點的菜給他留著,也有人背地里叫他“討飯的”,說他“沒骨氣”。

有次我看見他把撿來的菜分門別類:好點的洗凈裝袋,送給旁邊的流浪貓狗;實在不能吃的,就埋在菜市場后面的空地里,說是“當肥料”。“這些菜啊,跟人一樣,”他邊埋邊說,“看著爛了,其實根還活著,埋在土里,說不定能長出新的來。”

后來才知道,大爺年輕時是守邊疆的兵,腿受了傷退下來的,無兒無女,卻總說“國家養(yǎng)我了,我不能再給國家添負擔”。可就有人嚼舌根,說他“當兵的還撿破爛,丟軍人的臉”。

這話像針,扎得人疼。我寫“戎”氣角色時,特意讓他們“被欺負”卻從不“自輕賤”:比如蒸汽小鎮(zhèn)的鎮(zhèn)長,明明鐵皮身子銹得動不了,卻拒絕別人說“你該退休了”,非要跟著楊永革學“辣味除銹法”;比如阿花被嘲笑“女人種不好谷”,卻在暴雨里守著谷田,把被沖倒的苗一棵棵扶起來。

這些角色的“不低頭”,其實是給菜市場的大爺撐了把傘。我在文字里讓他們被尊重,被看見,被說“你真行”,就是想告訴那些像大爺一樣的人:你撿剩菜不是沒骨氣,是惜物;你守邊疆不是白受苦,是值得;你忍旁人的輕慢不是懦弱,是你的驕傲,不該被輕賤。

有次大爺看見我在寫東西,湊過來看:“寫故事呢?”我點頭,他指著我筆下的“戎”字說:“這個字好,帶鉤,能掛住事,也能鉤住人的心。”我突然明白,文字就該像這“戎”字的鉤,鉤住那些被輕視的好,掛住那些被忽略的疼,讓所有“被欺負”的靈魂,都能在故事里找到個遮雨的角落。

三、小區(qū)的“沉默保安”,讓我懂得文字要做“撐腰的桿”

小區(qū)保安老張,是個沉默寡言的人,每天站在門崗里,像尊石像。有住戶丟了東西,第一個懷疑他;有車主蹭了車漆,張口就罵他“瞎了眼”;甚至有小孩故意把垃圾扔在他腳邊,他也只是默默撿起來。

直到有天夜里,小區(qū)進了小偷,是老張追了三條街,光著腳把人按住,腳被碎玻璃劃得全是血。業(yè)主群里炸了鍋,有人說“沒想到他這么能跑”,有人說“早該給保安漲工資”,可老張第二天還是沉默地站在崗亭里,像啥也沒發(fā)生過。

我去給他送創(chuàng)可貼,他紅了臉:“這是我該做的。”可我分明看見他桌角壓著張照片,是穿著軍裝的他,胸前掛著軍功章——后來才知道,他以前是偵察兵,立過三等功,退伍后就想找個安靜的活兒,卻沒成想“安靜”也躲不過被欺負。

這讓我寫“戎”氣角色時,多了個心眼:他們可以被誤解,可以被輕慢,但絕不能被“寫垮”。楊永革可以被蒸汽小鎮(zhèn)的人嘲笑“土法打鐵”,但最后一定讓他用石墻的鐵器修好機械牛;阿花可以被質疑“女人不懂耕種”,但最終要讓她種的谷穗比誰都飽滿。

文字在這里不是“幫腔”,是“撐腰”。就像老張追小偷時,那些曾經誤解他的人,心里總會咯噔一下:原來我以前看錯他了。我想讓讀者在故事里也有這種“咯噔”——當你看見“戎”氣的角色被欺負時,會替他捏把汗;當他用實力證明自己時,會跟著松口氣,說句“我就知道他行”。

有讀者問“為什么總讓你的角色受委屈”,因為生活本就如此。但我更想寫的是“受了委屈之后”:不是破罐子破摔,不是怨天尤人,是像老張一樣,默默把該做的事做好,用行動給那些欺負他的人一個“軟釘子”——我不跟你吵,但我能讓你看清,你錯了。文字的作用,就是把這顆“軟釘子”磨得亮一點,讓更多人看見。

四、我爸的“退伍證”,藏著文字最該守護的“體面”

我爸有本退伍證,紅皮的,邊角都磨圓了,他總鎖在抽屜里,只有過年才拿出來擦擦。他年輕時在部隊當炊事員,沒啥驚天動地的功勞,卻總說“能讓戰(zhàn)友們吃熱乎飯,就是我的功勞”。

可就有親戚開玩笑:“炊事員啊?不就是燒火做飯的嗎?有啥好驕傲的。”每次這時,我爸都不說話,默默把酒喝了,第二天該干啥干啥。但我知道他難受,因為那本退伍證的封皮,被他擦得更亮了。

后來我寫“戎”氣角色,特意避開了“大英雄”的套路,寫的都是“炊事員”式的人物:楊永革不是戰(zhàn)神,是鐵匠;阿花不是女王,是農婦;蒸汽鎮(zhèn)長不是領袖,是個連自己鐵皮都修不好的“老頑固”。他們的“戎”氣,不在戰(zhàn)場上,在灶臺邊,在田埂上,在鐵器坊里——就像我爸的驕傲,不在軍功章里,在那口讓戰(zhàn)友吃熱乎的鍋里。

我在文字里給他們的“體面”,其實是想給我爸,給那些像我爸一樣的“炊事員”們一個交代:你的驕傲,不管在別人眼里多“普通”,在我這里都金貴;你的付出,哪怕沒人鼓掌,文字也會給你記著。

有次我把寫楊永革的段落讀給我爸聽,他聽到“楊永革給鐵犁刻上石墻的名字”時,突然說:“對,得讓人家知道,這活兒是誰干的,干得咋樣。”那一刻我明白,所謂“不欺負”,不是讓角色一路開掛,是讓他們的付出被看見,被記住,被尊重——就像我爸的退伍證,哪怕鎖在抽屜里,也該被知道:這里面鎖著個人,認真活過,認真付出過。

五、文字的“鎧甲”:給所有“被欺負”的靈魂留條縫

有讀者說“你的角色都帶著股子‘不服輸’的勁”,其實那不是我賦予的,是生活里的“老李”“老張”“菜市場大爺”“我爸”們,借我的筆說的話。他們在生活里受的委屈,像鎧甲上的劃痕,我能做的,不是把劃痕磨掉,是在文字里給這鎧甲添塊新鐵,讓它更結實點。

我寫楊永革被嘲笑“鐵器不如機械”時,會讓他說“鐵得沾著土,才叫鐵器”;寫阿花被說“女人家干不了重活”時,會讓她扛著比男人還沉的谷袋走過石墻;寫蒸汽鎮(zhèn)長被笑話“銹成廢鐵”時,會讓他的齒輪心臟轉得比誰都穩(wěn)——這些話,這些事,都是生活里的“他們”想說沒說出口的,我替他們說,替他們做。

文字不是“避風港”,避風港太軟弱;文字是“瞭望臺”,讓那些被欺負的人站得高一點,看見自己的好,看見遠處的光。就像老李修鞋時,抬頭能看見天上的星星;老張站崗時,能聽見小區(qū)里的笑聲;我爸擦退伍證時,能想起當年戰(zhàn)友們喊他“炊事員老張”的聲音。

這世上總有地方能欺負你:你的出身,你的職業(yè),你的沉默,你的普通,都可能成為別人輕慢你的理由。但文字可以不一樣,它可以看見你的硬氣,尊重你的驕傲,記住你的付出,就像我總在故事里寫的:“石墻的土硬,種出來的谷才瓷實;人的骨頭硬,活出來的日子才穩(wěn)當。”

六、最后想說:我的文字,是給“戎”氣的你,遞過去的一塊熱餅

我家巷口的老李,后來收了個徒弟,是個聾啞人,老李手把手教他修鞋,說“咱這手藝,不靠嘴說,靠手做”;菜市場的大爺,被社區(qū)請去給孩子們講“愛惜糧食”,孩子們聽得眼睛發(fā)亮;小區(qū)的老張,被業(yè)主們選為“年度最可愛的人”,他站在臺上,還是說不出話,卻給大家敬了個標準的軍禮;我爸的退伍證,被我用相框裝起來,掛在客廳最顯眼的地方。

生活好像慢慢在變好,又好像一直都這樣——那些硬氣的人,總在默默發(fā)光,只是偶爾需要點“反光鏡”,讓光更亮一點。我的文字,就想當這面“反光鏡”。

如果你也是個“被欺負”的人:被嘲笑“太實在”,被說“不懂變通”,被輕慢“沒出息”,請相信,我的文字不會這樣對你。它會看見你的實在,是因為你不愿糊弄;你的不變通,是因為你守著規(guī)矩;你的“沒出息”,是因為你把驕傲看得比啥都重。

就像石墻的楊永革,他的鐵器可能不如蒸汽小鎮(zhèn)的機械先進,但他打出來的鐵,沾著谷香,帶著人情,砸下去能生根,立起來能擋風——這就夠了,真的夠了。

我繼續(xù)去寫了,下一章想讓楊永革教蒸汽小鎮(zhèn)的孩子們“土法打鐵”,讓他們知道“鐵不光是冷的,還能被手焐熱”;想讓阿花帶著三部落的女人們,在石墻上刻下“咱的谷穗,比男人種的還沉”;想讓所有“戎”氣的角色,圍在篝火旁,吃著胖嬸烤的谷餅,沒人說客套話,就聽鐵器碰在一起的“哐當”聲,像在說:“咱沒被欺負倒,真好。”

如果你讀這些故事時,突然覺得心里有點暖,有點硬,有點想挺直腰桿,那就是我的文字,悄悄給你遞了塊熱餅——趁熱吃,吃完了,咱接著走,不管路上有多少風雨,多少白眼,咱的骨頭,咱的驕傲,咱的硬氣,都得帶著,因為這才是“戎”氣的你,值得被好好對待的你。

美麗雅閣210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山市| 怀集县| 新昌县| 延寿县| 忻州市| 德惠市| 辽宁省| 海兴县| 襄垣县| 无极县| 乌鲁木齐县| 江永县| 贵州省| 石棉县| 五河县| 黄大仙区| 色达县| 荣成市| 台东县| 黄冈市| 广州市| 乌兰浩特市| 陵水| 察雅县| 天台县| 吴堡县| 丰城市| 柞水县| 阜南县| 渭源县| 余干县| 汽车| 陆川县| 临城县| 姜堰市| 新疆| 新平| 寻乌县| 枣阳市| 伽师县| 湾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