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順達”汽修廠彌漫著永恒的機油味和金屬敲擊聲,但對林野而言,這氣味不再是刺鼻的困擾,而是奮斗的味道,是希望的象征。
自從在技能比賽中嶄露頭角,林野在廠里的地位悄然改變。陳老板看他的眼神多了幾分器重,師傅們使喚他時也少了些頤指氣使,多了些指點。那筆沉甸甸的獎金,林野做了精心的分配:一大半寄回了谷底村,用于償還部分債務和補貼爹娘;一小部分,他買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更趁手的基礎工具;剩下的,他小心翼翼地存了起來,那是他準備“回去”的種子基金。
有了稱手的工具,林野學習的勁頭更足了。他不再滿足于只做“遞扳手的小工”。他開始主動請纓承擔一些更復雜的任務:更換剎車片、清洗化油器、調整點火正時……遇到不懂的,他就捧著那本被翻得卷了邊的汽修手冊反復研究,或者厚著臉皮纏著老師傅請教,遞煙、打下手,態度誠懇得讓人無法拒絕。
“林野,過來!這臺車發動機異響,你聽聽看,想想可能是哪的問題?”一位姓張的老師傅開始主動給他出題。
林野立刻放下手中的活,湊到發動機艙前,屏息凝神,仔細分辨著那細微卻異常的“嗒嗒”聲。結合手冊上的知識和平時觀察的經驗,他試探著說:“張師傅,聽著像氣門間隙過大?或者是液壓挺柱有問題?”
張師傅眼中閃過一絲贊許:“嗯,耳朵挺靈。先測測缸壓,再拆開氣門室蓋看看間隙。”
林野興奮地點頭,立刻去拿工具。這種被信任、被賦予責任的感覺,讓他渾身充滿了干勁。每一次成功解決一個疑難雜癥,那種巨大的成就感,都讓他覺得離“學成本事”的承諾更近了一步。
他開始有意識地觀察陳老板如何經營這個小廠,如何與客戶打交道,如何管理配件庫存。他留意到哪些車型的維修需求大,哪些配件利潤空間高。他甚至在休息時,會騎著那輛破舊的二手自行車,在附近幾個街區轉悠,觀察其他汽修店的情況,心里默默盤算著。
一天,一個老客戶送來一輛出了大事故的舊桑塔納,幾乎要報廢。陳老板看著那堆“廢鐵”直搖頭,修理費太高,不劃算。林野卻圍著車子看了很久,眼中閃爍著異樣的光芒。
“老板,”林野鼓起勇氣開口,“這車……發動機和變速箱好像沒大傷?底盤主體結構也還行。要是……要是能便宜收下來,我……我晚上加班,慢慢把它拆了,能用的零件清洗保養好,不能用的當廢鐵賣。說不定……還能賺點?”
陳老板驚訝地看著林野,沒想到這個平時悶頭干活的學徒,竟然有這種“變廢為寶”的想法。他沉吟片刻,覺得可行,風險也不大。“行!你小子有想法!這車我按廢鐵價收了!你弄吧,拆下來的好零件,按市場價一半給你算提成!”
林野大喜過望!這不僅僅意味著額外的收入,更是一次絕佳的實踐和學習機會!從此,那輛破桑塔納成了林野下班后的“專屬項目”。在昏暗的燈光下,他一點點拆卸、清洗、分類、記錄。汗水混合著油污浸透了他的工裝,但他樂此不疲。他感覺自己不是在拆一輛廢車,而是在拆解一個復雜的機器王國,每一顆螺絲、每一根油管,都在向他訴說著機械的奧秘。他的技術,在這種實踐中飛速提升,對汽車結構的理解也日益深刻。
同時,他寫給蘇禾的信,內容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少了初期的沉重和迷茫,多了技術上的心得和對未來的具體規劃:
“蘇禾,今天拆了個化油器,搞懂了它的原理……”
“廠里接了臺進口車,電路真復雜,我畫了張圖,等你來了一起研究……”
“我算過了,再干一年,把技術練得更精,攢點錢,我就回去!咱們的金銀花,加上我的技術,肯定能成!”
“你上次說的那個烘干機,我覺得我們可以……”
他的根,在汽修廠這片充滿油污的土地上,扎得更深了;而心中那顆關于“回去”、關于“共同未來”的種子,也在蘇禾的守望和自身的努力下,悄然萌發,充滿了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