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漫過心泉閣時,荷塘突然起了陣奇異的風。不是穿堂而過的急風,是貼著水面漫來的柔風,風里裹著蓮香,拂過欄桿上的綠藤,藤葉竟簌簌抖落滿階碎光,像誰把星子揉碎了撒下來。
佳威正趴在石桌上數泉眼里的光粒,被這風一吹,發繩上的紅穗突然直挺挺立起來,像只受驚的小雀。“張老師快看!“他指著水榭外的水面,風過處,荷葉紛紛朝同一方向俯身,葉心的露珠滾成串,在水面拼出半闕詞:“風攜舊事來,荷承新雨去“。
阿暖的玉簪在發間輕顫,簪頭的蓮花突然吐出縷青煙,煙在半空凝成支小巧的竹筆。“該添新句了。“她抬手接住竹筆,指尖劃過水面時,激起的漣漪里浮出張素箋,箋上無字,卻洇著圈淡淡的荷香。
老李往青瓷碗里續了些荷花蜜,蜜面晃悠著,映出西天上的晚霞,霞色里竟有個梳雙辮的影子在采蓮。“老婆子又在催了。“他笑著搖頭,指尖沾了點蜜,往素箋上輕輕一點,落下的痕跡竟化作個“念“字。
風突然轉了向,從荷塘深處卷來片枯荷葉,葉邊卷得厲害,像只攥緊的手。我伸手接住時,葉面上的紋路突然亮起金光,竟與祖父留下的那片荷葉完全重合。“是祖父的風。“我輕聲說,素箋上的“念“字突然漫開,暈成片淺黃,像被蜜浸過。
“荷風不識字,偏讀舊年箋。“阿暖握著竹筆在素箋上寫下這句,筆尖劃過的地方,立刻滲出細小的水珠,珠落水面,化作群銀魚,魚尾掃過荷葉,葉背的金線詩紛紛飄落,在水面拼出條金色的路。
佳威踩著金路往荷塘中央跑,每步都踩在葉心的露珠上,水珠炸開時,飛出無數彩蝶,翅上的字連成句:“童心不染塵,步步生蓮紋“。他跑到半路突然停住,蹲下身對著朵半開的蓮苞說話,聲音輕得像風拂過葦葉:“小荷花,你別怕開得慢,我等你。“
苞尖突然顫了顫,吐出顆露珠,珠里浮著行小字:“遲開的蓮,藏著更沉的香“。佳威笑得眼睛彎成月牙,伸手輕輕碰了碰花苞,指尖立刻開出朵小粉荷,荷心的露里,映著他給蝸牛喂蓮心的模樣。
老李沿著金路慢慢走,陶甕里的荷花蜜晃出圈光暈,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與素箋上的“念“字重疊在一起。“當年她總說我走路太慢,“他望著水面上的倒影笑,“原來慢步走,才能看清路邊的花。“話音剛落,腳下的金路突然生出叢叢紫菀,花瓣上的露珠里,都是他與老伴兒并肩慢行的剪影。
阿暖的竹筆在素箋上又添了句:“笛音渡水去,心事逐風來“。玉笛突然從袖中滑出,橫在她唇邊,笛聲漫過荷塘時,所有半開的蓮苞都開始顫動,苞尖的露珠連成串,在水面譜成支無字的曲。
我望著手中的枯荷葉,葉心的露珠突然滾落,落在素箋上,暈出個“悟“字。風卷著笛聲掠過耳畔,忽然想起祖父說過的話:“風是荷的信使,露是心的筆跡。“那些沒說出口的惦念,那些藏在時光里的溫柔,原來都被風收著,被露記著,只等某個荷香漫過心岸的時刻,輕輕遞過來。
“葉載千重憶,風傳一句詩。“我提筆寫下這句,素箋突然騰起片白霧,霧里浮出個青衫身影,正坐在竹榻上給荷葉噴水,正是年輕時的祖父。他手邊的竹籃里裝著剛采的蓮蓬,籃沿貼著張泛黃的紙,上面寫著:“孫兒說愛像糖,其實愛像蓮,苦甜都藏在芯里。“
佳威突然從荷塘中央跑回來,手里捧著顆飽滿的蓮蓬,蓮籽上還沾著新鮮的露水。“張老師你看!“他剝開顆蓮籽塞進嘴里,眉眼瞬間皺成小老頭,“好苦!“可沒等吐出來,又慢慢舒展開,“苦完有點甜。“
阿暖笑著點頭,竹筆在素箋上寫下:“蓮心藏甘苦,一味是人生“。水面突然涌起圈漣漪,漣漪里浮出楊先生的身影,他正坐在王蓮上翻書,書頁間的露珠落在水面,竟化作個個小小的泉眼,每個泉眼里都浮著句詩。
“三句成韻,該悟本真了。“楊先生的聲音順著風飄來,素箋上的字跡突然開始游動,“念““悟““生“三個字連成串,在水面拼出朵金色的蓮。老李伸手去碰花瓣,指尖突然穿過蓮心,觸到片溫潤——是老伴兒常戴的玉鐲,鐲身上的蓮紋正慢慢流轉,轉出圈光暈。
“原來她把念想刻在鐲子里了。“老李的聲音有些發顫,光暈里浮出年輕時的畫面:他蹲在荷塘邊給她洗手鐲,她偷偷把蓮心塞進他嘴里,苦得他直皺眉,她卻笑得直不起腰。“那時總嫌她惡作劇,“老李望著光暈里的笑臉,眼角的皺紋盛著淚光,“如今才懂,苦里藏著多少舍不得。“
佳威突然指著素箋上的金蓮,花瓣上正慢慢浮現新的字:“舍即是得“。他歪著頭想了想,把手里的蓮蓬遞向石縫里的蝸牛:“給你吃,我不吃了。“蝸牛慢慢爬過去,殼上的“陪伴“二字突然亮起,與佳威手背上的小粉荷交相輝映。
阿暖的玉笛再次響起,這次的笛聲里沒有了往昔的孤寂,多了些輕快的暖意。“以前總盼著有人懂我的笛音,“她望著水面上自己的倒影笑,“如今才明白,有人愿意聽,就是最好的懂。“素箋上的金蓮突然落下片花瓣,飄到她的泉眼里,化作只銀鈴,鈴身的字變成了“圓滿“。
我握著祖父的枯荷葉,葉面上的紋路正與素箋上的金蓮漸漸重合。風卷著晚霞漫過水榭,素箋上突然浮出祖父的字跡:“孫兒啊,所謂覺醒,不是看透苦,是嘗過苦后,仍能品出甜;不是忘了痛,是受過痛后,仍愿把暖給別人。“
“荷風渡苦厄,心泉涌暖光。“我寫下這句的瞬間,素箋突然化作只白鳥,銜著金蓮往西天飛去。荷塘里的泉眼齊齊噴涌,泉水在空中交織成張巨大的網,網里的光粒慢慢凝聚,化作無數張笑臉——有祖父的,有老李老伴兒的,有擦肩而過的陌生人的,每張臉上都帶著溫柔的笑意。
佳威的泉眼里飛出只彩蝶,翅上的字變成了“佳威要把甜分給蝸牛“;老李的泉眼里,玉鐲的光暈里浮出支竹籃,籃里的蓮蓬晃出顆顆蓮籽,落在地上都長成了新荷;阿暖的泉眼里,銀鈴的響聲引來了無數彩蝶,蝶翅上的字連成句:“笛音不必求共鳴,自有清風來相和“。
我的泉眼里,祖父的枯荷葉終于化作片新綠,葉心的露珠里,年幼的我正舉著蓮蓬問:“爺爺,愛會消失嗎?“祖父指著天邊的云:“你看那云,散了是霧,落了是雨,藏在荷葉里是露,從來沒消失過啊。“
暮色漸濃時,風突然停了,荷塘里的泉眼慢慢隱入水面,只留下些亮晶晶的水痕。佳威娘挎著竹籃走來,籃里的蓮蓉糕還冒著熱氣,糕面上的蓮心圖案竟在慢慢旋轉,轉出圈圈柔和的光。
“剛在家聽見荷風唱得歡,就知道你們悟了。“她把糕分給眾人,指尖劃過佳威的發繩,紅穗上的小蓮突然落下片花瓣,飄到石縫里的蝸牛殼上,化作顆小小的露珠。“這露啊,“佳威娘望著水面笑,“是天地在說悄悄話呢。“
我咬了口蓮蓉糕,糯米的甜混著蓮心的苦,像極了此刻的心情。抬頭時,見西天的晚霞正慢慢沉進水塘,塘里的倒影里,祖父的身影與楊先生的身影漸漸重合,他們都在笑著說:“愛不是抓住的,是流過的;不是記住的,是活出來的。“
荷塘深處的泉眼還在悄悄涌著,只是不再發出光,化作了最尋常的泉水,滋養著岸邊的新葦。佳威正蹲在泉眼邊,用樹枝輕輕攪動,水面映出他的笑臉,旁邊浮著行小字:“佳威的愛,是把蓮心的甜留給別人“。
阿暖的玉笛放在石桌上,笛孔里滲出細小的水珠,珠落在素箋上,洇出個淡淡的“緣“字。老李把剩下的荷花蜜倒進泉眼,蜜面晃悠著,映出兩個相視而笑的老人,再也沒有年輕與年老的分別。
我把祖父的荷葉標本輕輕夾回筆記本,葉面上的露珠早已滲入紙頁,留下片淺淺的綠痕,像片永不凋零的荷葉。風又起了,這次的風里帶著夜的清涼,拂過心泉閣的欄桿,發出細碎的聲響,像誰在輕聲念詩。
原來所謂重生,不是脫胎換骨,是帶著過往的印記,慢慢活成溫暖的模樣;所謂悟道,不是參透玄機,是在苦甜交織的日常里,學會把心交給風,把念留給荷。就像這荷塘里的泉,無聲無息,卻滋養著歲歲年年的蓮;就像我們心里的愛,平平常常,卻溫暖著朝朝暮暮的路。
夜漸深時,水榭上的燈一盞盞亮起,燈光穿過荷葉,在水面投下細碎的光斑,像撒了滿地的星子。佳威抱著竹簍打哈欠,發繩上的紅穗隨著腳步輕輕搖晃,老李正哼著年輕時的調子收拾陶甕,阿暖的玉笛偶爾發出聲輕響,像在應和遠處的蛙鳴。
這些平凡的聲響混在一起,竟比任何詩都動人。我知道,這場關于愛的悟道,從來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從心泉閣出發,帶著荷風的溫柔,帶著露珠的清澈,把每個平凡的瞬間,都活成心泉涌流的時刻。
就像此刻荷塘里的蓮,不管有沒有人看,都在認真地開;就像我們心里的愛,不管有沒有人懂,都在自然地流。這大概就是荷風要渡給我們的——在歲月里慢慢沉淀,在時光里靜靜綻放,讓每個來過的痕跡,都化作滋養生命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