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楊小棘的“混亂道具日”與天庭的“錯用狂歡”
玉帝正蹲在凌霄寶殿的沙棘墊上,看楊小棘用老君的藥杵敲李天王的鎧甲——小家伙把藥杵當鼓槌,把鎧甲當銅鑼,敲得“哐當”響,嘴里還喊著“響!響!”。玉帝突然盯著藥杵上沾的香臭糕渣笑出聲,沙棘尾巴在地上掃出個小坑:“好小子!道具哪有固定用法?藥杵能敲鑼,鎧甲能當鍋,連夜壺都能當樂器!朕要定個‘混亂道具日’,今天所有東西都得反著用:用煉丹爐烤糕,用烤糕爐煉丹;用紅線綁魚,用魚線綁仙;誰敢按規矩用,罰他用巖漿石刷牙!”
這話嚇得正給鎧甲補漆的李天王手一抖,漆刷掉在地上,把沙棘墊染成了綠色。“陛下!混亂道具?您是說讓老君用您的龍袍當藥碾子、讓月老用地脈魚當紅線軸、讓小棘用瑤池的水當洗澡水(平時都是喝的)?可上次他把您的夜壺當烤糕模具,烤出來的糕帶著股怪味,您還說‘這叫宮廷特供味’!”李天王撿起漆刷喊,“要不……列份《道具錯用指南》?至少讓神仙們知道‘夜壺不能煮茶’‘鎧甲不能盛湯’,免得吃壞肚子!”
“俗!”玉帝掏出用小棘敲下來的鎧甲碎片拼的《錯用清單》,上面畫著各種離譜組合:夜壺插鮮花、藥杵當魚竿、龍椅當澡盆,“這叫‘萬物皆可造’!清單就一條:越不搭越出彩!老君的煉丹爐得塞十塊香臭糕當‘燃料’,楊永革的烤糕爐得扔三顆金丹當‘酵母’,連南天門的門環,都得摘下來給小棘當磨牙棒!”
三天后,“混亂道具日”當天,天庭的景象比被臺風刮過的儲物間還狼藉。凌霄寶殿的龍椅被搬到瑤池邊當“澡盆”,里面泡著哮天犬和地脈魚的“連體組合”(紅線還沒解開),玉帝正用老君的藥杵給它們搓背,嘴里喊著“用金丹搓背,越搓越精神!”;煉丹房里,老君把十塊香臭糕塞進煉丹爐,爐口飄出股焦糊味,他舉著鍋鏟喊“這是‘糕香金丹’,吃了能抗餓!”;最絕的是月老,他把地脈魚串在紅線上當“燈籠”,掛在南天門,魚尾巴一甩,紅線就跟著晃,像串會動的紅繡球。
楊小棘的“道具百寶箱”堆在龍椅(澡盆)旁邊,里面全是“錯用神器”:用夜壺底做的“小鼓”(敲起來“咚咚”響)、用巖漿石片做的“糕鏟”(邊緣鋒利,總把糕戳破)、用玉帝的胡須做的“釣魚線”(玉帝自己揪的,說“夠結實”)。小家伙舉著夜壺鼓,對著泡在龍椅里的“連體組合”敲,嚇得魚往哮天犬懷里鉆,狗往魚尾巴上躲,紅線纏得更緊了。
“錯用烹飪大賽”第一個炸場。楊永革把老君的煉丹爐當烤糕爐,往里面扔了把癢癢草當“香料”,烤出來的糕帶著股怪味,小棘卻搶著啃,邊啃邊喊“香!”;老君把楊永革的烤糕爐當煉丹爐,扔進三顆糖豆當“藥引”,煉出來的“金丹”甜得發膩,玉帝抓了一把往嘴里塞,說“比王母的蟠桃甜!”;李天王最絕,他把鎧甲的護心鏡當平底鍋,煎了塊“巖漿石雞蛋”(其實是用香臭糕泥捏的),雞蛋煎糊了,他卻舉著喊“這是‘鎧甲特供蛋’,吃了能防揍!”
胡楊林的“道具分會場”更沒章法。三尾狐把地脈魚的卵墊當“烤箱紙”,鋪在烤糕爐里,烤出來的糕帶著股魚腥味,小狐貍們吃得直吧唧嘴;老馬把巖漿石當“馬糧”,嚼得“咯吱”響,嚼不動就吐出來,用蹄子扒拉到魚塘里,說“給魚兒們補鈣”;最離譜的是機器人,它把房車的車門卸下來當“砧板”,切香臭糕時用力太猛,門板裂了道縫,它卻舉著裂板喊“這是‘會呼吸的砧板’,切出來的糕更透氣!”
“錯用工具賽”把混亂推向巔峰。玉帝用月老的紅線當“跳繩”,牽著小棘跳,紅線太滑,兩人摔成一團,壓塌了半堆香臭糕;小棘用玉帝的龍袍當“圍裙”,在煉丹爐邊烤糕,龍袍下擺被火星燒了個洞,他卻舉著焦糕喊“外公,洞!”(意思是“龍袍有洞,正好放糕渣”);老君用李天王的鎧甲當“藥箱”,裝著他的“糕香金丹”,結果鎧甲扣沒系緊,金丹撒了一地,被饕餮舔得干干凈凈,老君氣得吹胡子,饕餮卻對著他搖尾巴——像是在說“謝你喂我”。
天庭的“道具時裝秀”堪稱災難現場。玉帝穿著用香臭糕葉編的“披風”(葉子上還沾著糕渣),舉著藥杵當“權杖”;小棘穿著用紅線纏的“鎧甲”(像個紅毛球),戴著門環做的“頭盔”;李天王最拼,他把煉丹爐的爐蓋當“盾牌”,扛在肩上,結果爐蓋太燙,燙得他直跳腳,嘴里還喊“這是‘高溫盾牌’,能防巖漿!”
到了“錯用懲罰”時間,月老因為順嘴說了句“我得用紅線綁姻緣”,被小棘指著喊“罰!牙石漿巖刷!”(用巖漿石刷牙)玉帝趕緊替他求情:“老月是‘線紅用錯’(用錯紅線),罰他用魚線綁自己就行!”月老哭笑不得,只好用魚線把自己綁在柱子上,看著地脈魚燈籠在眼前晃。
當天傍晚,所有“錯用者”癱在沙棘墊上,吃著用鎧甲煎的“巖漿石雞蛋”(其實是糕泥)。小棘趴在玉帝懷里,啃著用夜壺烤的“宮廷特供糕”,嘴角沾著焦渣;玉帝的沙棘尾巴纏著半截紅線,上面掛著顆掉下來的金丹;老君的白胡子沾著糕屑,像撒了把白糖;李天王的鎧甲還在冒煙,他卻舉著爐蓋喊“明天咱把瑤池當酒缸,用龍椅當酒杯!”
楊永革突然想起什么,指著房車喊“門!板!”(門板裂了)黃兒笑著說“明天讓機器人用香臭糕泥補,補完還能當砧板”。小棘聽見“糕泥”,突然從玉帝懷里蹦下來,舉著門環頭盔往房車跑,嘴里喊“補!補!”——看來他想親自用糕泥補門板。
遠處的瑤池還亮著燈,龍椅澡盆里的“連體組合”睡著了,紅線纏著它們的尾巴,像系了個蝴蝶結。機器人正在給“錯用紀念冊”貼照片——用夜壺烤的糕、用鎧甲煎的蛋、用紅線跳的繩,每張照片都透著股“不搭”的快樂。饕餮叼著塊從鎧甲上舔下來的金丹打盹,夢里還在搶老君的“糕香金丹”。
沙棘樹的影子在地上晃,像群舉著錯用道具的妖怪。楊小棘在房車旁用糕泥補門板,把裂縫糊成了個歪歪扭扭的“糕”字。玉帝蹲在旁邊給他遞泥,龍袍上的洞越來越大,露出里面沾著的香臭糕渣。
誰在乎道具對不對?反正煉丹爐烤的糕有煙火氣,鎧甲煎的蛋有鐵腥味,連夜壺烤的糕,都帶著股讓人忍不住想笑的“宮廷味”。生活本來就沒那么多“必須這樣用”,有時候故意把東西用錯,反而能撞見藏在功能后面的驚喜——藥杵敲鎧甲的聲音,比銅鑼還響;龍椅當澡盆,比普通澡盆更寬敞;小棘用門環磨牙時的笑,比任何樂器都動聽。
至于明天的“瑤池酒缸計劃”?管它龍椅當酒杯夠不夠大,只要能抱著小棘,用錯的道具喝對的快樂,不就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