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的第一縷微光刺破云層時,平京市的市民大多還在沉睡。他們已經習慣了在灰黃色的霧霾中醒來,習慣了窗簾緊閉、空氣凈化器24小時運轉的生活,以至于當那道刺眼的金光透過窗簾縫隙,在地板上投下一道明亮的光斑時,許多人以為是錯覺。
最先醒來的是住在高層的老人。他們習慣性地早起,拉開窗簾想看看今天的霧霾有沒有加重——然后,就那樣僵住了。
窗外,不再是那片熟悉的、令人窒息的灰黃。
一片純凈得近乎透明的湛藍色,像被最細膩的畫筆涂抹過,從天際線一直延伸到目力所及的盡頭。云朵像棉花糖一樣蓬松潔白,在藍天上緩緩移動。陽光毫無阻礙地傾瀉而下,在樓群的玻璃幕墻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照亮了街道上的每一粒塵埃。
“天……天晴了?”一位白發老人顫巍巍地伸出手,仿佛想觸摸那片遙不可及的藍。他的眼眶瞬間濕潤了——這是他被霧霾困在家中半個多月來,第一次看到完整的天空。
尖叫聲、歡呼聲很快從城市的各個角落響起,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漣漪,迅速擴散到全城。
人們穿著睡衣沖出家門,在小區的空地上仰著頭,任由陽光灑在臉上,感受著那種久違的、帶著暖意的觸感。有人拿出手機拍照,鏡頭卻怎么也裝不下那片遼闊的藍;有人張開雙臂,像鳥兒一樣旋轉,貪婪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那空氣中帶著草木的清香,沒有了往日的嗆人味道;還有年輕的父母抱著孩子,指著天空,告訴他們:“看,那就是藍天,是太陽。”
在西北郊的廢棄鋼鐵廠,這種震撼更是達到了頂峰。
蒼穹凈化樹已經長到了近百米高,樹冠的覆蓋范圍超過了五百米,像一把撐開在城市邊緣的巨傘。此刻,它的葉片不再是之前的深綠色,而是泛著健康的翠綠色,在陽光下閃爍著油亮的光澤。最神奇的是,隨著霧霾的消散,樹冠上開始凝結出無數細小的晶體。
這些晶體呈完美的六邊形,像放大的雪花,卻比雪花更堅硬,通體透明,內部仿佛封存著一縷微光。它們在葉片上積蓄、生長,當達到一定重量時,便輕輕飄落。
“滴答……滴答……”
第一片晶體落在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響,像玉石落地。緊接著,越來越多的晶體從樹冠上飄落,起初是稀疏的幾點,很快就變成了一場細密的“雨”。
千萬片六邊形的晶體在陽光下飛舞,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如同漫天撒落的鉆石,又像一場盛大的水晶慶典。它們落在銹蝕的管道上,落在廢棄的廠房頂,落在堆積的黑色粉末上,甚至落在那些前來調查的工作人員的肩膀上。
一個年輕的環保監測員,下意識地伸出手,接住了一片晶體。晶體在他的掌心微微發涼,透過陽光能看到內部流動的微光,像捕捉到了一縷陽光。他驚訝地發現,這晶體并不臟,反而異常純凈。
“這是……污染物結晶?”他小心翼翼地將晶體放進樣本袋,心里充滿了難以置信——那些被樹木吸收的PM2.5顆粒和重金屬,竟然被轉化成了這樣美麗的晶體?
這場“結晶雨”持續了整整兩個小時。當最后一片晶體落在地上時,鋼鐵廠的地面已經鋪上了一層薄薄的、閃閃發光的“水晶毯”,在陽光下反射出夢幻般的光澤。
平京市的“湛藍黎明”和“結晶雨”,以光速傳遍了全球。
紐約、倫敦、巴黎……全球各大新聞演播室的屏幕上,都在播放著平京市的畫面:湛藍的天空下,人們歡呼雀躍;巨大的樹木頂端,晶體如雨般飄落。主播們用激動的語氣報道著這一“世紀奇跡”:
“各位觀眾,您現在看到的是中國平京市!就在三天前,這座城市還被重度霧霾籠罩,而現在,它已經迎來了湛藍的黎明!更令人驚嘆的是,一場神秘的‘結晶雨’正在這座城市的西北郊落下……”
“科學家們目前無法解釋這一現象。有專家猜測,這可能與那株突然出現的巨型樹木有關,但這株樹的來源和原理,至今仍是一個謎……”
“這是大自然的自我修復,還是某種未知科技的產物?我們將持續關注……”
網絡上,關于“平京奇跡”的討論已經炸開了鍋。#湛藍黎明##結晶雨##神秘巨樹#等話題迅速沖上全球熱搜榜,相關視頻的播放量在24小時內突破了10億次。有人稱之為“上帝的恩賜”,有人認為是“外星文明的干預”,還有人聯想到了之前世界各地出現的零星“環境異常事件”,猜測這是“地球自身的覺醒”。
在被官方封鎖的鋼鐵廠核心區,調查工作正在緊張進行。
陳鋒站在蒼穹凈化樹巨大的樹干前,仰著頭,久久沒有說話。樹干的直徑已經超過五米,需要十個人才能合抱。樹皮上的鱗片在陽光下泛著金屬般的光澤,用手觸摸,能感受到一種微弱的脈動,像巨人的心跳。
“報告上校,初步檢測結果出來了。”一個穿著白大褂的研究員跑過來,遞上一份報告,“結晶的主要成分是無害的硅酸鹽和少量金屬氧化物,純度極高,幾乎不含任何有毒物質。更重要的是,我們在晶體中檢測到了一種未知的能量殘留……”
“未知能量?”陳鋒接過報告,眉頭皺得更緊。
“是的,這種能量很微弱,但很穩定,有點像……生物電,卻又不同。”研究員的語氣帶著困惑,“還有這棵樹,它的生長速度違背了所有已知的植物學規律,細胞分裂速度是普通樹木的1000倍以上,而且……它似乎能自主調節周圍的環境參數。”
陳鋒沒有說話,只是伸出手,輕輕按在樹干上。他能感受到那種微弱的脈動,透過樹皮傳遞到掌心,帶著一種古老而強大的生命力。這種力量,讓他想起了五年前在西南邊境遇到的那次“異常”——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那種“超越現有科技理解范圍”的特質,如出一轍。
“封鎖范圍擴大到五公里,禁止任何無關人員靠近。”他終于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樣本分析結果直接上報總部,加密等級:最高級。另外,給我調閱所有關于‘植物異常生長’的歷史檔案,尤其是近一年內的。”
“是!”
看著研究員離開的背影,陳鋒再次將目光投向那株參天巨樹。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他的臉上,溫暖而明亮,可他的心里卻升起一絲寒意。
這棵樹,無疑是平京市的“救星”。它驅散了霧霾,凈化了空氣,甚至將污染物轉化成了無害的晶體。但它的力量太強大了,強大到讓人心悸。如果這種力量被濫用?如果它的生長失去控制?如果……有其他人能操控這種力量?
國家安全的弦,在他的心里悄然繃緊。這棵樹,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環境奇跡”,更可能是一種潛在的、足以改變世界格局的“戰略資源”。
而在平京市的中心廣場,林晚晴混在歡慶的人群中,抬頭仰望著湛藍的天空。
陽光灑在她的臉上,暖洋洋的,讓她想起了小時候在鄉下外婆家看到的天空。那時的天也是這樣藍,云也是這樣白,空氣里也有這樣的草木清香。她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向上揚起,眼眶卻有些濕潤。
半個多月的窒息與掙扎,無數個夜晚的焦慮與擔憂,此刻都化作了眼角的淚水。她看到了人們臉上的笑容,聽到了孩子們的笑聲,感受到了那種劫后余生的喜悅——這一切,都與她有關,與她種下的那棵樹有關。
這種隱秘的成就感,像一股暖流,在她的心底緩緩流淌。
但她的目光很快轉向了西北方向,那里是鋼鐵廠的位置,雖然看不到樹木的身影,但她能通過那若有若無的精神連接,感受到蒼穹凈化樹的狀態。
它很累。
這是林晚晴最直觀的感受。樹木的生長速度明顯放緩了,葉片的光澤也不如之前明亮,甚至有一些外圍的枝葉,開始出現微微的卷曲,像是過度勞累后的疲憊。結晶雨的落下,耗盡了它儲存的大量能量。
“謝謝你。”她在心里默默地說,指尖微微顫抖。
廣場上的大屏幕正在播放著關于“結晶雨”的報道,記者拿著一片晶體,興奮地介紹:“……專家表示,這種結晶不僅無害,還可能具有一定的工業價值。如果能破解其形成原理,或許能為全球的污染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林晚晴的心里,卻沒有那么樂觀。她知道,這棵樹的“奇跡”是有代價的,它消耗的能量遠超想象。而隨著它的名聲鵲起,來自各方的覬覦也必然會隨之而來——就像陳鋒上校的目光,銳利而充滿警惕。
她看到有穿著制服的人在廣場上巡邏,目光警惕地掃視著人群;看到新聞里,各國專家在討論“平京模式”,甚至有外國政府已經表態,希望能“分享”結晶樣本和研究數據。
風暴的中心,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洶涌。
她就站在這片風暴的中心,像一個握著秘密的孩子,既為自己創造的奇跡感到自豪,又為即將到來的未知感到不安。
湛藍的天空下,結晶雨的余暉還未散盡,人們的歡呼還在繼續。但林晚晴知道,“湛藍黎明”只是一個開始,而不是結束。那株矗立在城市邊緣的巨樹,和它的“創造者”,都將面臨來自全世界的目光、研究、甚至……爭奪。
她悄悄退出歡慶的人群,朝著與鋼鐵廠相反的方向走去。陽光在她身后拉出長長的影子,影子的盡頭,是那片剛剛重獲新生的、湛藍的天空。
她的腳步堅定,心里卻清楚:屬于她的平靜日子,或許已經不多了。但只要能守護住這來之不易的湛藍,守護住那株為城市帶來希望的巨樹,一切都值得。
黎明已至,而新的挑戰,才剛剛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