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亂政:秦朝覆滅的推手
公元前210年,沙丘的風裹挾著寒意,吹進秦始皇巡游的鑾駕。病榻上的始皇帝氣息奄奄,彌留之際,他召來中車府令趙高,命其草擬遺詔,傳位給遠在北疆監軍的長子扶蘇。趙高接過竹簡,眼中卻閃過一絲詭譎——這份遺詔,成了他撬動帝國權柄的支點。
趙高本是趙國舊貴族后裔,因罪入宮卻憑借諂媚逢迎爬上高位,尤其深得始皇少子胡亥的信任。他深知扶蘇剛毅正直,若繼位必重用蒙恬等忠臣,自己必無容身之地;而胡亥昏庸無能,恰是可操控的傀儡。于是,趙高扣下遺詔,拉攏對蒙恬兄弟心懷不滿的丞相李斯,兩人在密室中定下驚天陰謀:偽造遺詔,賜死扶蘇與蒙恬,擁立胡亥為帝。
咸陽宮的鐘聲宣告新帝登基時,胡亥正被趙高哄得終日宴飲作樂,將朝政盡數托付。趙高則以“陛下年少,恐為大臣所欺“為由,勸胡亥誅殺宗室與舊臣。公子將閭兄弟三人被囚于內宮,最終含淚自刎;十二位公子被斬于咸陽街市,十位公主死于杜縣,秦室宗親血流成河。曾經輔佐始皇統一天下的李斯,也因趙高的誣陷,被處以腰斬之刑,夷滅三族。刑場上,李斯望著咸陽城頭的落日,想起早年與兒子牽犬東門的時光,唯有泣血長嘆。
朝堂之上,趙高愈發專橫。他命人牽來一頭鹿,卻對胡亥說:“此乃千里馬。“胡亥笑道:“丞相錯了,這是鹿。“趙高轉而問群臣,畏懼他的人紛紛附和“是馬“,直言是鹿者日后皆遭迫害。這“指鹿為馬“的鬧劇,成了朝堂上下人人自危的縮影。各地起義的烽火已燒遍關東,趙高卻對胡亥隱瞞實情,只說是“小股盜賊,不足為慮“。
直到吳廣率軍逼近戲水,胡亥才驚覺大勢已去。趙高見勢不妙,與女婿閻樂、弟弟趙成發動政變,率軍沖入望夷宮。胡亥在叛軍刀光中痛哭求饒,卻只換來一句“臣受命于丞相,為天下誅足下“,最終自縊于宮墻之下。
趙高摘下胡亥的玉璽欲自立,卻見百官無人跪拜,只得將玉璽傳給子嬰。然而,這個玩弄權術的奸佞,最終死于子嬰的埋伏。只是此時的秦朝,早已在他的亂政中千瘡百孔,三個月后,劉邦率軍入咸陽,秦亡。
趙高亂政,如一把銹蝕的匕首,從內部刺穿了看似強大的秦帝國。他以私欲顛覆綱常,用陰謀摧毀忠良,最終不僅葬送了秦朝,也將自己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