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年齡各異,氣質迥然,唯一的共同點是都擁有令人過目難忘的美麗容顏和傲人身姿,以及此刻臉上那份相似的緊張與專注。
更引人注目的是她們的裝扮——這哪里是烹飪考核,分明是一場高規格的時尚盛宴。
靠近宋佳左側的料理臺后,站著一位身材高挑的女子。
她一身銀絲刺繡的月白色旗袍,剪裁完美貼合著玲瓏曲線,露背的設計大膽地展露出光滑如緞的肌膚,在聚義廳明亮的頂燈下泛著珍珠般溫潤的光澤。
她正專注地調整著面前一堆精密儀器旁的白瓷盤,指尖戴著透明的料理手套,動作優雅得如同在布置藝術品。
宋佳認出她,是在美食雜志封面上見過的國際名廚,盧玉。
她的出現,無疑拉高了這場考核的隱形門檻。
右側稍遠處,則是一種截然不同的風格。
一個挑染著幾縷醒目紫色的女孩(宋佳依稀記得她似乎叫公孫雪?)正埋頭操作。
她穿著破洞牛仔褲,漁網襪的蕾絲邊從褲腳破損處若隱若現,上身是件印著骷髏頭的黑色緊身T恤。
在她面前的料理臺上,液氮罐嘶嘶地冒著白氣,一個小型工作臺被她擺弄得像個化學實驗室。她手指靈活地操作著滴管和燒杯,指甲涂著啞光黑,帶著一種生人勿近的冷冽酷感。
還有那位一身火紅露肩禮服的女子(秦敏?),禮服上綴滿了亮片剪成的辣椒形狀,隨著她略顯焦躁的踱步閃閃發光。
她面前的大鐵鍋里紅油翻滾,熱浪蒸騰,她手里拿著長柄鍋鏟,十厘米高的紅底高跟鞋踩在地上發出咚咚的悶響,像戰鼓在擂動。她不時抬手擦汗,腕間鑲鉆的手鏈折射出細碎光芒,與鍋里翻騰的紅油相映成趣。
環顧四周,旗袍、洛麗塔裙、潮牌衛衣、高定套裝、民族服飾……各種風格爭奇斗艷。
絲襪更是必不可少的元素——純黑、網格、波點、閃粉、以及像宋佳自己這樣追求極致自然的膚色。
高跟鞋的款式也琳瑯滿目,細跟、粗跟、坡跟、綁帶、尖頭、方頭……踩踏地面的聲音此起彼伏,匯成一首奇特的背景樂章。
空氣里除了食物的香氣,還混雜著高級香水、發膠、甚至美甲油未干的淡淡化學氣味。
宋佳找到了分配給她的料理臺。
位置不算最好,但也足夠施展。
她放下隨身攜帶的、裝著核心食材的保溫箱,目光沉靜地掃過臺面上提供的各種基礎廚具和調味料,確認著它們的品質和狀態。
她的動作不疾不徐,解開西裝外套唯一的一顆紐扣,挽起襯衫袖口至小臂,露出一截被膚色絲襪包裹的流暢線條。
她取出那本邊緣已磨得起毛的家族菜譜手抄本,翻到某一頁,指尖在那道名為“孝義羹”的古老食譜上輕輕劃過。
紙頁泛黃,墨跡深深浸潤著歲月的味道。
這道羹湯,源自宋家一位侍奉病榻老父至孝的先祖。
傳說以山野珍菌入饌,取其天地精華,滋味醇厚溫和,最是滋養身心。
它承載的不僅僅是味道,更是宋家“孝義傳家”的根骨。
她深吸一口氣,打開保溫箱。寒氣散開,露出里面分門別類、碼放得整整齊齊的二十種干制菌菇。
羊肚菌、牛肝菌、松茸、雞樅菌、竹蓀、茶樹菇、姬松茸、花菇、榛蘑、猴頭菇……形態各異,色澤從深褐到淺黃,散發出森林深處最原始、最濃郁的復合香氣。
每一種菌菇,都經過她精心挑選,提前數小時用山泉水單獨浸泡回軟,最大限度地保留其獨特的風味物質。
準備工作開始。
她首先點燃灶火,將一個厚實的砂鍋穩穩架在上面。
動作熟練而精準,沒有一絲多余。
她取出一柄鋒利的切片刀——這是她唯一帶來的私人廚具,刀身光潔如鏡,映出她沉靜的眉眼。
刀起刀落,將泡發好的花菇、牛肝菌等質地稍厚的菌類切成均勻的薄片,刀刃接觸食材時發出輕微而富有彈性的“哆哆”聲。
纖細的竹蓀則被她用靈巧的指尖撕成細長的條狀。
整個過程行云流水,帶著一種近乎儀式感的專注。
處理好的菌類被依次放入溫熱的砂鍋中。沒有急著加水,她先倒入少許清澈的植物油,用最小的火候慢慢煸炒。
這是關鍵一步,目的在于“逼”出菌類深藏的油脂和香氣。
隨著溫度升高,一股難以言喻的、混合著泥土芬芳、木質清香和堅果般醇厚的奇異鮮香,如同被喚醒的森林精魄,開始從鍋中裊裊升起,迅速彌漫開來,甚至短暫地壓過了周圍濃烈的紅油或甜膩的奶油氣息。
“咦?”
右側料理臺后,那位操作著液氮罐的紫發女孩公孫雪,動作頓了一下,鼻翼微不可察地翕動,目光下意識地朝宋佳這邊瞟了一眼。
她對氣味極其敏感,這股純粹而復雜的菌香讓她有些意外。
宋佳恍若未聞。
她專注地盯著鍋中菌片的變化,直到邊緣微微卷曲,泛出誘人的金黃色澤,才拿起旁邊早已準備好的、沉淀澄清的山泉水,沿著鍋壁緩緩注入。
冷水激熱鍋,瞬間升騰起大股白色的蒸汽,發出“滋啦”一聲悅耳的輕響。
菌類最精華的香氣被徹底激發,如同投入水中的墨塊,瞬間暈染開濃郁的鮮味。
她蓋上鍋蓋,將火候調至最小。
接下來是漫長的等待,是時間與火候的魔法。
她需要這鍋湯底在文火的溫柔舔舐下,慢慢熬煮,讓二十種菌菇的風味層層析出,相互交融,最終融匯成那傳說中的琥珀色澤。
等待的時間里,她也沒閑著。
取出一個小小的研缽,將一小把飽滿的枸杞和幾粒去核的紅棗放入其中,用石杵耐心地研磨成細膩的茸狀。這是為最后的成品增添一絲自然甘甜和溫潤色澤。
她做這一切時,姿態依舊挺拔,米白色的西裝袖口挽起處,露出一截皓腕和腕上一支簡約的女士腕表,指針在安靜地走動。汗水微微濡濕了她額角幾縷碎發,但她眼神里的專注未曾動搖半分。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砂鍋蓋子的氣孔中,逸散出的水汽由濃白轉為清淡,那馥郁的菌香卻愈發醇厚、內斂,如同陳年的美酒,沉淀出深邃的底蘊。
宋佳算準時間,輕輕揭開鍋蓋。
一股凝練到極致的鮮香如同有形的云霧,瞬間升騰擴散,霸道地侵占了周遭的空氣。
湯色呈現出一種極其誘人的、深沉而透亮的琥珀色,濃郁得幾乎化不開,在燈光下流轉著溫潤的光澤。
湯面平靜無波,只有極其細微的小氣泡在緩緩上升破裂,顯示出湯底已被熬煮得膠質豐盈、濃稠掛壁。
她眼中掠過一絲滿意的微光。
加入研好的枸杞紅棗茸,用長柄木勺沿著一個方向極其緩慢地攪動幾下,讓那抹溫暖的紅色均勻地融入琥珀湯底。
最后,撒上極少量研磨得極細的巖鹽,只為提引本味,絕不喧賓奪主。
一鍋承載著家族記憶與破釜沉舟決心的“孝義羹”,終于完成。
她取過一只素凈的白瓷湯碗,小心翼翼地將羹湯傾入。
琥珀色的湯汁在碗中輕輕晃動,濃稠得如同流動的蜜蠟,溫潤的光澤下,隱約可見細碎的菌茸沉浮。
熱氣氤氳,帶著直抵靈魂深處的醇厚鮮香。
她拿起托盤,穩穩端起這碗凝聚了她所有希望的羹湯,走向中央那方猩紅的評委席。
高跟鞋敲擊地面的聲音,在因她湯品香氣而短暫安靜了一瞬的大廳里,顯得格外清晰。
十位評委的目光瞬間聚焦過來。
有好奇,有審視,也有不易察覺的挑剔。
宋佳將托盤放在評委長——一位穿著考究唐裝、頭發梳得一絲不茍的老者面前。
“請各位評委品鑒,‘孝義羹’。”
她的聲音平穩清晰,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沉靜。
唐裝老者拿起湯勺,舀起一勺濃稠的琥珀色湯汁,湊近鼻端輕輕嗅聞。
那深邃復雜的菌香讓他眉頭微不可察地動了一下。他緩緩將湯送入口中。
就在這一刻,異變陡生!
坐在唐裝老者旁邊的一位中年女評委,穿著艷麗的印花長裙,正伸手去拿另一側的胡椒粉瓶,似乎想為自己面前一份口味偏淡的菜品調味。
不知是手滑還是被旁邊人無意碰了一下,那沉重的玻璃調料瓶竟從她手中脫出,直直地朝著唐裝老者剛放下、還盛著半碗“孝義羹”的白瓷碗砸去!
“小心!”幾聲驚呼同時響起。
所有人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
這碗凝聚了心血和希望的湯,眼看就要被飛來的調料瓶和潑灑的胡椒粉毀于一旦!
千鈞一發之際!
宋佳動了!
她離得最近,反應快到了極致。
身體的本能超越了思考。
只見她左腳尖為軸,穿著七厘米細高跟的右腳在地面猛地一旋、一蹬!
鞋跟與光滑的地面摩擦,發出短促而刺耳的“吱嘎”聲。
整個身體借著這股旋轉的力道,如同冰上芭蕾般瞬間向左前方滑出半步。
米白色的西裝套裙裙擺,因這迅猛的旋轉和滑步,驟然向外蓬起、飛揚,在空中劃出一道飽滿而優雅的白色弧線,宛如一朵在危機時刻驟然盛放的蓮花!
滑步的同時,她的右手已閃電般探出。
不是去擋那沉重的瓶子,而是精準無比地、穩穩地托住了瓶子即將砸落的下方軌跡!
動作流暢得不可思議,仿佛演練過千百遍。
“啪!”
一聲輕響。玻璃調料瓶穩穩地落在她攤開的掌心,瓶身甚至沒有劇烈晃動。
瓶口傾斜,但里面黑色的胡椒粉只是微微灑出了一點粉末,飄散在空氣中,距離那碗珍貴的“孝義羹”尚有半尺之遙。
一切發生在電光石火之間。
大廳里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和宋佳那行云流水般的反應驚得目瞪口呆。
那位失手打翻瓶子的女評委更是捂著嘴,臉色煞白。
宋佳穩穩地托著調料瓶,仿佛只是接住了一片飄落的羽毛。
她微微側身,將被勁風吹拂到臉側的一縷發絲優雅地攏回耳后,動作從容不迫。
然后才將調料瓶輕輕放回那位驚魂未定的女評委手邊的桌上,聲音平靜無波:“您的調料。”
整個過程,她另一只手中的托盤穩穩當當,碗中的“孝義羹”連一絲漣漪都未曾驚起。
琥珀色的湯汁依舊溫潤地盛在白瓷碗中,散發著無聲的醇香。
短暫的死寂后,聚義廳里爆發出壓抑不住的議論聲。
“天啊!看到了嗎?那滑步!”
“穿著那么高的跟!怎么做到的?”
“那碗湯…一點都沒灑!”
“太帥了…”
評委席上的氣氛更是微妙。
唐裝老者深深地看了宋佳一眼,那目光里最初的審視已被驚訝和一絲不易察覺的贊賞取代。
他重新拿起勺子,這次,他舀了滿滿一勺,鄭重地送入口中。
其他評委也紛紛拿起勺子,品嘗這碗在“事故”邊緣被完美守護下來的羹湯。
當那極致濃縮的菌類鮮香、溫潤醇厚的口感、以及一絲若有若無的天然甘甜在舌尖層層綻放時,好幾個評委都不由自主地閉上了眼睛,臉上露出沉醉的神色。
那是一種直抵腸胃、熨帖心靈的溫暖與滿足感,帶著山林雨后的清新與大地深處的厚重。
品鑒結束。
評委們低聲交換著意見,在評分板上寫下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