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是世上最莊嚴的地方,你不敢在這里亂嚼舌根,生怕一不小心,便丟了性命。皇宮也是最多流言蜚語的地方,它能讓你在最不經意間,知曉多年前的隱秘。
九歲的夏從善早就深深的領悟到這個道理。
那年,母妃病逝,他七歲。母妃走的時候,只有他在身邊,偌大的宮殿里,沒有一個伺奉的宮娥。他抱著母妃的尸體,哭個不停。那是他長到七歲以來,第一次哭,因為,母妃不許他掉淚。
父皇不喜歡母妃,但從不苛待她,若有宮娥妃嬪對母親不敬或者侮辱,他總會替母妃出頭,卻從不踏進母妃的檀語殿。所以,七歲的他,只見過父皇三面--在他四歲以后,每年年節時的宮宴上,遠遠的,看一眼那高高在上的明黃身影。聽說,就連他出生,父皇都沒有來。
夏從善對先皇的印象是從他母妃故去后才多起來。
他在母妃的教導下,學得知禮溫順,加上天資聰穎,盡管只有七歲,卻得了個“賢七”的雅號。
母妃走后一個月,突然有一天,他被皇帝召見。走到御書房去,看著那黑色匾額,他又想到了母親,想到母親終其一生都沒有踏出檀語殿一步,他心中頗不是滋味。努力的恢復了心情,換了付天真的面容,夏從善朝那個陌生的父皇走去。
那一天,是他一生的轉折。那天的對話,他得到了父皇的肯定,當然,最得到肯定的是他的背景--母妃已逝,他沒有外戚勢力的支持,免去了皇帝對外戚專權的煩憂。
他從一開始就知道,將來會是三大臣輔政,父皇還告訴他,三大臣里,最值得信賴的,是丞相許敬賢。
從那時起,盡管沒見過面,他卻對許敬賢有了一依賴的心理,總認為,那是父皇給他選的大臣,是他將來的心腹。每次聽人談論丞相,總覺得特別親切。
直到父皇去世后,他登基。宮里的人以為他小,不懂得什么,私下里就談起了當年的禁語。正巧被到御花園閑逛的他聽見。
于是,他懲罰了那些宮娥,再沒人敢嚼那些陳年的舌根。他也隱約知道了舊日的一些隱秘。
原來,父皇不是跟母妃慪氣,是真的不喜歡母妃,原來,母妃心里愛著的,是丞相。原來,父皇一次酒后誤了母妃,才有了他,也使父皇徹底的失去了他所愛的女子,所以,父皇那般不愿見他。原來,父皇之所以向著母妃,也是因為那個女子。
夏從善不知道那女子是誰,但是,他卻慢慢開始排斥許敬賢。為了自己這些年沒有父親的童年,也為母妃不值得的芳心錯付。他總會想,若是當年丞相娶了他的母妃,現在會是怎樣的情景?他一定不會是皇上,但一定能有個真正的家。
再后來,他看到所有大臣和新進學子都對許敬賢敬重有加,甚至超越了自己,他更加憂慮。對許敬賢,也越發不信任。
于是,他去了他女兒的滿月宴,在她的拈運禮上,放下那串念珠,看到丞相夫婦當時的神情,他突然覺得很開心。他覺得,他替在天上的母親報了仇。因為他覺得,丞相的不愛,對母親,至少對他來說,是一種仇恨。一個想法在他腦中慢慢成型。
有朝一日,他要親手搶回這朝權,而不是別人讓還給他。他,要贏的徹徹底底!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