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十九年三月初七,驚蟄。
崔望舒跪在椒蘭殿第九重檐下的陰影里,數(shù)著金磚上蟠龍的眼珠。第九條龍的左眼缺角——那是先帝時期北衙禁軍叛亂時,一支穿云箭留下的疤痕。她的膝蓋精準抵在第三排第七塊磚的“玄“字紋上,青釉下三寸,暗河水流正沖刷著皇陵地宮的青銅閘門。
“昭懿郡主及笄在即,賜焦尾琴一張,琴師謝驚弦隨侍。“
太監(jiān)總管趙無庸的聲音像淬了毒的銀簪,刺破龍涎香凝成的霧障。崔望舒垂首時,眉間朱砂正巧落在地磚匕形缺口處。三年前太子暴斃那夜,他的血珠也曾在此凝結(jié)成琥珀色的冰。
冰鑒里鎮(zhèn)著的西域葡萄酒,表面浮著三粒正在融化的冰珠。她睫毛輕顫——這個數(shù)量意味著皇帝今日服食的寒食散,比常例多了七銖。驚雷劈開暮色時,謝驚弦抱著琴踏入殿門。
雨水順著他手中的竹骨傘滑落,在丹墀上匯成一道蜿蜒的“商“字。崔望舒借著閃電看清他的左手——小指第二節(jié)缺失指甲,無名指有七道平行割痕。此琴名喚焦尾,乃雷擊梧桐所制。“
謝驚弦跪獻古琴時,崔望舒突然踉蹌跌倒。她的銀簪“恰好“挑開琴囊暗層,露出龍齦處三枚青鱗——這是龍鱗衛(wèi)調(diào)兵符的材質(zhì)。而琴軫上暗刻的二十八宿圖,角宿位置有明顯的摩擦痕跡。謝驚弦看著郡主的動作,深邃的目光似乎想透過她的“愚鈍”看穿羊皮下的真相,崔望舒再抬眸時,謝驚弦恢復常色,抬手虛扶道:“郡主莫要慌,及笄禮過后,平安順遂”后面幾個字被重讀。謝驚弦退后一步,弦音響起,為這場及笄禮抹上一處亮色,似乎是為了緩解周圍詭異的氛圍。“且近前些。“皇帝忽然開口,“讓朕看看阿舒的朱砂。“
崔望舒邁步時故意同手同腳,發(fā)間金步搖纏上帷帳的鮫綃流蘇。當御前女官用雪蠶絲帕子擦拭她眉心時,藏在指甲里的白芷粉混入朱砂——這是《千金翼方》記載的“偷天換日“之法,能延緩“胭脂獄“的毒性發(fā)作。
謝驚弦的琴聲突然變調(diào)。《蘭陵王入陣曲》的破陣段從他指下迸出,皇帝叩擊案面的節(jié)奏微亂。崔望舒數(shù)到第九聲時,殿角銅雀燈臺的火光倏然一暗。崔望舒沖出殿門時,暴雨已浸透三重檐。她故意跌進水洼,泥漿濺污了禮部侍郎新制的孔雀羅袍。暗處傳來弩機繃緊的“咔嗒“聲——是影衛(wèi)的三棱透甲箭。
謝驚弦在廊柱陰影里扣住她的腕脈:“郡主可知焦尾琴的第七弦,是用什么制的?“
閃電照亮他掌心猩紅的天蠶絲,上面還纏著一根泛青的發(fā)絲。崔望舒瞳孔驟縮,這正是三年前勒死太子的兇器,而那段頭發(fā)來自她已故的乳母。當崔望舒摸到謝驚弦腰間那枚錯金銀帶鉤——內(nèi)側(cè)刻著與她閨閣密匣相同的“晦明“二字時,第一支弩箭已射穿她的廣袖。箭簇上淬的“落日紅“,正與她眉間朱砂同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