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安和“戲鬧會”——驢戲登臺,兔扮花魁,糖豆苗下藏奇寶
芒種剛過,安和縣就像被撒了把“瘋鬧藥”,連空氣里都飄著股沒頭沒腦的熱鬧勁兒。村頭那棵老槐樹,本是個乘涼嘮嗑的地兒,今兒卻被老驢和兔子折騰得像個大戲園子——老驢叼著塊紅布當“戲服”,往身上披得歪七扭八;兔子則捧著個用葫蘆做的“花魁冠”,蹦來蹦去,非要往老驢頭上扣,惹得樹下的學童、村婦笑得前仰后合,連樹上的蟬都扯著嗓子叫,像是在給這場鬧劇喝彩。
這事得從楊安的一個夢說起。前兒夜里,楊安抱著個木頭糖豆睡得正香,突然在夢里大喊“看大戲咯!”,把楊和都吵醒了。董建紅趕緊過來哄,問他夢見啥了,他揉著眼睛說:“夢見老驢戴著官帽唱戲,兔子在臺下賣糖豆,還扔了顆給我!”楊永革在一旁聽了直樂:“這夢倒有趣,明兒讓老驢和兔子給你演一場?”沒成想,這話被趴在窗臺下的老驢聽見了,第二天一大早,它就開始在驢棚里翻箱倒柜,找出張舊草席當“戲臺幕布”,又叼著楊安的木劍,打算當“兵器”。
頭樁熱鬧是“驢戲登臺”。老驢把草席往老槐樹上一掛,用蹄子踩了踩地上的土,算是“劃定舞臺”。它叼著木劍往“舞臺”中間一站,先來了個滑稽的亮相——前蹄抬起,脖子伸長,活像個要出征的將軍,可那紅布“戲服”卻被風吹得直往臉上糊,逗得臺下的學童們哈哈大笑。二柱笑得眼淚都出來了,拍著手喊:“驢大人,您這是唱戲還是打架呀?”老驢像是聽懂了,用木劍指著二柱,“嗷”地叫了一聲,倒像在說“等會兒有你好看”。
這邊老驢剛起了個頭,兔子就挑著它那副“貨郎擔”蹦跶過來了。這回貨擔里沒裝糖豆、瓜子,倒是裝滿了五顏六色的碎布、木釵子,還有個用竹子雕的“花旦臉譜”。它把貨擔往“舞臺”邊一放,用爪子扒出臉譜往自己臉上一扣,又拿起塊紅布往身上一裹,學著戲里花旦的樣子,扭著屁股走了幾步,那小模樣,比戲班子里的角兒還像角兒。胖丫眼睛都看直了,拉著旁邊的小伙伴說:“快看快看,兔子成花魁啦!”兔子聽見了,蹦到胖丫跟前,用爪子往她手里塞了個木釵子,像是在給“戲迷”送禮物。
最讓人笑破肚皮的是“驢兔對戲”。老驢見兔子搶了風頭,可不樂意了,它用木劍指著兔子,嘴里“嗷嗷”叫,像是在向它挑戰。兔子也不含糊,拿起根小樹枝當“水袖”,和老驢對起了戲。老驢喊一聲“呔!何方妖孽,還不速速退下!”,兔子就扭著身子回一句“將軍莫急,小女子這廂有禮了!”,一唱一和,把臺下的人逗得笑得直不起腰。劉老栓笑得捂著肚子,差點把手里的旱煙桿都扔了:“這倆活寶,比城里戲班子演得還熱鬧!”
正演到興頭上,火狐叼著狐貍崽從渠對岸跑過來了。狐貍崽嘴里叼著個用泥巴捏的“小銅鑼”,一到“舞臺”邊,就把銅鑼往地上一放,用爪子使勁敲,“哐哐”的聲音倒是給這場戲添了不少節奏感。老驢和兔子像是受到了鼓舞,演得更賣力了。老驢拿著木劍左劈右砍,兔子則甩著“水袖”上躥下跳,一會兒扮成英雄救美的大俠,一會兒又變成嬌弱可憐的小姐,劇情變得亂七八糟,可臺下的觀眾卻看得津津有味。
晌午頭的日頭越來越毒,曬得人直冒汗,可大伙誰也舍不得走。張屠戶扛著塊剛切好的西瓜往這邊跑,一邊跑一邊喊:“都來吃瓜,解解渴!”說著,就把西瓜往臺下的人手里遞。周員外拎著個大茶壺跟在后頭,里面泡著清熱解暑的菊花茶:“喝口茶,潤潤嗓子!”老秀才搖著蒲扇,笑得眼睛都瞇成了一條縫:“這場戲,可真是開了眼界咯!”
午后,糖豆苗那兒又冒出了新花樣。原是楊和蹲在糖豆苗旁玩,不小心把手里的小鏟子掉進了苗根下的土里。他伸手去挖,結果挖出個用布包著的小盒子。他好奇地打開一看,里面竟是一堆亮晶晶的小玩意兒——有彩色的石頭、貝殼,還有個用木頭雕的小糖豆。老驢和兔子見了,也顧不上唱戲了,都湊過來瞧熱鬧。老驢用蹄子扒拉著盒子里的東西,嘴里“嗷嗷”叫,像是在說“這都是啥寶貝呀”;兔子則用爪子抓起一顆彩色石頭,往自己的貨擔里塞,像是打算把這些寶貝都拿去“賣”。
消息一傳開,村里的人都圍過來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猜測著這些寶貝是哪兒來的。有的說是老驢去年藏的,有的說是兔子從哪個神秘地方找來的,還有的說這是糖豆苗顯靈,給大伙帶來的驚喜。楊永革笑著說:“不管是哪兒來的,這都是咱安和縣的寶貝,大伙一起樂呵樂呵!”說著,他就把盒子里的東西拿出來,分給在場的每個人,讓大家都沾沾這“寶貝”的喜氣。
日頭慢慢往西斜,這場“戲鬧會”也到了尾聲。老驢和兔子累得癱在地上,舌頭伸得老長,可臉上卻掛著滿足的笑容。臺下的觀眾們也意猶未盡,一邊往家走,一邊還回味著剛才的精彩表演。楊安和楊和手里捧著分到的寶貝,興奮得嘰嘰喳喳說個不停。董建紅笑著對楊永革說:“今兒這場戲,可把娃們樂壞了,以后得多來點。”楊永革點點頭:“放心吧,老驢和兔子這倆活寶,保準還能整出更多花樣。”
老驢突然站起來,對著西邊的晚霞叫了一聲,像是在宣布這場鬧劇的圓滿結束。兔子也跟著蹦了起來,叼著顆糖豆往老驢嘴里塞,算是給它的“辛苦費”。楊永革往驢棚里添了把新鮮的草料,對老驢說:“睡吧,驢大人,明兒說不定還有更熱鬧的事兒等著呢。”
遠處的渠水“嘩嘩”地流著,和著蟬鳴、蛙叫,還有人們的歡聲笑語,把安和縣的夜烘得暖烘烘、甜滋滋的。楊永革知道,這日子啊,就得這么瘋著過——驢唱戲,兔扮花,糖豆苗下藏奇寶,娃笑,驢叫,熱鬧,湊在一塊兒,就是安和縣最讓人舍不得的煙火氣,是大伙心里永遠也過不膩的好日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