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專權:漢室朝堂的女主時代
長樂宮的銅鐘在暮色中敲響,悠長的余韻穿透宮墻,卻驅不散殿內的凝重。劉邦的靈柩剛入長陵,呂雉便以太后之尊,在未央宮前殿垂簾聽政。她身著玄色祭服,雖面帶縞素,眼神卻如寒潭般銳利,透過珠簾掃視著階下群臣——那些曾隨劉邦出生入死的功臣,此刻皆垂首屏息,不敢直視這雙突然握定權柄的眼睛。
肅清異己:血色宮廷
呂后的專權,始于一場隱秘的誅殺。劉邦晚年最寵戚夫人,欲立其子劉如意為太子,這成了呂雉心頭最深的刺。劉邦尸骨未寒,她便將戚夫人囚于永巷,剃去秀發,戴上枷鎖,令其舂米勞作。戚夫人的哀歌從永巷傳出:“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呂雉聽聞,冷笑一聲:“欲倚汝子乎?”隨即派人毒殺了趙王劉如意。
更令人發指的是,她將戚夫人砍去四肢,挖眼熏耳,灌下啞藥,扔進廁中,名曰“人彘”。數日后,她竟召來漢惠帝劉盈觀賞。當劉盈得知這團血肉模糊的東西便是戚夫人時,嚇得痛哭失聲,大病一場,此后終日飲酒作樂,不問政事,朝政徹底落入呂后手中。
對劉氏宗親,呂后同樣毫不手軟。齊王劉肥入朝,因宴席上惠帝以兄長之禮相待,呂后便暗中準備毒酒,若非惠帝誤舉酒杯,劉肥幾乎喪命。最終劉肥割出城陽郡獻給呂后之女魯元公主,才得以脫身。此后,趙王劉友被幽禁餓死,梁王劉恢被逼自殺,劉邦的兒子們幾乎被剪除殆盡。
分封諸呂:權傾朝野
掃清障礙后,呂后開始大肆分封呂氏族人。她追封亡父為呂宣王,亡兄為悼武王,又封侄子呂臺為呂王,呂產為梁王,呂祿為趙王,甚至讓呂祿之女做了少帝的皇后。朝堂之上,呂家子弟占據要職,呂產掌管南軍,呂祿統領北軍,京畿兵權盡落呂氏之手。
右丞相王陵堅決反對:“高帝曾殺白馬盟誓‘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今封呂氏為王,違背誓約!”呂后當即罷黜王陵,提拔順從自己的陳平為右丞相,審食其為左丞相。審食其雖無才干,卻因曾保護呂后母子,深得信任,連惠帝的起居都由他掌控。
此時的長安城,呂氏府邸鱗次櫛比,門前車水馬龍;而劉氏宗室則人人自危,昔日的王侯將相,見了呂家子弟也要低頭避讓。未央宮的朝堂上,珠簾后的呂后一言九鼎,大臣們的奏議,無不以她的喜怒為定奪。
落幕與余波
公元前180年,呂后病重。臨終前,她仍不忘鞏固呂氏權勢,命呂產居南軍,呂祿掌北軍,告誡二人:“高帝定天下后,與大臣約‘非劉氏王者,天下共擊之’。今呂氏為王,大臣不平。我死,必危,必據兵衛宮,慎毋送喪,毋為人所制。”
然而,她的擔憂終成現實。呂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便聯合朱虛侯劉章發動政變。周勃闖入北軍大營,高聲疾呼:“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將士們紛紛露出左臂,擁護劉氏。最終,呂產、呂祿被殺,諸呂不分老少皆被斬首,呂氏集團徹底覆滅。
這場持續十五年的專權,以血腥開場,又以血腥落幕。呂后以女子之身,在男權至上的時代牢牢掌控朝政,手段之狠辣,權謀之深沉,令后世驚嘆。她雖為漢朝穩定做出一定貢獻——延續休養生息政策,恢復社會經濟——卻也因大肆分封諸呂,險些顛覆劉氏江山。司馬遷在《史記》中為她單獨立“本紀”,或許正是看到了這位女主在歷史轉折中,那復雜而深刻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