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她從種花開始引領文明升維

第十九章:社區的煩惱

綠芽小筑的玻璃穹頂外,秋雨淅淅瀝瀝地敲打著玻璃,匯成細流蜿蜒而下,在窗面上畫出縱橫交錯的水痕。溫室里卻暖意融融,恒溫裝置將溫度穩定在25攝氏度,加濕器噴出的白霧在空氣中彌漫,讓“墨蝕苔”的培養皿始終保持著濕潤。

林晚晴正用移液槍往新的培養基里滴加營養液,動作精準得如同外科醫生。第九次實驗的樣本已經培育了三天,在“高頻脈沖”綠能的引導下,墨蝕苔的分解效率提升了近三倍——雖然依舊只有0.03克/天,但這已經是突破性的進展。顯微鏡下,PET碎片表面的蝕痕連成了片,像被蟲蛀過的布料,露出斑駁的底色。

“按這個速度,分解完2克樣本需要67天。”她在記錄本上寫下數據,筆尖頓了頓,又補充道,“距離實用化仍需至少10倍效率提升。”

實用化——這個詞像根細小的刺,輕輕扎在她心上。每次看到實驗數據,她都會想起那些堆積如山的塑料垃圾,想起海洋里被塑料袋纏住脖子的海龜,想起紀錄片里被垃圾覆蓋的海灘。實驗室里的進步再顯著,放到宏觀世界里,也顯得微不足道。

手機在工作臺角落震動起來,屏幕上跳出“蘇曉”的名字。

“喂,曉曉。”林晚晴放下移液槍,走到窗邊接起電話。蘇曉是她的大學室友,畢業后沒進科研機構,反而加入了一家環保NGO,整天忙著跑社區、做調研,兩人雖然見面少了,聯系卻從未斷過。

“晚晴!救命啊!”蘇曉的聲音帶著哭腔,背景里傳來嘈雜的爭吵聲。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林晚晴的心一下子揪緊了。

“我在陽光小區做調研,這邊快炸鍋了!”蘇曉的聲音壓得很低,卻難掩焦急,“7號樓后面那個垃圾點,物業撤管后就沒人管了,垃圾堆得像小山一樣,天熱的時候臭氣熏天,現在下雨,污水都流進樓道了!居民跟街道辦吵了好幾次,問題根本解決不了!”

陽光小區?林晚晴愣了一下。那是個位于老城區的老舊小區,距離她的出租屋不遠,據說建成快三十年了,基礎設施老化嚴重,前陣子確實聽說物業因為收不上物業費撤管了。

“就沒人清理嗎?”

“街道辦說經費不夠,找了幾個保潔員來清理過一次,可居民扔垃圾的速度比清理還快!”蘇曉嘆了口氣,聲音里滿是無奈,“我剛才看了下,垃圾堆里一半是廚余,一半是塑料——各種塑料袋、飲料瓶、快餐盒,下雨泡得發脹,看著都惡心。有個老奶奶說,她孫子前幾天在樓下玩,差點被亂飛的塑料袋纏住脖子……”

塑料垃圾……林晚晴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飄向培養皿里的墨蝕苔。那些深綠色的苔蘚,此刻正在悄無聲息地分解著PET碎片,傳遞來一種“堅韌”的信號。

“我拍了幾張照片,發你微信了,你看看就知道有多糟。”蘇曉說,“本來想做個‘社區垃圾分類’的宣傳方案,現在看來,連垃圾清運都成問題,談分類太奢侈了。”

掛了電話,林晚晴立刻點開蘇曉發來的照片。

照片拍得觸目驚心:狹窄的巷子里,垃圾從墻角堆到了路中央,黑色的塑料袋被雨水泡得發白,里面的廚余垃圾流出來,在地面匯成一道道墨綠色的污水,散發出刺鼻的酸臭味。幾個飲料瓶滾落在污水里,標簽被泡得模糊不清,其中一個PET材質的礦泉水瓶,瓶口還沾著腐爛的菜葉。

林晚晴的眉頭緊緊皺起。這就是她每天努力想要解決的問題,它不是新聞里遙遠的畫面,而是發生在身邊的、活生生的困境。

她走到工作臺前,看著培養皿里的墨蝕苔。那些苔蘚在恒溫恒濕的環境里,分解著潔凈的PET碎片,像溫室里的嬌花。可現實中的垃圾場,充滿了油污、酸堿、微生物,環境復雜得超乎想象。

“你能在那樣的環境里存活嗎?”她輕聲問,指尖輕輕觸碰培養皿的玻璃壁。

墨蝕苔傳遞來一種“不確定”的信號,像是在說“也許可以試試,但沒把握”。

一個大膽的念頭,像雨后的春筍,突然在她心里冒了出來:

把墨蝕苔送到陽光小區的垃圾點去。

這個想法讓她的心跳驟然加速。

這太冒險了——墨蝕苔還處于實驗階段,分解效率低下,環境適應力未知,很可能剛放出去就會死亡;更重要的是,如果被人發現這株能分解塑料的苔蘚,她的秘密很可能會暴露。

可……照片里那片狼藉的垃圾場,蘇曉無奈的聲音,還有那個差點被塑料袋纏住脖子的孩子……這些畫面在她腦海里揮之不去。

她培育墨蝕苔的初衷,不就是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嗎?如果永遠只在實驗室里小心翼翼地培育,不敢讓它接觸真實的世界,那它永遠只能是個“實驗樣本”,成不了真正能改變現狀的力量。

“也許……可以試試匿名投放。”林晚晴的目光漸漸變得堅定。

陽光小區的垃圾點位于7號樓后面,根據蘇曉的描述,那里光線昏暗,平時很少有人去,只有扔垃圾的時候才會有人經過。如果選擇深夜投放,被發現的概率極低。

墨蝕苔的外觀和普通苔蘚差別不大,深綠色的葉片混在垃圾堆里,很難引起注意。即使有人發現它能分解塑料,也只會以為是某種變異的野生苔蘚,絕想不到是人為培育的產物。

最重要的是,這是一次難得的“實戰測試”——真實的垃圾環境、復雜的微生物群落、多變的溫濕度,這些都是實驗室里模擬不出來的。墨蝕苔能否在這樣的環境中存活、工作,將直接決定它是否有實用價值。

“風險可控,收益巨大。”林晚晴在心里快速權衡著,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工作臺面。

她走到溫室角落的電腦前,打開本地社區論壇,搜索“陽光小區”的帖子。果然,關于垃圾點的投訴貼占了大半,最新的一條是半小時前發的,樓主上傳了一段視頻,視頻里幾個居民正圍著街道辦的工作人員激烈爭吵,背景里的垃圾堆觸目驚心。

“不能再等了。”林晚晴關掉網頁,做出了決定。

她立刻開始準備。

首先,篩選樣本。她從第九次實驗的三個樣本中,挑選出分解效率最高、狀態最穩定的那一份——這株墨蝕苔在高頻脈沖綠能的引導下,不僅分解速度快,菌絲也更粗壯,抗逆性明顯優于其他樣本。

其次,增強適應力。她用綠能對選中的墨蝕苔進行了一次強化引導,這次沒有提升分解效率,而是將能量全部用于激活它的“應激基因”——那些能幫助苔蘚在惡劣環境中關閉非必要功能、維持基本生存的基因序列。引導過程中,墨蝕苔的葉片微微蜷縮,顏色變得更深,像是進入了“防御狀態”。

然后,制作投放裝置。她找來幾個透明的塑料盒,在盒蓋上鉆了十幾個小孔透氣,底部鋪上一層吸水性強的無紡布——既可以防止墨蝕苔被雨水直接沖刷,又能讓它接觸到垃圾中的水分和養分。

最后,準備載體。她從垃圾堆里撿來一個干凈的PET礦泉水瓶,剪下瓶口部分,將墨蝕苔連同培養基一起放入瓶中,再將瓶子固定在塑料盒里——這樣可以讓墨蝕苔直接接觸到目標分解物,提高測試效率。

整個準備過程持續了三個小時。當她把裝有墨蝕苔的塑料盒放進背包時,窗外的天色已經完全黑了。秋雨還在下,夜色像濃稠的墨汁,將綠芽小筑籠罩在一片寂靜中。

林晚晴換上一身深色的衣服,戴上帽子和口罩,將背包調整到最舒適的位置。她最后看了一眼溫室,微光冰晶的花瓣已經閉合,凈化綠蘿的藤蔓在風中輕輕搖曳,工作臺前的培養皿里,剩下的墨蝕苔安靜地待在那里。

“等我回來。”她輕聲說,仿佛在和這些植物告別。

走出綠芽小筑,冰冷的雨水立刻打濕了她的頭發。她撐開傘,快步走向公交站。雨夜的公交站空無一人,只有路燈在雨幕中暈開一圈圈橘黃色的光暈。

等車的時候,她再次檢查了背包里的塑料盒——墨蝕苔的狀態穩定,葉片雖然依舊蜷縮,但沒有出現枯萎的跡象。掌心的葉脈印記微微發燙,像是在為她的決定加油鼓勁。

公交車晚點了二十分鐘,車廂里空蕩蕩的,只有司機一個人。林晚晴坐在最后一排,看著窗外掠過的街景,心里既有緊張,又有一絲莫名的興奮。

這是她第一次將自己培育的“綠能植物”投入真實環境,第一次嘗試用這種秘密的方式,去解決一個真實存在的問題。這感覺像是在進行一場秘密的“環保行動”,既刺激又充滿意義。

公交車在距離陽光小區還有兩站路的地方停下,林晚晴提前下車——她不想讓司機看到自己在這個時間點進入小區。

雨還在下,她撐著傘,沿著人行道慢慢走向陽光小區。越靠近小區,空氣中的異味就越明顯,那是一種混合著腐爛、油污和塑料的復雜氣味,即使在雨水中也揮之不去。

小區門口沒有保安,只有一個銹跡斑斑的鐵門虛掩著。林晚晴深吸一口氣,低著頭快步走了進去。

小區里一片漆黑,只有幾棟樓的窗戶亮著燈。她按照手機導航的指引,穿過狹窄的樓道,朝著7號樓的方向走去。遠遠地,她就看到了那片堆成小山的垃圾——即使在黑暗中,也能看出它龐大的體積,雨水沖刷下的污水在地面反射著昏暗的光。

周圍靜悄悄的,只有雨水敲打垃圾桶的聲音,還有遠處隱約傳來的爭吵聲。林晚晴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她下意識地拉低了帽子,加快腳步靠近垃圾山。

她選了個相對隱蔽的位置——垃圾山背面,靠近墻壁的地方,這里不僅光線昏暗,還能避開大部分雨水。她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從背包里拿出塑料盒,輕輕打開盒蓋。

墨蝕苔安靜地躺在里面,葉片雖然依舊蜷縮,但顏色鮮亮,沒有出現枯萎的跡象。在昏暗的光線下,它深綠色的葉片泛著墨色的光澤,像是一塊鑲嵌在垃圾中的綠寶石。

林晚晴用手指輕輕捏起那個PET瓶口,將墨蝕苔連同培養基一起,固定在垃圾山表面——那里剛好有一個凹陷,能讓它穩穩地待在里面,周圍還散落著幾個塑料瓶,為它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做完這一切,她又往墨蝕苔周圍噴灑了一些營養液,然后迅速蓋上盒蓋,只留一條縫隙透氣。

“加油,小家伙。”她在心里默默地說,最后看了一眼墨蝕苔,然后站起身,快步離開了這個地方。

走在回公交站的路上,雨漸漸停了。林晚晴摘下口罩,呼吸著雨后微涼的空氣,心里既有完成任務的輕松,又有對墨蝕苔的擔憂。

她不知道這株小小的苔蘚,能否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中存活下來;不知道它能否抵擋住其他微生物的競爭,分解那些堅硬的塑料;不知道這次匿名行動,最終會是成功的實戰測試,還是無聲的失敗。

但她不后悔。

掌心的葉脈印記在夜色中微微發亮,像是在回應她的心情。林晚晴握緊拳頭,加快了腳步。

無論結果如何,這都是她邁出的、從實驗室走向真實世界的第一步。

而這一步,必須走出去。

因為那些堆積如山的垃圾不會等她,那些深受其害的居民不會等她,這個需要被治愈的地球,更不會等她。

綠芽小筑的燈光還亮著,在夜色中像一盞溫暖的航標。林晚晴知道,那里還有更多的實驗等著她,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但此刻,她的心里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堅定。

因為她不再只是在溫室里培育植物,而是真的在用自己的力量,為這個世界做些什么了。哪怕只是一株小小的墨蝕苔,一次無人知曉的匿名行動,也足以點燃希望的微光。

而微光匯聚起來,終將照亮前行的路。

愛吃茭白的阿雙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舟山市| 青州市| 牟定县| 秭归县| 拉孜县| 荣昌县| 济南市| 麻江县| 涡阳县| 淮滨县| 昌乐县| 绥中县| 麦盖提县| 广灵县| 仲巴县| 琼结县| 军事| 前郭尔| 延长县| 新野县| 通辽市| 牟定县| 绥滨县| 新河县| 色达县| 滦南县| 江门市| 龙游县| 土默特右旗| 康马县| 宜城市| 上饶县| 曲松县| 台北市| 义乌市| 罗源县| 金华市| 旺苍县| 定结县| 江达县| 仁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