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口中的“秀英”是石老太太唯一的女兒石秀英,十五歲時嫁給了巴城一個讀書人,次年因難產而亡。石老太太痛失愛女,大病了一場,即使時隔十多年,再提起這個女兒也是難過不已。
石永旺家的石大妹漸漸長大,模樣竟與石秀英有幾分相似,石老太太甚是喜愛!這也是石府上下對窮親戚石永旺一家還算禮遇的主要原因!
如今石二妹也十六歲了,因其內里已經是較為成熟穩重的施楠,再經過一番打扮,竟在容貌和氣質上和石秀英更加相像!
中年婦人——石舉人的太太楊氏見婆婆又要傷懷早逝的小姑,連忙勸道:“老太太,這大過年的您可別嚇到了孩子。”
石老太太深吸一口氣憋回了淚意,緊捏了兩下石二妹的手又認真的看了幾眼,真是越看越像!
“好孩子,今年多大了?”石老太太問道。
石二妹不知其中原由,倒真是被石老太太要落淚的樣子嚇了一跳,但反應還算快地答道:“過了年就十七虛歲了。”
“跟書玲丫頭一般大吧?”石老太太問楊氏道。
楊氏點了點頭,“書玲是三月的生辰,應該是比二妹兒大幾個月。”
楊書玲是楊氏的侄女,去年二月開始寄住在舉人府里,年紀與石二妹相仿。
石老太太從身旁丫鬟手中拿過一個紅包,又退下手上的一只金鐲子塞給石二妹,“拿著討個吉利。”
“謝謝老太太。”石二妹再次行禮,接過紅包和金鐲子時心里怦怦直跳!
之前還想著自己沒有錢去省城,現在手里就握著錢了!
石老太太又給了田來弟一個紅包,卻沒旁的物件了。
接著石順、田氏和石二妹又給屋里的其他長輩們拜了年,同輩的堂兄弟姐妹們也互相拜了年。
下人給石永旺一家備了椅子坐下來陪石老太太聊天。先聊了些種地的事,后又聊到石二妹釀的果子酒上。
“十月時,你們送來那一壇果子酒真是不錯。”石老太太真心地贊道,“男人喝著是少了酒味兒,倒很是適合我們女人平日里抿上兩盅兒!若再釀出新酒來,可別忘了給我這個饞嘴的老太婆送點兒過來。”
旁邊的舉人太太楊氏也笑道:“老太太這話也說到我的心坎兒上了。自從喝過那壇果子酒后,還真是念念不忘了。”
石永旺受寵若驚地站起來躬身道:“今兒拜年又帶了兩大壇子果子酒,是九月里二妹兒上山采摘漿果釀成的新酒。若是老太太和太太不嫌棄,以后釀出了新酒就給您們送兩壇過來。”
“那敢情好!”石老太太爽朗地笑道,“我們可有口福了!”
李氏見石老太太比方才初見時高興了許多,也大著膽子笑道:“二妹兒這孩子就愛搗鼓!前幾天用新法子做了些醬……泡菜,今天也給您帶了兩罐過來嘗嘗鮮。”
噗哧!在座的人中不知誰噴笑出聲。
“咸菜疙瘩都能拿來當年禮了,真是有趣。”有個細小的女聲嘲諷地道。聲音雖不大,屋里的人卻都能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