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房東的古代租賃手冊

第27章當粽子藏著密碼,古鎮的水面比戲臺還熱鬧

第二十七章永吉巷“端午瘋龍舟”:當粽子藏著密碼,古鎮的水面比戲臺還熱鬧

(一)粽葉里的“暗號起義”

端午前五天,永吉巷的碼頭就飄起了粽葉香。張嬤嬤泡的糯米里摻了艾草灰,說是“祖傳秘方,驅蟲還辟邪”;周書生在粽葉上寫滿楚辭,揚言要讓粽子“肚里有詩氣”;王屠戶更絕,把豬肉餡調成了麻辣味,理由是“祖宗劃龍舟得有勁,吃辣才提神”。

誰都沒留意,楊永革從“記憶倉庫”翻出了去年沒吃完的“時空糯米”——這糯米煮不熟,卻能顯影,裹進粽葉里會浮現出奇怪的符號。他本想包幾個“紀念粽”,結果剛把糯米塞進粽葉,那符號就開始扭動,在葉面上拼出一行字:【檢測到“端午祭品異變”!觸發古鎮夏祭任務“永吉巷龍舟密碼戰”!任務要求:讓活人用帶暗號的粽子與“水靈”(河底老物件化成的靈體)交換信息,解開百年前龍舟沉河之謎,獎勵“水陸通吃粽”(活人吃了能水下呼吸,水靈吃了能上岸走三步),解鎖“龍舟記憶投影”(能在水面看見當年沉舟真相)!】

“包個粽子還得玩諜戰?”楊永革正發愣,張嬤嬤的艾草灰粽突然“啪”地掉在地上,粽葉裂開,露出里面的糯米拼成個“逃”字。緊接著,水面冒起個水泡,一只缺了口的舊瓷碗漂上來,碗沿敲著碼頭石:“張老婆子!你男人當年藏的求救信號,就用這艾草灰寫的?害得我們在河底等了三十年!”

張嬤嬤臉一紅,撿起粽子往水里扔:“別瞎說!他當年就是嫌龍舟隊的粽子太淡,才讓我加艾草灰提味!”舊瓷碗接住粽子,碗底突然映出個模糊人影——正是張大爺年輕時的模樣,舉著個粽子對水面喊:“下面的兄弟,船要沉了,快往東邊游!”

周書生的“楚辭粽”更熱鬧。他剛把寫滿“離騷”的粽葉包緊,粽子就自己滾進水里,水面立刻浮起一行行墨字,卻不是楚辭,而是:“不肖孫!你爺爺當年在龍舟上寫的求救信,被你當成楚辭抄了三年!”一只纏著水草的毛筆從水里鉆出來,筆尖蘸著河水,在周書生手背上寫:“看清楚!‘路漫漫其修遠兮’后面,是‘快救我船要翻兮’!”

王屠戶的麻辣粽直接引爆了水面。他把粽子往河里一扔,“咚”的一聲,河底像炸開了鍋,冒出個銹跡斑斑的銅號,號嘴對著他喊:“小兔崽子!你爺爺當年就是用這辣餡粽子當信號彈——扔辣的表示有危險,扔甜的表示安全!你倒好,一鍋全是爆辣,我們還以為你們要炸河呢!”

銅號剛說完,水面“嘩啦”掀起個浪頭,一只斷了槳的木龍舟虛影浮上來,船頭站著個穿著舊隊服的水靈,對著碼頭喊:“別扔粽子了!當年沉船不是意外,是有人在船底鑿了洞!那洞的形狀,就像你們現在包的三角粽!”

(二)龍舟賽前:活人水靈的“跨水域互懟”

端午當天,永吉巷的碼頭比趕廟會還熱鬧。往年的龍舟賽改成了“密碼破譯賽”,活人在岸上包帶暗號的粽子,水靈在水里用老物件傳消息,吵得河里的魚都蹦上岸看熱鬧。

張嬤嬤與舊瓷碗的“信號賬”——張嬤嬤蹲在碼頭邊,把艾草灰粽一個個扔進水里,舊瓷碗在水面轉圈接,碗沿磕得“當當”響:“你男人當年說‘艾草灰要加三錢’,其實是說船底有三個洞!你倒好,今年加了五錢,我們以為洞變多了!”張嬤嬤從籃子里掏出個新粽子:“這次按他說的來,三錢灰,還加了點糖。他當年總說,苦日子里得帶點甜。”舊瓷碗接住粽子,碗里突然飄出張大爺的聲音:“還是老婆子懂我……對了,當年藏的那壇酒,在碼頭第三塊石頭下面。”

周書生與水草毛筆的“暗號戰”——周書生趴在岸邊,用毛筆蘸著墨汁在粽葉上寫字,水草毛筆在水面回應,墨字浮在水上:“你爺爺寫的‘乘舲船余上沅’,其實是說‘船底有漏洞在左邊’!你倒好,寫成‘乘龍舟余競渡’,我們還以為你們要重蹈覆轍!”周書生不服氣,包了個寫著“修正版”的粽子扔下去:“那您看‘漏洞在左三尺兮,速補之’,夠直白了吧?”水草毛筆在水面畫了個對勾,突然寫出行小字:“你寫的字,比你爺爺當年好看。”

王屠戶與銅號的“辣度談判”——王屠戶拎著一串麻辣粽,跟水面的銅號討價還價:“我爺爺說‘辣度要像殺豬刀’,到底是微辣還是爆辣?”銅號“嗚”地響了一聲:“當然是能辣得人跳腳的那種!當年他就是用超辣粽子提醒我們‘情況緊急,得跳船’!”王屠戶把最辣的一個扔過去:“這個夠勁!當年鑿船的是誰?”銅號接住粽子,號管里冒出個虛影:“是鎮上的劉木匠……他賭錢輸了,被對手買通了。”

李貨郎的“糖人粽”最出其不意。他給水里扔了個糖人形狀的粽子,里面包的是芝麻餡,水面立刻浮起兩個糖人水靈,舉著粽子喊:“當年我們在船上吃你爹娘做的芝麻粽,他們說‘芝麻多的那邊是安全路線’!你這粽子芝麻太少,我們差點認錯方向!”李貨郎趕緊又扔了個芝麻堆成小山的:“管夠!當年我爹娘是不是也在船上?”糖人水靈點點頭,突然對著西邊一指:“他們把救生命令藏在西岸的蘆葦叢里了!”

楊永革蹲在碼頭樁旁,看著林小滿包的“記憶粽”——用她爸媽留下的舊布料包的,糯米里摻了曬干的龍舟花。粽子剛入水,水面就泛起漣漪,映出林小滿爸媽年輕時的樣子:兩人坐在龍舟上,媽媽往爸爸嘴里塞粽子,爸爸笑著說“慢點吃,等下劃龍舟有力氣”。林小滿突然捂住嘴,眼淚掉進水里,驚起一圈圈波紋:“原來你們當年也參加過龍舟隊……”

(三)龍舟記憶投影:笑著飆淚的真相

正午的太陽把水面曬得發燙,楊永革突然想起任務提示,對著水面喊:“解開密碼了!當年是劉木匠鑿的船!”話音剛落,水面“唰”地亮起來,像塊巨大的銀幕,開始播放“龍舟記憶投影”。

畫面里,百年前的永吉巷碼頭擠滿了人,龍舟隊整裝待發。張大爺站在船頭,偷偷往張嬤嬤手里塞了個艾草灰粽:“等我贏了,就娶你。”張嬤嬤紅著臉推他:“小心點,聽說對手不地道。”周書生的爺爺蹲在船尾,用毛筆在粽葉上寫著什么,嘴里念叨:“得給岸邊留個暗號,以防萬一。”王屠戶的爺爺舉著個麻辣粽,對隊友喊:“誰要是敢使壞,我用這粽子砸他腦袋!”林小滿的爸媽坐在中間,媽媽給爸爸整理隊服,爸爸笑著說:“放心,我們這船結實著呢。”

比賽開始沒多久,龍舟突然往下沉。張大爺第一個發現船底的洞,大喊:“快扔信號粽!東邊安全!”周爺爺把寫滿暗號的粽子往岸邊扔,王爺爺舉著辣粽子往水里砸,想提醒水下的人。林小滿的爸媽則合力把幾個小隊員推上了救生筏……

水面的投影慢慢淡去,碼頭上沒人說話。張嬤嬤掏出個艾草灰粽,慢慢剝開:“怪不得當年他說‘贏了就娶我’,原來是怕回不來……”周書生把毛筆放進水里,水草毛筆輕輕碰了碰他的筆尖,像在拍他的肩。王屠戶突然站起來,對著水面喊:“我爺爺當年救了三個人,對吧?”銅號“嗚”地響了一聲,像是在點頭。

林小滿看著水面上還沒散的虛影,突然笑了:“我爸媽當年肯定是最勇敢的,你看他們推人時多果斷。”楊永革遞給她一個“水陸通吃粽”:“吃了這個,能在水里待一會兒,說不定能跟他們說句話。”林小滿搖搖頭:“不用了,知道他們當年是英雄,就夠了。”

(四)龍舟上的“水陸聯歡會”

傍晚時分,大家把解開密碼的粽子擺成一排,放在新造的龍舟上,往河中心劃去。水靈們借著粽子的靈氣,一個個顯出身形——張大爺的虛影站在船頭,周爺爺的虛影在船尾寫字,王爺爺的虛影舉著個麻辣粽,林小滿爸媽的虛影并排坐著,像當年一樣。

張嬤嬤把艾草灰粽遞給張大爺的虛影,他接過去,咬了一口:“還是這味……當年沒說完的話,現在說來得及不?”張嬤嬤紅著眼笑:“來不及了,我已經等成老婆子了。”張大爺的虛影撓撓頭:“那我每年端午都來陪你包粽子,行不?”

周書生把硯臺放在船板上,周爺爺的虛影蘸著水寫字,爺孫倆寫的詩在水面上飄:“爺爺寫‘龍舟載思念’,我對‘粽葉裹鄉愁’,怎么樣?”周爺爺的虛影用筆尖敲敲他的頭:“還行,比上次的‘辣條詩’強。”

王屠戶給王爺爺的虛影遞了瓶酒,老爺子一口酒就著麻辣粽,咂咂嘴:“當年要是有這酒,我能把鑿船的小子揍得滿地找牙!”蘇繡娘從旁邊遞過個新做的船帆,上面繡著辣椒圖案:“爺爺,今年的龍舟結實著呢,您放心。”王爺爺的虛影看著船帆,突然笑了:“這丫頭,比你奶奶手巧。”

林小滿坐在爸媽的虛影中間,把“記憶粽”分給他們:“這是按你們留下的方子做的,芝麻放了雙倍。”爸媽的虛影接過粽子,媽媽的聲音輕輕的:“我們小滿長大了,會自己包粽子了。”爸爸的虛影拍拍她的肩:“以后每年端午,我們都在水面上看你劃龍舟。”

楊永革蹲在船尾,看著腦內空間彈出的提示:【“永吉巷龍舟密碼戰”任務完成!“水陸通吃粽”已發放!“龍舟記憶投影”解鎖成功!】WiFi精靈的聲音帶著水汽:【檢測到“歷史和解”氛圍,獎勵永吉巷“歲歲安康”——以后的端午,龍舟只會載著思念,不會載著悲傷。】

返航時,夕陽把水面染成金紅色,龍舟劃過的波紋里,飄著粽葉香和笑聲。張嬤嬤哼著當年的小調,周書生在船板上寫詩,王屠戶和蘇繡娘偷偷討論明年的船帆圖案,林小滿手里攥著半片粽葉,上面還留著芝麻的痕跡。

楊永革望著遠處的古鎮,突然覺得永吉巷的節日真奇妙——清明的辣條里藏著暖,端午的粽子里裹著勇,不管是墳頭的草還是水面的波,都在說同一個道理:那些離開的人,從來沒真正離開,他們就藏在習俗里,躲在味道中,等著我們用思念,把日子過成甜辣味的詩。

明年端午?楊永革笑著往水里扔了個粽子。肯定還會有暗號起義,還會有水靈拌嘴,還會有這滿船吵吵鬧鬧的思念。但那又何妨?只要龍舟還在劃,粽子還在包,這古鎮的夏天,就永遠帶著勇氣和暖意,順著河水,慢慢往下淌。

美麗雅閣210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黄县| 石楼县| 昭苏县| 和顺县| 信宜市| 汉源县| 云林县| 遵化市| 交口县| 星子县| 无锡市| 凤台县| 辉县市| 宁都县| 巴林右旗| 文成县| 陈巴尔虎旗| 阿瓦提县| 汪清县| 万载县| 教育| 松桃| 德阳市| 昌邑市| 金秀| 龙陵县| 雷州市| 交城县| 北流市| 南京市| 桑日县| 寿光市| 龙口市| 崇州市| 启东市| 惠水县| 临江市| 新宁县| 巴马| 济南市| 渭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