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立周:仁政興邦的傳奇之路
暮色如血,西岐城外的渭水泛著暗紅波光。姬昌撫著腰間陳舊的龜甲,望著對岸垂釣的白發老者,腰間鐐銬留下的傷痕突然灼痛起來——那是七年前在羑里城被囚禁時,紂王親賜的“恩典”。此刻老者忽然轉身,竹杖挑起的魚簍里竟沒有絲線,只懸著直鉤。
“西伯侯可還記得《歸藏易》里的卦象?”姜子牙收竿而起,蒼老的聲音驚起一群寒鴉。姬昌心頭劇震,七年前在獄中推演周易時,最后一卦正是“革”——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此刻渭水泛起漣漪,仿佛千軍萬馬踏碎了暮色。
這一切,都要從那場改變姬昌命運的朝會說起。彼時商紂王在鹿臺大宴諸侯,酒池肉林中,比干王叔的慘叫聲還在梁間回蕩。姬昌捧著象征西伯侯權力的玄圭,看著紂王將梅伯的肉醬分給眾人,指甲深深掐進掌心。“聽聞西伯侯善演卦象?”紂王突然將青銅酒爵砸在他腳邊,“且算一算,本王的江山能傳幾代?”
姬昌望著杯中晃動的人影,喉間泛起血腥味。他想起羑里城的地窖,想起被紂王處死的長子伯邑考。“天命無常,唯德是輔。”他將酒一飲而盡,滾燙的液體灼燒著喉嚨,“商王若能勤政愛民,自當國祚綿長。”殿內死寂,妲己輕笑的聲音像毒蛇吐信:“西伯侯這卦,倒像在詛咒大王呢。”
被囚羑里的七年,是姬昌人生的至暗時刻,卻也成了他蛻變的契機。他在潮濕的地牢里,用石片在龜甲上刻下新的卦象,將伏羲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當紂王送來伯邑考的肉羹時,他咬破舌尖,將血滴在卦象上——“明夷,利艱貞”,黑暗終將過去,唯有堅守正道。
獲釋歸岐那日,姬昌在渭水邊立下石碑,刻下“與民休息,薄賦輕徭”八字。他親自下田扶犁,看著百姓臉上重現笑容,終于明白何為“得民心者得天下”。姜尚的到來,更讓他如虎添翼。白發軍師在沙盤前推演兵法時,眼中的光芒比紂王的鹿臺之火更灼人:“商紂失道,天下苦久矣。諸侯望西伯如大旱之盼云霓。”
這一日,密探送來急報:東夷叛亂,紂王傾舉國之兵東征。姬昌摩挲著青銅劍上的饕餮紋,想起七年前羑里地牢的霉味。“傳令下去,開倉放糧,救濟災民。”他轉身望向岐山方向,那里的周原正飄來陣陣麥香,“派人聯絡九侯、鄂侯舊部,是時候,讓天下人知道,這世間還有另一種王道。”
深夜,姬昌在宗廟焚香。案上擺著象征九州的九鼎模型,裊裊青煙中,他仿佛看見八百諸侯執圭捧帛,看見姜子牙白發飄飄立于三軍之前,看見殷商的鹿臺在大火中轟然倒塌。龜甲上的卦象在火光中忽明忽暗——革卦已成,只待東風。
渭水之畔,姜子牙將直鉤沉入水中,泛起的漣漪擴散成八卦形狀。遠處傳來馬蹄聲,那是姬昌的使者又送來新釀的醴酒。老軍師望著西方漸亮的啟明星,低聲呢喃:“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天道輪回,該換人間了。”
姬昌立周,不是一場簡單的政權更迭。它是一位明君在黑暗中堅守仁德的見證,是無數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華夏文明對“天命”的重新詮釋——所謂天命,不在鬼神占卜,而在民心向背。這場醞釀了七載的變革,終將如渭水之波,蕩滌舊世塵埃,迎來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