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哈薩尼是美國經濟學家,出生于匈牙利的布達佩斯。1947年6月獲得布達佩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9年獲斯坦福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學位;1964年取得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教授任職資格。因其在不完全信息對策方面的突出貢獻,而與美國數學家納什、德國經濟學家澤爾騰一起獲得1994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
哈薩尼的主要著作包括:《倫理學論叢:社會行為與科學解釋》(1976)、《對策中的理性行為和談判均衡與社會現實》(1986)、《對策論文集》(1982)、《博弈中均衡選擇通論》(1988,與澤爾騰合著)、《功利主義》(1988)、《合作與沖突的對策理論模型》(1992,與澤爾騰合著)等。
哈薩尼為不完全信息對策的理論研究做出了卓越貢獻。在完全信息對策中,所有局中人都知道其他局中人的偏好,即都了解其他對手要選擇的策略。而事實上,這與實際情況并不完全符合,因為參加對策的所有局中人都不可能在對策初期擁有其他局中人所有的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各自的愛好、能力甚至對策規則等方面的知識。就是說,在不完全對策中,所有局中人完全地或部分地缺乏有關其他局中人偏好的知識。由于納什均衡的理性解釋是基于這樣一種假設之上,即假設局中人都知道其他每個局中人的偏好,因此,對不完全信息對策而言,雖然它最好地反映了真實世界的許多策略性互動,但卻沒有一種方法能對這類對策進行分析,其難點就在于:這類對策所描述的情形會陷入一種期望互反的無限回歸之中。
譬如,考慮出售一種不動產時,賣者和買者之間的談判假定買者只知道他愿意支付的價錢,而賣者也僅知道有關他自己保留價格的信息。考慮這種最簡單的談判對策,買者和賣者同時喊出價格,并且當其簡單出價超過要價時,交易才發生——交易在兩個價格的交易平均點上達成。為了最優地確定他的要價,賣者不得不估計買者的出價,由于出價依賴于買者愿意支付的價錢,因此賣者必須形成一些關于愿意支付的價錢是多少的信念。讓我們稱這些信念為一階期望。同樣地,買者具有關于賣者的保留價格的一階期望。由于買者的出價依賴于買者的一階期望,因此,賣者不得不形成一些關于買者的一階信念到底是什么的信念。這些信念稱為二階期望。由于每個局中人給出的價格將依賴于該局中人的二階期望,因此,對手將不得不有三階期望,如此類推。可見,哈薩尼關于不完全信息對策的系統表述是采用程序方式進行的,并使用了策略形式的概念。
哈薩尼提出了一種貝葉斯式分析方法以替代不完全信息的分析。從此,對不完全信息對策的分析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哈薩尼對不完全信息對策的分析方法,幾乎可以視為一切涉及信息的經濟分析的基礎,無論所涉及的信息是否是不對稱的,完全私人的或是公共的。
在不完全信息對策中,哈薩尼把局中人分為幾種類型,每個局中人都屬于其中的一種類型。每種類型對應著該種類型局中人的一個可能偏好集以及有關其他局中人屬于哪種類型的(主觀)概率分布。在滿足局中人的概率分布為一致的要求下,哈薩尼證明每個完全信息對策有一個與之相等價的完全但不完美的信息對策。因此,通過晦澀難懂的對策論語言,哈薩尼把不完全信息對策轉化為不完美信息對策,而不完美信息對策可以用標準的對策論方法進行分析。
在融資市場上,當私人企業不知道中央銀行對通貨膨脹和失業之間的權衡偏好時,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不完全信息的情形,因為該中央銀行對未來利息率的政策是未知的。在這種情形下,私人企業的期望形成和中央銀行的利率政策的互動就可以用哈薩尼給出的方法進行分析。一種簡單的情況是,把中央銀行分為兩種可能類型,并附帶這樣的概率分析:中央銀行要么傾向于抑制通貨膨脹,因而隨時準備著使用高利率的限制性政策;要么致力于通過低利率解決失業問題。另一個能使用類似方法進行分析的例子是管制一個壟斷企業的問題。當管制者沒有關于壟斷者成本的完全知識時,管制者要實行什么樣的管制或給出什么樣的合約才會使管制取得一個人們希望的結果。通過這些事例可以說明哈薩尼對不完全信息的處理方法有著廣泛的運用價值。
哈薩尼還進一步研究了合作對策。他認為,如果在一對策中,義務——協議、承諾、威脅——具有完全的約束力且強制執行,則稱之為合作對策;若義務不可強制執行,即局中人在進行對策前可以交往,則此對策稱為非合作對策。建立一個合作對策的非合作模型,最早是由納什于1951年想到的,哈薩尼通過1972年與澤爾騰合作以及他在20世紀80年代的一些研究,已取得了某些成功。在不完全信息對策里,盡管局中人并沒有完全的信息,但通過重復對策,局中人的行動將隱約地顯示出私人信息,如他們的偏好等,這也許將有助于在后來的子對策中做精細的談判,由此,局中人逐漸達成越來越廣泛的協議,增進相互的信任,同時顯露更多的信息。
哈薩尼在不完全信息方面的分析方法,拓寬了對策論的分析領域,同時也縮短了經濟學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距離,為經濟學中大量應用對策的互動分析奠定了堅定的基礎,促進了經濟學的對策論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