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江仙人的壽命很長,與之相對應的就是生育率極其低,全族上下大概每年僅有不到二十個孩子出生,加上幾千年前岐江內斗死了不少人,以至于總人口僅有三十多萬人左右。
蔣疏昭出生的這年,剛好碰上了“蛇歲”。岐江仙人以蛇為神獸,原因說來也好笑。在公元不知道第多少年,秋練歷也不知道第多少年的時候,衡宸長老帶領他當時的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親傳第子到遠方的地球進行第五次游歷,那時的岐江仙人只把從地球上“借”來并用特殊手段培養的花鳥蟲魚、飛禽走獸視為平常,并沒有什么高低貴賤之分,但衡宸長老到地球據說七天后,聽當地人說龍是他們這里尊貴的象征,衡宸長老心下一動,急忙追問:“你們這兒可有比龍還尊貴的動物嗎?”說實話,地球人咬文嚼字的著實讓衡宸長老研究了好一會兒,當年岐江語也是在此基礎上口語化了不少。那個當地人眼珠轉了轉,好像在認真思考,隨后用崇拜(裝的)的語氣回答:“蛇乃萬物之主,尊貴無比?!庇谑呛酰呔统闪酸扇诵闹械纳瘾F。所以,蛇歲出生的孩子尤其多,進入秋練學府的競爭壓力也相對大一些。蔣疏昭出生這一年,全岐江上下大概有三四十余人出生,數量空前的多,也許有些能力稍微差一點的,放在往年可能勉強夠格,然而放在這一屆也許就被篩掉了。
蔣疏昭出生在一個條件普通的家庭,父親蔣璽曾經是铻門的一名小主事,婚后選擇到淬铓窟成了一名收入相對比較可觀的工匠,母親桓靈令枍門出身,在岐江天池附近有一片較大的果園,并出身六大家族之一的桓氏(雖然桓氏是六大家族中唯一個只剩名頭的)。家庭條件單拎出來還算不錯,但要是放在六大家族中的另外五一大家族中來講那可就有些寒酸了。
第一大家族燮氏,家族成員個個位高權重,有在岐宗堂(岐江的最高政府機構)當官的,有在秋練學府當大主事或董事的,有在各種公辦機構管事的。而且各個法力高強,家族史上有記載的只有一個人沒有入學秋練學府,甚至衡宸長老的五個親傳大弟子中有一個就是燮氏出來的,據說衡宸長老本人的母親也出身燮氏。只是可惜家族里每個人都忙于事業,已經幾十年沒有新生兒了,還好岐江仙人壽命夠長。
第二大家族隗氏和所謂第三大家族姒氏其實不相上下,只是隗氏在千年前的內斗中堅定維護正義,戰后被新的領導者——衡宸長老在岐宗堂封了幾個部門的大官,祖上也留下了不少祖產買賣之類的,同時在教育行業以及商業上也有參與。相比之下,姒氏就沒那么穩定了,全族上下也才五個人從政,僅有兩個官至部門主理(岐宗堂一共有好幾個門,下分多個部,分別是社會秩序門下的發令部、執行部、審核部和看守及行刑部,商業管理門下的調研部、統籌部、許可部和審查部,社會福利門下的教育與教育對接部、社會公民救助部,生態管理門下的生物保護部、生態環境修復與治理部、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部,以及一些單獨的部門,例如藝術文化部、總經濟管理儲存部、公職人員調動與考核部、行政制度商討規劃部、城市規劃及設施維修部、人身自由管理部等諸如此類。每個門有一名門主事,各配備一名門主事秘書,每個部都有一名部主理,不配備秘書,但是任何一個有條件的公民都可以在合法的情況下為自己培養合法仆從,部主理掌管著手底下的數名小職員。),剩下的人大部分都在從商,有錢無權地位就沒有那么高。
第四大家族竇氏,人丁足夠興旺,在各行各業也都有涉獵,只是深度不夠,當官的官不是很大,從商的賺的錢不夠多,做的生意不夠大,在教育行業倒是有幾分出彩,不過出了十幾名著名的青衫,屬于社會秩序門的中堅力量。
第五大家族伶氏,在歌舞音樂等藝術行業有極大的建樹,按理來說應該是被人看不起的但是架不住他們家族幾乎所有人都去參加了岐宗堂藝術文化部的考試,并且憑借家族遺傳的天賦取得了極大的成就。剩下的人也都從事了演藝行業,也賺了不少錢給家族撐門面。
第六大家族也就是蔣疏昭母親的桓氏,以前是種植大戶,幾乎包攬了整個岐江的種植業,鼎盛的時候差不多掌控了全岐江三分之二的土地,但是在岐江內斗期間幾乎被滅門,土地也流失了不少,整個家族僅剩三十余人,全剩一個空殼子硬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