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暖意被一場倒春寒撕得粉碎。寒風(fēng)裹著冷雨,敲打著“婉晴小食”的窗欞,也敲打在阿婉的心上。
母親蘇秦氏的病,如同這反復(fù)的天氣,驟然惡化!咳喘聲撕心裂肺,痰中帶血,蠟黃的臉上蒙著一層死灰,連陳郎中開的昂貴湯藥都喂不進去了。
“寒氣直中肺腑,引動沉疴……虛不受補,藥石難進啊!”陳郎中搖頭嘆息,留下幾帖勉強固本的藥,語氣沉重,“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絕望像冰冷的藤蔓纏繞住阿婉的咽喉。八珍羹?在母親此刻極度虛弱的脾胃面前,那點溫補都成了負擔(dān)!她需要更精微、更對癥的藥膳調(diào)理!可她……不懂!她空有廚藝,卻不通更深奧的藥理!
看著母親痛苦蜷縮的身影,阿婉攥緊了拳頭,指甲深深掐進掌心。不能放棄!她必須找到辦法!
腦海中,那個脾氣古怪、住在城西野林子里的“草根張”身影再次浮現(xiàn)。上次的枇杷百合方子曾帶來希望,或許……他真有辦法?
沒有猶豫,沒有依靠任何人!阿婉安頓好母親,將鋪子托付給幫傭的寡婦王嫂照看半日。她揣上幾塊自己做的、軟糯香甜的茯苓山藥糕,背起竹簍,孤身一人,再次踏入了那片陰森荒涼的野林子。
寒風(fēng)刺骨,泥濘難行。阿婉深一腳淺一腳,憑著記憶艱難跋涉。荊棘劃破了她的衣袖,冷雨打濕了她的鬢發(fā),但她眼神堅定,步伐不停。為了母親,她必須找到那位隱世的老人!
找到那片向陽坡地時,天色已近黃昏。草棚在寒風(fēng)中顯得更加破敗。草根張正佝僂著腰,在簡陋的棚檐下費力地收攏被風(fēng)吹散的草藥。
“老丈!”阿婉高聲喊道,快步上前,恭敬行禮。
草根張?zhí)痤^,渾濁的老眼瞥了她一下,冷哼一聲:“又是你?上次的方子不夠用?”
阿婉深吸一口氣,將竹簍放下,雙手奉上包好的山藥糕:“老丈,阿婉不是來求方!是來……求您收我為徒!教我藥膳之道,救我娘親性命!”
她雙膝一彎,跪在冰冷的、沾滿泥水的草地上,聲音帶著哽咽卻無比堅定:“家母病危,藥石難進!阿婉空有廚藝,不通藥理,束手無策!老丈身懷絕技,慈悲為懷!求您看在一條性命的份上,指點迷津!阿婉愿拜您為師,做牛做馬,侍奉左右,只求學(xué)得真本事,救我娘親!”
草根張動作一頓,瞇著眼打量她。寒風(fēng)卷著雪粒,打在阿婉單薄的衣衫上,她凍得瑟瑟發(fā)抖,卻跪得筆直,眼神中只有一片赤誠和絕望中的孤勇。
“拜師?”草根張嗤笑,指著旁邊一堆沾滿泥水的草藥,“認識這個嗎?”
阿婉定睛一看:“是……車前草?”
“知道它有什么用?”
“清熱利尿,明目祛痰?”
“只知皮毛!”草根張聲音沙啞,“鮮品搗汁外敷,可治熱毒瘡瘍;配白茅根、小薊,涼血止血;加滑石、甘草,通淋止痛!性寒滑利,脾虛便溏者忌用!”
他語速極快,如連珠炮般砸來:“想學(xué)?行!從明天起,卯時(清晨5點)之前,到我這兒!幫我采藥、曬藥、炮制!我做什么,你看什么!能記住多少,看你造化!學(xué)不會,就滾蛋!別指望我手把手教你!更別想拿你娘的病來要挾我!”
條件苛刻,近乎刁難!但阿婉眼中卻燃起希望的火光!她重重磕了一個頭:“謝師父!阿婉明日卯時,定當(dāng)準時前來!”
拜師后的日子,艱苦卓絕。
每日雞未鳴,阿婉便起身。安頓好母親(喂藥、擦身),叮囑王嫂照看鋪子,便匆匆趕往城西野林子。清晨的寒露浸透鞋襪,林間的霧氣冰冷刺骨。
識藥辨性:草根張的教學(xué)粗暴直接。指著一堆形態(tài)相似的草藥,逼她快速分辨(如蒲公英與苦菜,紫蘇與薄荷),說出名字、性味、功效、禁忌。記錯或遲疑,便是一頓冷嘲熱諷:“眼瞎了?這都分不清?趁早回家繡花去!”
清洗帶泥的根莖、切片、烈日下翻曬草藥、掌握火候炒制、費力研磨藥粉……全是臟活累活,要求極其嚴苛。
草根張隨手抓幾味藥,考她能否同用,為何相克或相生。答不上來,便罵她“榆木腦袋”、“朽木不可雕”。
實踐領(lǐng)悟:草根張熬藥膳時,阿婉在一旁打下手,屏息凝神觀察他如何根據(jù)天氣、體質(zhì)調(diào)整配方和火候。他偶爾心情好,會解釋一兩句:“春寒料峭,易感風(fēng)寒,宜用紫蘇、生姜散寒解表;若兼有內(nèi)熱,可加桑葉、菊花清透;若脾胃虛寒,則需配陳皮、砂仁溫中……”阿婉如獲至寶,拼命記在心里。
獨立鉆研:沒有現(xiàn)成的工具書,阿婉就用炭筆在舊賬本上畫草藥圖形,記錄師父零碎的講解。晚上回家,就著油燈反復(fù)琢磨、背誦。遇到不懂的,第二天厚著臉皮再問,哪怕挨罵也堅持。
阿婉的手很快磨出血泡,結(jié)成厚繭。身上總帶著洗不掉的泥土和藥草混合的氣味。她累得站著都能睡著,但眼神卻越來越亮,心中對藥膳的理解也日益清晰。她開始明白,藥膳絕非簡單的食材加藥材,而是對藥性、食性、人體、時令的深刻理解和精妙調(diào)和!
學(xué)有所得,阿婉開始在鋪子里謹慎實踐。
改良八珍羹:針對母親“外感風(fēng)寒、內(nèi)有痰飲、脾胃虛弱”的狀態(tài),她大膽調(diào)整配方:減少熟地、當(dāng)歸等滋膩之品,加入少量紫蘇葉(散寒解表)、陳皮(理氣化痰)、炒薏米(健脾利濕),熬煮時間縮短,湯色更清,易于消化。母親服用后,咳喘果然減輕,胃口也稍開。
時令小點:見王嬸春日里總犯春困、食欲不振,阿婉試著用草根張教的“醒脾開胃”思路,做了“山楂麥芽糕”(山楂消食、麥芽健脾),口感酸甜開胃。王嬸吃了連連稱贊:“哎喲!這糕開胃!吃了兩塊,午飯都多吃了半碗!”
鄰里求助:李婆子的小孫子積食發(fā)燒,哭鬧不止。阿婉想起草根張教的“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麥芽),自己動手炒制、研磨成細粉,混入少量蜂蜜,做成小丸,囑咐李婆子喂服。次日,李婆子驚喜來報:“燒退了!也能吃東西了!阿婉,你這手藝神了!”
(獨立成就感)這些小小的成功,沒有依靠任何人!全憑她自己的努力學(xué)習(xí)和實踐!街坊鄰里的信任和感激,像溫暖的陽光,驅(qū)散了學(xué)藝的艱辛,讓她真切感受到獨立成長的喜悅和價值。
一日清晨,阿婉照例在草廬前幫草根張翻曬藥材。她動作麻利,將不同藥材按特性分門別類,厚薄均勻地鋪開。
草根張背著手,在旁冷眼瞧著。阿婉正將一簸箕剛切好的、薄如紙片的桔梗片攤開,動作小心翼翼,生怕弄碎。
“哼!”草根張突然哼了一聲。
阿婉手一抖,以為又要挨罵。
“切得……還湊合。”草根張的聲音依舊沙啞,卻少了幾分刻薄,“曬藥……也像個樣子了。”
阿婉猛地抬頭,難以置信地看著師父。這是……認可?雖然只有短短幾個字!
草根張避開她的目光,轉(zhuǎn)身走向藥棚,丟下一句:“明天……教你熬‘參苓白術(shù)散’的粥底。”
阿婉站在原地,眼眶瞬間紅了。這幾個月的艱辛、委屈、堅持,在這一刻化作了滾燙的淚水。她用力眨了眨眼,將淚水逼回,嘴角卻忍不住高高揚起。她知道,她終于憑自己的努力,真正叩開了藥膳的大門!
夜色深沉。阿婉坐在燈下,就著母親安穩(wěn)的呼吸聲,在舊賬本上認真記錄著今日所學(xué)——關(guān)于“參苓白術(shù)散”的配伍原理和熬粥火候的要點。
灶上小火溫著明日給母親喝的“紫蘇陳皮薏米羹”,淡淡的藥香混合著米香,溫暖而踏實。
疲憊依舊,但阿婉的心卻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力量。這條路,是她自己披荊斬棘走出來的!沒有貴人相助,只有自己的汗水、淚水和永不放棄的堅持!
師父的認可,母親的病情好轉(zhuǎn),街坊的信任,都是她獨立奮斗的勛章。她知道,藥膳之道博大精深,她只是剛剛起步。距離掌握精髓,還有漫漫長路。但她不再迷茫,不再恐懼。
她看著燈火下自己記錄的筆記,字跡雖不漂亮,卻凝聚著她的心血和獨立成長的印記。前路雖長,燈火雖微,但她已點亮了屬于自己的光。她將憑借這盞燈,一步一個腳印,獨立地、堅定地走下去,守護母親,也照亮自己未來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