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還沒有亮,屋外就傳來陣陣叮叮當當的打鐵聲,爐火忽明忽暗地將李順的身影一閃一閃的投射到窗戶上。屋內傳來女人陣陣咳嗽聲,李順又默默地加快了手上的動作,他要趕在晌午之前將鄰里訂下的十把鐮刀打好,這樣才能湊夠給內人買藥的錢。張瑛拉了拉蓋在李平身上的被子,借著屋外的爐火看著熟睡的兒子,露出了溺愛般的微笑。她披上滿是補丁的衣服,也舍不得點燈,借著屋外的忽明忽暗的爐火,摸索著拉開木門,就要去給丈夫打下手。
“孩他娘你咋起來了,不是讓你多休息嗎,我一個人忙得過來”李順擦了擦額頭上的汗,嗔怪道。
張瑛又忍不住地咳嗽一陣的后,強打起精神說道“最近吃了不少藥,身體好多了,倒是你,每日只睡兩三個時辰,身體哪里吃得消”。
李順抬起頭,露出黝黑但堅毅的臉龐,放下鐵錘,拍著胸膛,甕聲甕氣地說“我常年打鐵,身子比這鐵都硬實,少睡一會,算個啥。唉倒是你懷平兒的時候,就營養不夠,又遇到難產,身體氣血損傷太多,這個咳嗽的病根一直纏著你,八年來也越發嚴重了……”。
張瑛理了一下散落的頭發,倒了一碗水給李順端了過去,“咳咳咳,孩他爹,我的身子骨你不用擔心,要把攢的錢給學堂送去,要讓平兒跟柳先生多識字……,柳先生說咱家平兒打小就有慧根,在學堂里也是最用功的”。
李順躊躇了一下說道:“還是你的病重要,識字以后還有時間,不急這一時……”。
隨著早晨第一縷陽光照進屋內,李平揉了揉睡眼惺忪的眼睛,一骨碌地爬了起來,飛快地穿好褂子和鞋子就跑出屋外。爹,娘,今天柳先生讓我們早些到學堂,要進行考試。
李順張了張嘴,欲言又止,他終是沒有能拗過張瑛,還是答應了讓平兒再在學堂學習半年時間,等能夠認識三百個字了,就讓平兒回家和他學習打鐵。
張瑛看了一眼孩子她爹,慈愛地對說到“平兒,柳先生學問可大著呢,你一定要跟著先生好好識字,以后做個教書先生,也算是出人頭地了。”
李平仰起稚嫩的小臉,重重地點了點頭說道“爹娘,我知道了,我一定跟著先生好好學習,把所有的字都學會。”
張瑛將剛烙得一張大餅,一分為二,一半給了李平讓他趁熱吃了,一半用荷葉包了起來,讓李平拿去給柳先生,希望柳先生看在烙餅的面子上,多教孩子認識幾個字。
李平接過餅子,迎著晨光,飛快地向鎮子東邊的學堂跑去。
到了學堂外邊,李平拽了拽有些皺卷的褂子,摸了摸還溫熱的餅子,推開了學堂的大門。看到李先生正在清掃院子,李平趕忙跑過去,將餅子放到石凳上,向柳先生問早,伸手就要去接過比自己還高的掃把。柳先生擺了擺手拒絕道“今天就要考試了,抓緊時間將功課再溫習一遍,給你娘親說,不要給我帶餅子了,你家里很困難,把餅子留著。”
李平聽了先生的話,答應了一聲就去溫習功課,并沒有動石凳上的餅子。柳先生看到后,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他知道這個孩子聰慧好學,但是家境太貧寒,根本就負擔不起學堂的費用,更不要說日后靠讀書走上仕途了,但他又對李平身上表現出不屬于他這個年齡的乖巧、穩重、堅毅很是欣賞。
約莫過了一炷香的時間,鎮上的其他孩子陸陸續續地來到了學堂。這個時候,柳先生也將院子打掃干凈。他清了清嗓子,沉著聲音說道“大家來到學堂也一年有余,老朽已經交會你們二百七十六個字了,今天考核的內容很簡單,就是把這些字寫出來,誰第一完成,寫的工整且沒有出錯,就是頭名,老朽重重有賞”。
孩子們聽了柳先生的話,快速將提前準備好紙和毛筆拿了出來,認真書寫起來。柳先生看著孩子們認真的樣子,很是欣慰。一個時辰后,除了李平之外,其他孩子都將所學的字寫完并交給了柳先生。柳先生看著還在刷刷寫字的李平,特意叮囑其他孩子不要打擾他。足足過了一柱香的時間,李平才將寫完的字交給了柳先生。
柳先生看著李平交上來的字,有些震驚,其它他孩子,僅寫了一頁紙,李平卻足足寫了三頁,還都是蠅頭小字。李平看著先生震驚的模樣,怯怯地向前一步,說道“先生,我把你教的字全寫出來了,還多寫了三百個字,這都是平時我向你請教的字,我是不是做錯了”。
柳先生,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下意識說了“沒錯!沒錯!不,很好!很好,哈哈哈”。柳先生當眾宣布,今天考試的第一名是張君,第二名是劉春梅……,柳先生將獎勵一一發完后,就打發其他孩子回家了,唯獨把李平留了下來。
等其他孩子們都走了之后,柳先生將房門關了起來,從懷中掏出來了一封信,猶豫了片刻,他才說道:“孩子你坐下,聽老朽說,我本名叫柳方奇,原是京兆華原柳家子弟,你還小沒有聽說過柳家很正常,這無關緊要。我早年因科考不利,被家族的一些人排擠,才來到這小鎮隱居,準備潦此一生。前些時日我接到族內至親傳信,告知那黃巢已兵臨京都,讓我盡快躲避戰亂,今日也是我最后一次在此授課了,雖然小鎮離京都有二百余里較為偏僻,但已然不是安全之所,你也要注意安全。
我觀你聰明勤奮,如果能夠繼續得到教育,未來必定不凡。臨走也沒有什么能送你的,就將這本書送與你,你好生研讀,多向他人請教……”
李平接過后,只見書面寫著《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俗稱《金剛經》,這也是李平后來才知道),他對此書名很是不理解,但柳先生沒有過多解釋,伸出手在他頭上摸了摸,很不舍地就讓他回了家。
李平走在回家的路上,仍然在回想柳先生的話,不知不覺就到了院外。張瑛看到李平不像以往那樣,每次都會興高采烈地向她講述在課堂中學習的事情,今天有點反常,她還以為孩子考試失利了,不高興。就趕緊上前安慰道“平兒,不要灰心,只要你努力了就行,娘不生氣,趕緊來吃飯吧。”
李平聽到后,知道娘誤解了,就解釋道“娘,我不能再和柳先生學習了,他要走了。”
張瑛、李順聽到后很是吃驚,柳先生已經在鎮子上生活了三十多年,怎么會突然要走呢?
李平就將柳先生說的話一五一十地給爹娘復述了一遍,當聽到叛軍就要打進京都時,張瑛和李順都驚呆了,都不知所措起來。
李平看到爹媽的反應,就反問道“叛軍很可怕嗎?為啥先生要離開呢?”
李順不知如何給孩子解釋,就催促著李平趕快吃飯,他和張瑛將早上打好的鐮刀給鄰里送去,并將聽到的叛軍到了京都的消息告訴給了里正,回到家后,就急匆匆地收拾家當,準備明天就外出避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