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先把自己過好,孩子才會更好

第四章養孩子,也養自己

有一句話說得對:一個家庭失去了支柱,剩下的人必須學會既撐傘,也走路。對我來說,這句話不僅適用于生活的柴米油鹽,更體現在我和孩子們的關系上。失去他以后,我才真正意識到——我不能只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還得照顧他們的情緒,同時也得想辦法讓自己不垮掉。

這不是容易的事。尤其是在那幾年,兩個孩子的階段不同,需求完全不一樣:大兒子面臨升學壓力,小兒子處在對媽媽高度依賴的時期,而我自己還在經歷情緒的低谷和生活的重構。這一章,我想按時間和角色來講——先說大兒子,再說小兒子,最后說我自己,看看我是怎么一點點找到平衡的。

大兒子的升學關口

那年,大兒子剛上初一,正是打基礎的關鍵時期。按一般家庭的節奏,這個階段可能還不需要太緊張,但在我們這座城市,初一初二就已經有人在為中考布局。班里有同學一周七天都被課外班排滿,家長在群里交流各種補習資源,動不動就發“XX培訓機構限時報名”的信息。

以前,這類話題都是他爸爸在群里看看,然后回來和我商量,“咱要不要也報個班?”多數時候,我們都會搖頭——孩子的學習習慣不錯,不必跟著別人瞎卷。但今年不一樣,家里少了一個主心骨,很多決定只能我來拍板。我心里有數,如果想讓他考上好高中,就不能完全依賴課堂上的內容。

于是,我先做了一件事:翻他的作業本和考試卷,找出失分的類型。我發現,他在基礎題上很穩,但一遇到綜合題就容易卡住,尤其是數學的幾何和英語的長閱讀。以前這些錯題,他爸爸會陪他分析,我只是偶爾幫忙。現在只能我上陣。

我知道,孩子在學習上的抗拒感很大程度來自于“被盯著”。所以我換了個方式——每天晚飯后,我們約好半小時“解題時間”,我和他并排坐在餐桌邊,不俯視他,而是拿一張自己的草稿紙,和他同步做題。這樣,他在過程中會覺得我們是在“并肩作戰”,而不是“被監督”。

有時候一道題討論很久,他忽然開竅,我就順勢夸他一句:“你看,你比自己想象的厲害。”這種正面反饋的效果,比一味地批評強多了。慢慢地,他開始主動告訴我:“這幾道題我沒做出來,你有空幫我看看。”

不過,學習壓力不僅僅來自知識本身,還有同齡人的比較。有一次,他回家悶悶不樂,我問原因,他說同桌已經報了三個課外班,還被家長夸是“有上進心”。我心里一緊,生怕他被帶節奏。但我還是很平靜地說:“每個人的路不一樣,你得按自己的節奏走。馬拉松不是百米沖刺,跑得太猛,可能提前累倒。”

我們開始有了更多關于學習方式的討論。他逐漸學會自己制定計劃,比如先把薄弱科目補起來,強項保持穩定。我沒有過多干涉他的計劃,而是幫他檢查是否合理。我希望他明白:媽媽可以幫你,但你才是自己學習的負責人。

小兒子的依賴期

和大兒子的理性不同,小兒子那年剛上小學,情感上的依賴幾乎是百分之百。以前接送他是他爸爸的任務,路上會買個小面包或一杯酸奶。爸爸不在后,他經常問:“今天是你來接我嗎?”我說“是”,他就笑得特別開心。

剛開始的幾個月,他不愿意離開我半步。晚上睡覺必須拉著我的手,半夜醒來摸不到我,就會哭。有一次我只是去廚房倒水,他醒了沒看到我,哭得嗓子啞。我抱著他坐在沙發上,輕輕拍他的背,心里想著:一個孩子要多久才能重新建立安全感?

我開始有意識地幫他適應“短暫分離”。在家時,我會提前告訴他:“媽媽去陽臺晾衣服,你在客廳等我。”剛開始,他還是會追到陽臺找我,我就耐心解釋:“媽媽在家,沒有離開。”經過多次嘗試,他終于能在客廳等我幾分鐘。雖然只是幾分鐘,但我知道,這是他安全感重建的一小步。

學習方面,我沒有急著灌知識,而是先培養他的學習習慣。每天放學回家,他會先喝水、吃點水果,再開始寫作業。我陪在旁邊,不是盯著他,而是自己看書或者整理資料。這樣,他不會覺得做作業是被迫完成的任務,而是一種家里的日常活動。

有一次,他寫到一半抬起頭,看著我說:“媽媽,你是在等我嗎?”我笑了笑:“是啊,我在等你長大。”他沒完全懂,但笑得很甜。我知道,這種安全感,會讓他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都更有底氣。

我偷著學心理學

在照顧孩子的同時,我其實也在暗暗救自己。失去他以后,我的情緒像沒有拴住的風箏,有時莫名低落,有時突然焦慮。為了不讓這種情緒溢出到孩子面前,我開始主動學習心理學。

最初,我只是看一些通俗易懂的書,比如《被討厭的勇氣》《終身成長》,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調節方法。但很快我覺得,這還不夠。我想系統地理解情緒背后的機制,于是報了心理咨詢師培訓班。白天送完孩子,我去上課;晚上等他們睡著,我開始做作業。

培訓課里有很多模擬案例。有一次,我們分組練習咨詢,我扮演來訪者,把自己真實的感受說了出來。雖然是演練,但當我說“我害怕一個人扛不下來”時,眼淚還是不受控制地流了下來。那一刻我意識到,即使我在生活中表現得再堅強,內心依然有脆弱的地方。

通過學習,我開始理解“悲傷五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我發現自己在別人面前跳過了前三個階段,直接表現出“接受”,但那只是表象,內心其實還卡在憤怒和沮喪之間。這種認知讓我對自己更寬容,也更懂得觀察孩子的情緒。

我開始注意孩子的非語言信號——大兒子一回家就鉆進房間,小兒子吃飯時突然安靜,這些都可能是情緒波動的表現。我不直接追問“你怎么了”,而是用開放式問題引導,比如“今天發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有時他們會說,有時不說,但至少知道我在關注他們。

第一次嘗試冥想

除了學習心理學,我還在尋找一種能讓我在日常生活中快速平靜下來的方法。一次偶然,我在網上刷到一段冥想音頻,背景是輕柔的音樂,女聲緩緩地說:“閉上眼睛,專注呼吸。”我半信半疑地試了試,結果十分鐘后,肩膀真的放松了不少。

那天晚上,我關掉臥室的燈,坐在床上,閉上眼睛,跟著呼吸數數。剛開始,腦子里各種念頭亂竄——明天孩子的英語作業要簽字、晚飯的碗還沒洗、下周要交的材料準備好了嗎……我沒強迫自己“什么都不想”,而是讓這些念頭像云一樣飄過。十分鐘后,我竟然真的有了一種久違的安靜感。

從那以后,我把冥想變成了每天的習慣。早上送完孩子回家,先泡一杯茶,坐在陽臺上十分鐘,不看手機,不想計劃,只關注呼吸。有時候小兒子會跑過來問:“媽媽你在干嘛?”我說:“媽媽在給大腦休息。”他會學著我盤腿坐下,閉著眼偷笑。

冥想并不能讓生活的難題消失,但它像是在混亂中給我留出了一小塊安全區。在那片空間里,我不用做媽媽、女兒、兒媳,也不用解決問題,只是一個普通人,靜靜地坐著。

結語:雙向的養育

在那幾年,我越來越明白,養孩子和養自己是同時進行的。孩子的成長需要陪伴、理解、引導,而我的成長需要自我修復、學習和情緒管理。如果我自己都在風雨中搖搖欲墜,就無法給他們穩定的庇護。

有人說,單親媽媽是用一只手托著生活,用另一只手擋著風雨。我想補充一句:在擋風雨的同時,也別忘了給自己撐一把傘。因為只有自己站穩了,孩子才會真的有安全感。

藍雪木M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川市| 浦县| 枝江市| 湄潭县| 南涧| 水富县| 嵩明县| 马尔康县| 沁水县| 织金县| 金昌市| 福安市| 金堂县| 永靖县| 巍山| 澳门| 拜泉县| 新巴尔虎左旗| 包头市| 吉安县| 友谊县| 文安县| 开远市| 高州市| 陆丰市| 遂昌县| 洪洞县| 阿克陶县| 尼勒克县| 鄂州市| 通化市| 观塘区| 高要市| 江城| 万山特区| 来宾市| 临猗县| 沂南县| 天长市| 寻甸| 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