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三云語
下山時荷花裹著云絮飄遠(yuǎn)的模樣,總在我筆記本的紙頁間晃。老李說望月臺的云認(rèn)人,若心里揣著事,它會在某個清晨化成形,往你跟前湊。我原當(dāng)是山間老人的戲言,直到七月初三的霧漫過第七十二級石階——那云不是往平臺淌,是順著石階往上爬,像誰用濕棉絮鋪了條路,腳踩上去軟乎乎的,能聽見云氣被踩出的“沙沙“聲。
平臺上的石桌換了張新竹席,是佳威托人捎來的,席子邊緣還沾著荷塘的泥,老李正用荷葉擦上面的水痕。“昨兒傍晚云托風(fēng)捎信,說今兒有貴客來。“他往石桌上擺粗瓷碗,碗沿印著圈淡綠,是去年荷云浸出的印子,“你看這云,比六月的稠,是特意熬了夜釀的。“
我才要問什么貴客,東邊的云突然裂開道縫,不是被太陽曬開的,是被腳步聲碾開的——那腳步很輕,像踩著云絮走,卻帶著種沉定的響,仿佛每一步都落在實處,又像每一步都飄在云里。云縫里鉆出來個人,穿件月白長衫,袖口沾著點山霧的白,手里捏著片半干的荷葉,倒像是從荷云里走出來的。
“楊先生倒是會挑時候來。“老李起身時,石凳被云氣托著晃了晃,“這云是特意為您溫的,比茶軟。“
那人笑著點頭,把荷葉放在石桌上,葉面上的紋路里還嵌著點云絮。“我在山下就聞見荷香了,原以為是荷塘飄上來的,走近了才知是云在熬荷。“他的聲音像山澗漫過卵石,清潤里帶著沉定,“去年在臺南的蓮池見著朵云,竟帶著這兒的荷味,便知該來走一趟。“
我這才驚覺是楊定一博士。去年在臺北聽他講“全部生命系列“,他說開悟不是攀上山峰,是發(fā)現(xiàn)自己本就站在山頂,當(dāng)時只當(dāng)是比喻,此刻看他站在荷云里,倒真像站在天地的交界,腳下是云,身前是山,身后是漫無邊際的綠。
“您也信云會帶味道?“我摸出筆記本,想把這場景記下來,筆尖剛碰到紙,就被云氣洇出個淡綠的點,倒像是荷葉在紙上落了個印。
他指著石桌上的荷葉笑:“萬物都在說話,就看能不能聽見。您瞧這荷葉,葉尖的水珠總往葉脈聚,不是被重力拉的,是它在把云氣往心里收。人也一樣,開悟不是尋個新東西,是聽見自己心里本就有的聲。“
老李正往砂鍋里添蓮子,聽見這話突然停了手:“楊先生是說,開悟像蓮子燉云?得慢慢熬?“
“熬是自然,可火候得對。“楊定一博士拿起顆蓮子,指腹摩挲著殼上的紋路,“您看這蓮子殼,硬得能硌出牙,可泡在云氣里三天,殼會自己裂開。不是殼變軟了,是它知道該開了。人的心也有層殼,不是靠鑿子敲開的,是等云氣——也就是那份覺察——慢慢浸進(jìn)去,到了時候,殼自己就化了。“
云突然往石桌這邊涌了涌,像是在湊聽。楊定一博士把蓮子放回碗里,云氣立刻漫上去裹住蓮子,倒像是怕被人搶了去。“去年在荷蘭的郁金香花田,見著朵云停在花尖上,停了整整兩個時辰。農(nóng)人說那是花在跟云說心事,其實是云在等花明白:它開得再盛,根還在土里;人跑得再遠(yuǎn),本就在源頭。“
“源頭?“我想起佳威說荷云是荷塘的水汽蒸上去的,倒像是個輪回,“是說人本來就開悟,只是忘了?“
“不是忘了,是被云遮了。“他往東邊指,那里的云正往月牙灣淌,像被誰用木勺舀著送,“您看那云遮著水面,水面就認(rèn)不出自己是水了,只當(dāng)自己是云的影子。可云一散,水面還是水面,連點痕跡都留不下。開悟就是云散的那一刻,不是水面突然變了,是它終于看見自己從來都是水。“
老李把砂鍋架在泥爐上,松針在爐里“噼啪“響,火星子濺到云里,竟被云氣裹著懸在半空,像顆小太陽。“那為啥有人熬了一輩子,云還不散?“
“因為他總在追云。“楊定一博士拿起片荷葉,往上面呵了口氣,水汽立刻凝成朵小云,在葉面上打轉(zhuǎn),“人總以為開悟是個目標(biāo),得往前跑才能著。可您看這云,它就在葉面上,不跑也不躲,您盯著它看,它就化了;您越想抓住,它越往葉縫里鉆。開悟也是這樣,它不在前頭,在后頭——在您轉(zhuǎn)身看見自己本來面目的那一刻。“
我突然想起去年四月,佳威舉著杜鵑往云里送,辮梢的花影落在云里,云竟往她手邊湊了湊。當(dāng)時只當(dāng)是巧合,此刻才明白,那是萬物在呼應(yīng):當(dāng)你不執(zhí)著于“得“,反而處處是“得“。
老漁翁提著魚簍上來時,云正往他斗笠里鉆,像群白魚在搶地盤。“楊先生來得巧,佳威今早在荷塘摘了新藕,說要給云做點心。“他把魚簍往石桌上放,簍底的水混著云氣滴在竹席上,洇出片淡綠的痕,“她還說,藕在泥里長,卻知道往水面鉆,是不是也算開悟?“
“算。而且比人坦誠。“楊定一博士接過老漁翁遞來的新藕,藕節(jié)上還沾著荷塘的泥,泥里裹著點云絮,“藕從不想'我要鉆出水面',它只是順著天性長,該扎根時扎根,該伸展時伸展。人卻總在想'我要開悟',這一想,就把自己困住了——就像您攥著這藕,越用力,藕上的泥越沾手;松開了,泥反而自己掉了。“
他把藕放在荷葉上,云氣立刻漫過來裹住它,像給藕蓋了層白被。“您看這云,它從不想'我要潤藕',可它就在這兒,藕自然就吸了濕。開悟也是這樣,它不是個動作,是個狀態(tài)——像云在山間,像荷在塘里,本來就在,不用費力。“
老李往砂鍋里加了塊冰糖,糖塊在水里打著旋兒化了,甜味混著荷香漫開,云氣里頓時飄著點甜,像誰往云里撒了蜜。“那為啥有人覺得開悟難?“
“因為他把簡單的事想復(fù)雜了。“楊定一博士指著砂鍋里的蓮子,那些蓮子在沸水里翻滾,殼卻漸漸裂開,露出里面的白仁,“您看這蓮子,它裂開不是因為水燙,是因為它知道時候到了。人也一樣,開悟不是解難題,是放下解題的念頭——就像您喝這蓮子湯,不用想'甜不甜',喝了自然知道;開悟也不用想'是什么',到了時候,自然就明白了。“
云突然濃了些,把太陽遮成個淡金的圓,光從云縫里漏下來,在石桌上織出張網(wǎng),網(wǎng)住了幾片荷葉,像給它們鍍了層金邊。楊定一博士的長衫被云氣浸得發(fā)暗,卻透著種通透,像塊浸了水的玉。“我在紐約的實驗室里養(yǎng)過盆荷,總在午夜開花。護(hù)士說它通人性,知道我熬夜,特意開了陪我。后來才明白,它從不管我熬不熬夜,只是該開了就開。人若能像荷這樣,該醒時醒,該睡時睡,不執(zhí)著于'悟',反而時時刻刻都在悟里。“
老漁翁突然笑出聲,指著石桌底下:“您看那只蝸牛,爬了一早上,才挪了半尺,可它殼上沾著云氣,倒像是帶著朵小云在走。“我們低頭看,石桌腿上果然有只蝸牛,殼上的云絮隨著它的爬動輕輕晃,像背著個小世界。
“它比我們懂開悟。“楊定一博士蹲下身,看著蝸牛慢慢爬,“它從不想'我要爬到頂',只是一步一步挪,殼里的云氣也跟著它走。人卻總在急,急著要個結(jié)果,急著要個答案,反而把當(dāng)下的云氣、當(dāng)下的荷香都錯過了。開悟就是停下急,像這蝸牛,知道每一步都是全部,不用往前趕。“
砂鍋里的蓮子湯沸得更歡了,泡沫從鍋蓋縫里擠出來,混著云氣凝成小水珠,滴在竹席上,洇出個個圓斑,像串省略號。老李掀開鍋蓋,清香漫得滿平臺都是,云氣里頓時飄著蓮子的甜、荷葉的苦、還有點山泉水的清。“楊先生嘗嘗?這湯里有云的涼。“
楊定一博士接過粗瓷碗,碗沿的云氣沾在他手指上,像戴了串透明的戒指。“您品這湯,第一口是苦的,第二口是甜的,第三口說不出是什么味,只覺得潤。開悟也是這樣,不是個固定的味,是嘗過所有味后,突然明白:苦也是它,甜也是它,沒有分別,都是本來的滋味。“
我喝了口湯,果然先苦后甜,甜里還裹著點云氣的涼,像把整個七月的晨都含在了嘴里。“那開悟后呢?會不一樣嗎?“
“一樣,又不一樣。“他望著東邊的荷塘,佳威的身影正在荷田里晃,藍(lán)布衫被云氣浸得發(fā)藍(lán),像朵會走的蓮花,“就像這荷云,散了又聚,聚了又散,看著不一樣,其實從來都是那片水汽。開悟后的人,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只是心里的云散了——不是沒云了,是知道云就是云,水就是水,自己就是自己。“
云突然往荷塘那邊退了退,像給佳威讓出路來。她提著竹籃走上平臺,籃里裝著新摘的蓮蓬,蓮蓬上的水珠滾下來,在云氣里連成串,像掛了串水晶。“楊先生果然來了,我今早見荷云往山上涌,就知是您來了。“她把蓮蓬往石桌上倒,蓮子滾出來,在云氣里蹦了蹦,像群白珠子,“我娘說,開悟就像采蓮蓬,得順著莖摸,不能硬拽,不然蓮子會碎。“
“你娘說得對。“楊定一博士拿起顆蓮子,遞給佳威,“就像你往云里送荷花,從不想'云會不會接',只是送了——這就是開悟的狀態(tài):做了,卻不執(zhí)著于做的結(jié)果;在著,卻不執(zhí)著于在的痕跡。“
佳威把蓮子剝開,青綠色的蓮心露出來,她卻沒扔,直接放進(jìn)嘴里嚼,眉頭皺了皺,又舒展開:“苦里有甜呢。就像這云,看著白乎乎的,其實藏著荷的綠、蓮的苦、還有太陽的暖。“
“就是這樣。“楊定一博士的目光落在佳威嚼蓮子的臉上,像在看朵正在開的荷,“開悟不是去掉苦,是在苦里嘗出甜;不是趕走云,是在云里看見光。您看這荷云,它裹著清苦,也裹著清甜,從來沒分開過——人的心也一樣,本就什么都有,不用外求,只消停下來,慢慢品。“
太陽升高時,云開始淡了,像被誰用清水洗過,漸漸透出天空的藍(lán)。楊定一博士要下山了,他把那片半干的荷葉留給我,葉面上的云絮已經(jīng)化成水,在紋路里淌,像寫了行隱形的字。“您看這荷葉,干了也帶著濕的痕;開悟的人,醒著也帶著夢的暖。其實本沒有'開悟'這回事,只有'本來就在'——像云在山,像荷在塘,像您此刻手里的荷葉,從來都在,從未離開。“
他走時,云又往石階上爬,像在給他鋪路。老李望著他的背影說:“這人倒像朵云,來了沒帶啥,走了沒留啥,可石桌上的蓮子湯,突然就更甜了。“
佳威正往云里撒新摘的荷花,花瓣落在云氣里,竟懸著不往下掉,像被云托著跳舞。“楊先生說的,不就是我種荷的道理?“她轉(zhuǎn)過身時,辮梢沾著的云絮落在荷葉上,“荷從不求開悟,可它扎根時是悟,開花時是悟,結(jié)子時還是悟——原來開悟就是好好活著,像荷一樣,像云一樣,像山一樣,啥也不用想,啥也不缺。“
我往筆記本上貼了顆蓮子,殼上的云氣還沒干,透著點青。旁邊寫:“云散了,不是消失了,是變成了荷的露水;開悟了,不是得到了,是發(fā)現(xiàn)自己本就是云,是荷,是整個山間的風(fēng)。“
老李湊過來看,用手指敲了敲蓮子殼:“你聽,是空的。“果然有清脆的響,像云在里面應(yīng)了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