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廣場舞池的黃昏與沙漠的風
一、廣場上的“老妖精“
傍晚六點的夕陽,把人民廣場的地磚染成了蜂蜜色。楊永革踩著《最炫民族風》的鼓點,手腕一抖,紅綢扇“唰“地展開,像只開屏的孔雀。他身后跟著二十來個大媽,最前排的劉桂香阿姨笑得見牙不見眼,扇子揮得比誰都賣力——不為別的,就為能離楊永革近半尺。
“楊老師,您這身段,說您六十都嫌老!“劉桂香往他身邊湊了湊,香水味混著晚風飄過來,是種甜得發膩的梔子花香。她今年五十八歲,退休前是中學語文老師,老伴走了五年,兒子在外地定居,日子過得像杯沒放糖的豆漿,淡得很。自從三個月前在廣場上見了楊永革,這杯豆漿才算摻了點蜜。
楊永革笑著轉了個圈,紅綢扇在他手里轉出朵花:“劉老師謬贊了,我這是瞎折騰。“他這話半真半假——沒人知道,這“瞎折騰“的身子骨,已經九十九歲了。臉上的皺紋被夕陽熨得淡了些,腰板挺得比廣場上的旗桿還直,跳起舞來,比二十歲的小伙子還利落。
三年前他還在擺修鞋攤,某天收攤路過廣場,被大媽們拉著教了段“探戈“,從此就成了廣場上的“傳奇“。有人說他是退休體操教練,有人猜他是老中醫懂養生,只有楊永革自己知道,他這身子骨,是當年在XJ守邊卡時,被風沙和雪水硬磨出來的。
“楊老師,今晚別走啊,我請您吃夜市。“劉桂香的扇子尖輕輕碰了碰他的胳膊,像片羽毛在撓,“就咱小區門口那家,烤腰子烤得特別香。“
楊永革的扇子頓了頓。他這輩子沒跟誰紅過臉,卻也沒跟誰走得太近。當年那個說“等你攢夠十萬就嫁“的姑娘,在他攢到第九萬九千時,跟著供銷社主任走了,臨走時說:“永革,你這人太悶,日子跟你過,像啃沒腌過的蘿卜。“從那以后,他就把心腌成了咸菜,咸得發苦,卻也耐嚼。
“行啊。“他聽見自己說,紅綢扇的穗子掃過手背,有點癢。
二、夜市攤的秘密
夜市攤的燈泡忽明忽暗,把楊永革和劉桂香的影子投在油乎乎的塑料布上,像兩只挨得很近的螞蚱。劉桂香給他剝了個小龍蝦,油汁濺在她的碎花襯衫上,她也不在意,眼睛亮晶晶地盯著他:“楊老師,您到底是做啥的?我看您手上老繭挺厚,不像練體操的。“
楊永革咬了口烤腰子,孜然的香味混著煙火氣往鼻子里鉆。他這雙手,修過三十年鞋,擰過十年機床,在XJ的戈壁灘上扛過槍,老繭里嵌著的,全是日子的渣子。“以前在工廠上班,后來擺了個修鞋攤。“他說得輕描淡寫,像在說別人的事。
“那您兒女呢?“劉桂香又問,筷子在碗里撥弄著花生,“我兒子在上海,一年就回來一次,跟沒養似的。“
楊永革的筷子停在半空。兒女?他這輩子就沒跟誰紅過臉,更別說談婚論嫁了。當年在邊卡,戰友們都開玩笑說:“永革,你這心是石頭做的,得讓戈壁灘的太陽多曬曬才能化。“后來他回了城,心思全在修鞋攤和床底的鐵皮箱上,日子過得像口深井,黑黢黢的,只有錢的叮當聲能傳出來。
“沒兒女。“他喝了口啤酒,泡沫沾在胡子上,像掛了層白霜,“一個人過慣了。“
劉桂香的眼睛亮了亮,往前湊了湊,桌子腿在地上蹭出刺耳的響:“楊老師,我也是一個人。您看咱......“
“我明天去買房車。“楊永革打斷她,聲音平得像塊板,“去XJ。“
劉桂香的話卡在喉嚨里,像吞了個沒剝殼的花生。“去XJ干啥?旅游啊?“她勉強笑了笑,“我聽說那邊風景好,就是太遠了......“
“不是旅游。“楊永革把最后一口腰子塞進嘴里,油星子濺在他洗得發白的襯衫上,“我想開到塔克拉瑪干去。“
“去那兒干啥?“
“等死。“
三個字像塊冰,扔進了滾熱的夜市攤。旁邊桌的劃拳聲、老板的吆喝聲,突然都遠了。劉桂香的臉一點點白下去,手里的小龍蝦“啪“地掉在桌上,紅色的蝦黃濺在塑料布上,像滴沒擦凈的血。
“您......您開玩笑呢吧?“她的聲音發顫,扇子不知啥時候掉在了地上,“您這身子骨,再活幾十年都沒問題......“
“我今年九十九了。“楊永革掏出煙盒,抖出根煙,卻沒點燃,“活夠了。不想火葬,也不想入土,就想讓沙漠把我蓋了,干凈。“
劉桂香突然就哭了,不是嚎啕大哭,是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噼里啪啦往塑料布上掉,砸出一個個深色的印子。“您咋不早說......“她抹了把臉,手上的油彩混著眼淚,糊得像幅抽象畫,“我還以為......還以為能跟您搭個伴,跳跳廣場舞,逛逛街......“
楊永革沒說話,只是把煙塞回煙盒。他這輩子,欠過錢,欠過情,最欠的,是那句沒說出口的“對不起“。當年姑娘走的時候,他該追上去的,哪怕說句“我再攢攢“;現在劉桂香哭成這樣,他該說句“我不去了“,哪怕是騙她的。
可他啥也沒說。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三、房車里的二十萬
第二天一早,劉桂香揣著個布包,在房車店門口等楊永革。布包鼓鼓囊囊的,是她連夜從存折里取的五萬塊錢——她想,就算不能跟他去,也得幫他把房車弄好點,至少睡得舒服些。
楊永革來得比她還早,穿著件洗得發白的軍綠色外套,背上的補丁是他自己縫的,針腳比小姑娘繡的還齊整。他正跟銷售砍價,指著輛白色的二手房車說:“這水箱太小,我要能裝兩百升的;太陽能板也得換,最少三百瓦的,不然不夠用。“
“楊老師。“劉桂香走過去,把布包往他手里塞,“這錢您拿著,換個新的......“
“不用。“楊永革把布包推回去,指節泛白,“我攢的錢,夠了。“他床底的鐵皮箱里,碼著整整兩百萬,是他從十八歲開始,一分一分攢的。當年在邊卡,每月津貼八塊,他能存七塊五;擺修鞋攤時,五毛錢的縫補費,他能攢四毛。這些錢,像他的影子,跟了他一輩子,現在終于能派上用場了。
劉桂香沒再堅持,只是幫他盯著銷售驗車。她摸了摸房車的方向盤,塑料套子有點磨手,像楊永革手上的老繭。“這床夠寬不?“她敲了敲后排的臥鋪,“您老骨頭,得睡軟和點。“又拉開冰箱,“這冰箱太小,放不了多少肉,您得多備點罐頭......“
楊永革看著她忙前忙后,像個要送兒子遠行的媽,突然覺得眼睛有點澀。他從口袋里掏出張銀行卡,塞進她手里:“這里面有二十萬,密碼是你生日。“
劉桂香的手猛地一抖,銀行卡掉在腳墊上,像片銀色的葉子。“您這是干啥!“她的聲音又帶了哭腔,“我不要您的錢......“
“拿著。“楊永革彎腰撿起卡,又塞進她手心,這次攥得很緊,“我用不上了。您買點好吃的,跳廣場舞時別總穿那雙舊鞋,磨腳。“
他沒再說別的,轉身鉆進駕駛室,發動了房車。引擎“轟隆“一聲,像頭剛睡醒的老黃牛。劉桂香站在原地,看著房車的尾燈越來越小,直到變成個小紅點,消失在路的盡頭。她手里的銀行卡被攥得發燙,像塊燒紅的烙鐵。
后來她才知道,那天楊永革沒直接開去XJ。他繞到了她兒子的小區,把她的退休金存折和那二十萬的銀行卡,一起放在了保安室,附了張紙條:“好好照顧你媽,她喜歡跳廣場舞,多陪她跳跳。“
四、沙漠里的抹布
半個月后,塔克拉瑪干邊緣的沙漠。
楊永革把房車停在一座廢棄的烽火臺旁。這里他熟——七十多年前,他就在這附近守邊卡,夜里抱著槍看星星,沙子能吹進眼睛里,凍成冰碴子。現在的沙子還是那么細,陽光把它們曬得燙腳,踩上去像踩在剛出鍋的小米飯上。
他從房車里拿出件軍綠色的舊棉襖,是當年守邊卡時穿的,棉花都板結了,卻還帶著股風沙的味道。他換上棉襖,又從床底摸出個鐵皮盒子,里面是張泛黃的照片:年輕的他穿著軍裝,旁邊站著個梳麻花辮的姑娘,笑得露出兩顆小虎牙——是當年說等他攢夠十萬的那個。
“我來了。“他對著照片笑了笑,皺紋擠在一起,像朵干了的菊花,“你說要來看沙漠,我帶你來看看。“
他把照片放在烽火臺的磚頭上,自己則躺在旁邊的沙地上。沙子有點燙,透過棉襖烙在背上,像有人在給他暖身子。天上的云走得很慢,像老太太在廣場上散步;遠處的風“嗚嗚“地吹,像在哼他當年聽的軍歌。
挺好的,他想。就這么睡過去,比在醫院插滿管子強。
迷迷糊糊間,他聽見風里傳來“沙沙“聲。睜眼一看,房車的擋風玻璃上落了層沙,像蒙了層黃布。楊永革皺了皺眉——他這輩子最見不得東西臟,修鞋時哪怕有根線頭沒剪,都得返工。
“等會兒再死。“他嘀咕著坐起來,拍了拍屁股上的沙,從房車里摸出塊抹布,“得把車擦干凈。“
他蘸了點水箱里的水,慢慢擦著玻璃。沙子混著水,在玻璃上劃出一道道印子,像誰在上面寫甲骨文。風突然大了起來,卷著沙粒打在他臉上,有點疼。他抬頭看了看天,剛才還藍汪汪的天,不知啥時候被烏云罩了,黑得像塊燒過的炭。
“這天氣......“他剛想鉆進房車躲躲,突然覺得天旋地轉。腳下的沙子像開了鍋,咕嘟咕嘟地冒泡泡;房車像被一只大手抓住,猛地往上提;他手里的抹布“呼“地飛了出去,打著旋兒鉆進了風沙里。
他想喊,卻被沙子堵住了嘴;想抓點啥,卻只抓住一把滾燙的沙。最后一眼,他看見房車的輪胎離了地,像艘在浪里顛簸的船——然后,啥也看不見了。
五、石器時代的“鐵房子“
不知過了多久,楊永革被一陣尖叫吵醒。
不是風聲,是人的聲音,尖尖的,像被踩了尾巴的貓。他掙扎著坐起來,發現自己還攥著那半塊抹布,身上的軍綠色棉襖沾滿了濕乎乎的泥——不是沙漠的沙,是帶著腐葉味的黑泥。
他抬頭一看,差點把舌頭咬下來。
眼前是片茂密的原始森林,樹粗得要三個人才能抱過來,藤蔓像蛇一樣纏在樹干上,垂下來的果子紅得像滴血。而他的房車,正歪歪扭扭地停在一片空地上,車身撞在塊巨石上,凹進去一塊,擋風玻璃碎了一半,卻還頑強地亮著示廓燈,像只受傷的眼睛。
最讓他頭皮發麻的,是空地周圍站著的人——不,說是“人“都有點勉強。他們裹著亂七八糟的獸皮,頭發像枯草一樣堆在頭上,手里舉著磨得尖尖的石斧和木棍,眼睛瞪得像銅鈴,嘴里“嗷嗷“地叫著,像是在喊“怪物“。
楊永革這才發現,自己的軍綠色棉襖在這群人里,像團燒起來的火,扎眼得很。他下意識地摸了摸口袋,老花鏡還在,就是鏡片上沾了泥。
“都別動!“他清了清嗓子,聲音在林子里回蕩,帶著點沙啞。這是他當年在邊卡訓新兵的嗓門,能穿透風沙。
那群“原始人“果然停住了,只是叫得更兇了,有個舉石斧的壯漢往前邁了一步,肌肉塊子在獸皮下突突跳,像頭要撲過來的熊。
楊永革心里也發怵——他這輩子跟釘子、螺絲、鞋底打交道,沒跟拿石斧的人打過交道。但他臉上沒露出來,只是慢慢站起來,拍了拍棉襖上的泥:“這是我的車,不是怪物。“
沒人理他,“嗷嗷“聲更響了。
這時,人群里擠出來個老頭。他比別人高點,頭上插著根羽毛,臉上畫著紅一道白一道的花紋,手里拄著根刻滿了道道的木杖,看起來像個頭領。他盯著房車看了半天,又指了指楊永革,嘴里吐出一串誰也聽不懂的音節,像烏鴉叫。
楊永革沒聽懂,但他看懂了老頭眼里的東西——不是害怕,是好奇,像他小時候第一次見手電筒,想知道那光到底藏在啥地方。
他突然想起自己房車里的東西:工具箱里的扳手、鐵砧子,床底下的《五金手冊》和《詩經》,還有冰箱里沒吃完的半袋小米......
這些在現代扔了都沒人撿的破爛,在這兒,好像成了寶貝。
風穿過森林,吹得房車的碎玻璃“叮叮“響。楊永革看著那群舉著石斧的原始人,又摸了摸手里的半塊抹布,突然覺得,自己這“等死“的計劃,怕是要黃了。
至少,得先教會他們“這玩意兒叫房車,不是神“,再死不遲。
他把抹布塞進兜里,朝著那頭領老頭,慢慢舉起了手——不是投降,是想比劃著說:“別叫了,我給你們看看啥叫鐵。“
夕陽透過樹葉的縫隙照下來,把他的影子投在泥地上,長長地,像條剛從沙漠里爬出來的蛇,卻帶著點不服輸的勁兒。
第一章沙漠終點的石器時代(續)
六、火與鐵的威懾
楊永革舉著雙手僵持了半晌,直到那頭領老頭的木杖往地上一頓,“嗷嗚“喊了聲,那群舉石斧的原始人才稍稍退了退,卻依舊圍成個圈,像群盯著獵物的狼。他這才松了口氣,后背的汗把軍綠色棉襖浸得發沉——九十九歲的人了,這輩子還是頭回被人當怪物圍堵。
“別緊張。“他一邊說一邊往房車挪,手指摸到車門把手時,心里踏實了些。這車門是他親手改裝的,鋼板厚得能擋住小口徑子彈,當年守邊卡時練的警惕性,到現在還沒丟。
拉開車門的瞬間,原始人們又“嗷嗷“叫起來,有幾個膽小的甚至往后縮了縮,像怕那“鐵房子“突然張嘴吃人。楊永革沒管他們,彎腰從副駕摸出個打火機——這是他修鞋攤用了十年的老伙計,黃銅外殼磨得發亮,打出來的火苗又穩又旺。
他攥著打火機走到空地上,撿了堆干樹葉和細枝,堆成個小金字塔。原始人們的目光全黏在他手上,看著那小鐵疙瘩在他掌心轉來轉去,沒人敢出聲。
“看好了。“楊永革按下打火機,“噌“的一聲,火苗竄了起來,舔著干樹葉,“噼啪“響著燃起小簇火焰。
圍觀眾人瞬間炸了鍋。有個穿虎皮裙的壯漢舉著石斧就想劈過來,嘴里喊著誰也聽不懂的詞,像是在罵“妖術“;那頭領老頭卻突然舉起木杖攔住他,眼睛瞪得溜圓,死死盯著那簇火苗,手背上的青筋突突直跳。
楊永革心里有數了。這部落怕是缺火缺得厲害——看他們臉上的煙灰就知道,平時估計得靠保存天然火種過日子,遇上雨天就只能吃生肉。他故意把打火機湊近火堆,讓火苗燒得更旺,又添了幾根粗柴,很快就燃起半人高的火堆,熱浪撲得人臉發燙。
“這叫火。“他指了指火堆,又晃了晃打火機,“這玩意兒能生火,比鉆木取火快十倍。“
沒人懂他在說啥,但火堆的溫暖是真的。有個抱著孩子的女人悄悄往前挪了挪,孩子被火光照得咯咯笑,伸手想去抓火苗,被女人一把按住,卻沒再后退。
楊永革突然想起自己房車里還有半箱酒精——本來是準備清潔房車零件的。他轉身回車里拎出酒精瓶,擰開蓋子往火堆里倒了點,“轟“的一聲,火苗猛地竄起丈高,嚇得原始人們集體后退三步,有幾個甚至“撲通“跪了下來,對著火堆磕頭。
“這還不算啥。“楊永革心里憋著股勁兒——當年在邊卡,連長說他“蔫兒壞“,看著悶,真較起勁來比誰都橫。他又回車里翻出工具箱,拎出把锃亮的扳手,這是他修鞋時擰鞋釘用的,鉻釩鋼材質,硬得很。
他走到剛才舉石斧的虎皮裙壯漢面前,把扳手遞過去:“試試?“
壯漢猶豫著接過扳手,入手的沉墜感讓他愣了愣。這玩意兒比他的石斧輕,卻亮得能照見人影,邊緣鋒利得像野獸的牙。他試著往旁邊的樹干上敲了敲,“當“的一聲脆響,樹皮應聲裂開道口子,比他的石斧管用多了。
“這叫鐵。“楊永革指了指扳手,又指了指房車,“我那鐵房子里,比這厲害的玩意兒多著呢。“
虎皮裙壯漢突然“嗷“地叫了聲,對著楊永革比劃著彎腰,像是在行禮。周圍的原始人也跟著學,有幾個還把石斧往地上放,氣氛明顯緩和了。那頭領老頭拄著木杖走過來,圍著楊永革轉了兩圈,突然用木杖在他胸口輕輕敲了敲,嘴里吐出個詞:“神......火......“
楊永革樂了。管他叫啥,至少暫時不用被石斧劈了。
七、鐵房子的巡游
當天傍晚,楊永革做了個大膽的決定——開房車在部落廣場轉一圈。
這廣場其實就是片稍微平整點的空地,中間有塊磨得發亮的大石頭,像是他們議事的地方。楊永革發動房車時,引擎的“轟隆“聲嚇得幾只鳥撲棱棱飛起來,原始人們又開始“嗷嗷“叫,卻沒人敢再靠近。
“坐穩了。“他對著空氣嘀咕了句,掛擋,松手剎,房車緩緩往前挪。輪胎碾過草地上的石子,發出“嘎吱“聲,像頭笨拙的鐵牛在散步。
最開始是幾個半大的孩子,好奇地跟著房車跑,伸手想去摸輪胎,被大人一把拽住。跑著跑著,大人們也跟了上來,從最初的驚恐,慢慢變成了好奇,最后竟有人跟著房車的節奏拍手,嘴里還哼著不成調的調子,像在給這鐵房子伴奏。
楊永革故意把車速放慢,在廣場上繞了個圈。路過那頭領老頭身邊時,他還按了下車喇叭,“嘀嘀“兩聲,嚇得老頭手里的木杖都掉了,卻也跟著人群咧開嘴笑,露出沒剩幾顆牙的牙床。
房車的示廓燈在暮色里閃著,像兩顆會跑的星星。楊永革從后視鏡里看,只見黑壓壓的人群跟著房車移動,火把的光在他們臉上晃來晃去,映出一張張又驚又喜的臉。他突然想起人民廣場的廣場舞——當年他帶著大媽們轉圈時,大概也是這光景,只不過現在的“舞伴“換成了原始人,伴奏換成了引擎聲。
轉完第三圈,他把房車停回原地,剛熄火,就有個梳著麻花辮的姑娘湊過來,怯生生地往車窗里看。這姑娘看著十五六歲,獸皮裙上別著串獸牙,眼睛亮得像剛淬過火的鐵。她指著方向盤上的喇叭按鈕,又指了指自己的嘴,像是想學那“嘀嘀“聲。
“這叫喇叭。“楊永革按了下按鈕,“嘀“的一聲,姑娘嚇得往后跳了跳,卻又立刻湊回來,咯咯地笑,露出兩顆小虎牙。
這時,頭領老頭被眾人簇擁著走過來,手里捧著個陶罐,罐子里盛著些暗紅色的液體,看著像血,卻飄著股果香。他把陶罐舉到車窗邊,對著楊永革比劃著喝酒的動作。
楊永革猶豫了下,還是接過來喝了口。有點酸,有點澀,還有點甜,像是野葡萄釀的酒。他咂咂嘴,對著老頭豎了個大拇指——這手藝,比他年輕時在邊卡喝的地瓜燒強多了。
老頭見他喝了,笑得眼睛瞇成條縫,突然轉身對著人群喊了句,眾人立刻安靜下來。他指了指楊永革,又指了指天空,然后說出個清晰的詞:“陽......“
楊永革愣了愣。陽?是說他像太陽?
旁邊的麻花辮姑娘突然指著太陽落下的方向,又指了指他,也跟著說:“陽......“
他這才反應過來,老頭是在給他起名字。在這沒有文字的部落里,名字大概就是最直白的象征——他帶來了火,像太陽一樣暖,所以叫“陽“。
“行,我叫陽。“他對著老頭笑了笑,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太陽,“陽。“
老頭滿意地點點頭,舉起木杖往地上一頓,人群立刻歡呼起來,圍著房車跳起舞,嘴里喊著“陽“,喊著“火“,聲音震得森林都在晃。
楊永革靠在座椅上,看著窗外狂歡的人群,突然覺得這趟“等死之旅“,好像跑偏了。但他沒太反感——至少,比在沙漠里孤零零凍死強。
八、千瘡百孔的部落
狂歡到后半夜才散。楊永革把房車后座收拾出來當床,剛躺下,就聽見有人敲車門。他抄起扳手警惕地坐起來,卻看見麻花辮姑娘舉著火把站在車外,身后跟著那頭領老頭。
“有事?“他降下車窗,冷風灌進來,帶著股松脂的香味。
老頭沒說話,只是讓姑娘遞進來塊獸皮。獸皮上用炭畫著些歪歪扭扭的圖案:一群拿著石斧的人,追著另一群人砍;一個大大的圓圈,里面畫著很多小人,旁邊一個小圓圈,里面只有幾個小人;最后是個猙獰的鬼臉,旁邊畫著把滴血的石斧。
楊永革看懂了。這是在說部落的歷史——他們以前人很多,后來被別的部落打了,人越來越少,現在還在被那個“鬼臉部落“欺負。
“他們很厲害?“他指著鬼臉圖案問。
老頭點點頭,臉上的笑容沒了,眉頭皺得像塊老樹皮。他伸出三根手指,又指了指遠方,嘴里“嗚嗚“地叫著,像是在說那部落有三股勢力,離得不遠。
麻花辮姑娘突然拉了拉楊永革的衣袖,指著獸皮上的小圓圈,又指了指自己,眼淚在眼眶里打轉。
楊永革心里一沉。這部落現在怕是只剩千把人了,剛才看著熱鬧,其實都是老弱婦孺,能打的壯丁沒幾個——難怪見了他的打火機和扳手,又是怕又是敬,怕是把他當成了救命稻草。
他想起自己守邊卡的時候,連隊里也總說“弱國無外交“,放在部落里,就是“弱族被人欺“。當年他們連守著百公里的邊防線,就靠著“人在陣地在“的狠勁,才沒讓越境的人討到便宜。
“我幫你們。“楊永革突然說,聲音在夜里有點發飄,卻很堅定,“我教你們煉鐵,教你們做武器,教你們怎么打勝仗。“
老頭和姑娘都愣住了,像是沒聽懂。
楊永革指了指房車工具箱的方向,又做了個揮斧頭的動作:“鐵,比石斧厲害。我教你們做鐵斧,鐵刀,讓他們不敢再來。“
老頭的眼睛突然亮了,像被點燃的火把。他“撲通“一聲跪在車窗外,對著楊永革連連磕頭,額頭撞在地上“咚咚“響,像是在感謝山神。麻花辮姑娘也跟著跪下來,火把的光在她臉上晃,映出滿臉的淚,卻是笑著的。
楊永革趕緊讓他們起來,心里卻翻江倒海。他這輩子最怕欠人情,現在這部落把他當神,他要是撒手不管,怕是到了地下都不安生。
“不過我有條件。“他看著老頭,“你們得聽我的,讓干啥干啥,不能瞎搗亂。“
老頭拼命點頭,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人群散去的方向,像是在說“全聽你的“。
楊永革躺回后座,卻怎么也睡不著。他摸出枕頭下的《五金手冊》,借著月光翻了翻,看到“簡易煉鐵爐“那一頁時,突然笑了——當年學鉗工的時候,他最煩這些理論知識,沒想到老了老了,竟要靠這個活命。
窗外的風還在吹,遠處傳來幾聲狼嚎,卻沒那么嚇人了。楊永革想起劉桂香,不知道她現在是不是在廣場跳舞,有沒有穿上新鞋。他掏出那張姑娘的照片,對著照片說:“你看,我又要管閑事了。你說我這脾氣,是不是改不了了?“
照片上的姑娘笑著,像是在說“改不了才好“。
九、第一課:磨石頭的學問
第二天一早,楊永革就開始了他的“軍訓“。
他讓頭領老頭召集了部落里所有能打的壯丁,大概有一百來號,個個站得歪歪扭扭,手里的石斧磨得倒是挺亮,就是斧刃歪得像月牙。
“先練這個。“楊永革從房車工具箱里拿出把銼刀,這是他修鞋時打磨鞋釘用的,鋒利得很。他撿起塊拳頭大的鵝卵石,往地上一放:“看著,怎么把這石頭磨成能用的武器。“
壯丁們都湊過來看,虎皮裙壯漢擠在最前面,眼睛瞪得溜圓。
楊永革握著銼刀,對著鵝卵石的邊緣來回打磨,動作不快,卻很穩。石屑簌簌往下掉,很快就在石頭邊緣磨出個鋒利的斜面。“看見沒?“他舉起石頭,對著陽光照了照,“刃要直,要薄,這樣砍下去才有力道。你們的石斧為啥砍不動大樹?就是因為刃太鈍,像老太太的鞋底子。“
壯丁們聽得似懂非懂,卻都學著他的樣子,撿起石頭和石片打磨起來。一時間,廣場上全是“沙沙“的磨石聲,像群老鼠在啃東西。
楊永革挨個檢查,看見誰磨得歪了,就拿過他的石頭示范:“這邊再磨磨,對,用力要勻,別跟跟石頭有仇似的。“他教得認真,忘了自己是來等死的,也忘了這是在石器時代——就像當年在工廠帶徒弟,總怕他們學不會。
麻花辮姑娘不知啥時候湊了過來,手里拿著塊磨得還算像樣的石片,怯生生地遞給他看。這姑娘手巧,石片的刃磨得又直又薄,比那些壯漢磨得強多了。
“不錯。“楊永革點點頭,從兜里摸出顆水果糖——這是他昨天在房車角落找著的,大概是買東西時送的,包裝紙都泛黃了。他剝開糖紙,把糖遞給姑娘:“獎勵你的。“
姑娘把糖放進嘴里,眼睛瞬間瞪得溜圓,大概是從沒嘗過這么甜的東西。她含著糖,臉頰鼓鼓的,像只偷吃東西的小松鼠,突然對著楊永革鞠了一躬,嘴里含糊地說:“謝......謝......陽......“
楊永革愣了愣。這是他來部落聽到的第一句“謝謝“,雖然說得磕磕絆絆,卻比任何歡呼都讓他心里暖。
中午休息時,有個瘸腿的老頭拄著拐杖過來,對著楊永革比劃著,像是要帶他去個地方。楊永革跟著他往森林深處走,走了大概半里地,看見個隱蔽的山洞。
山洞里堆著些東西:生銹的箭頭,斷了柄的鐵刀,還有幾塊黑黢黢的礦石——楊永革一眼就認出來,是赤鐵礦。
“你們以前有鐵?“他拿起那塊斷刀,刀身銹得厲害,卻能看出是鍛造過的,比他的扳手差遠了,卻比石斧強。
瘸腿老頭點點頭,指著鐵刀,又指了指遠方,然后做了個砍人的動作,最后指了指自己的腿,眼淚掉了下來。
楊永革明白了。這部落以前大概也有過會煉鐵的人,后來被別的部落打了,鐵匠死了,煉鐵的手藝也斷了,瘸腿老頭的腿就是那時候被砍傷的。
“別哭了。“他拍了拍老頭的肩膀,拿起那塊赤鐵礦,“有這玩意兒,我就能給你們練出好鐵來。比這刀厲害十倍。“
老頭看著他手里的礦石,又看看他,突然笑了,像個得了糖的孩子。
十、鐵與血的承諾
回到廣場時,楊永革心里已經有了譜。他讓壯丁們分成兩隊:一隊去山洞搬運鐵礦石,一隊去撿干柴和黏土——黏土能做煉鐵爐的爐膛,這是《五金手冊》上說的。
虎皮裙壯漢自告奮勇帶第一隊,臨走時還拍了拍胸脯,像是在保證“完不成任務提頭來見“。楊永革挺滿意這壯漢的勁頭,把自己的扳手借給了他:“用這個撬石頭,比你的石斧管用。“
壯漢接過扳手,激動得臉都紅了,對著楊永革行了個不倫不類的禮,帶著人鉆進了森林。
剩下的壯丁跟著麻花辮姑娘撿黏土。姑娘不知從哪兒找了個木框,教大家把黏土和沙子按比例混合,再加水揉成泥團,說這樣的黏土更結實。楊永革看著她指揮眾人干活,有條不紊的樣子,突然覺得這姑娘比頭領老頭更像個當家人。
“你叫啥?“他走到姑娘身邊問。
姑娘愣了愣,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天上的星星,說:“星......“
“星。“楊永革點點頭,“好名字。“
星笑了,露出小虎牙,手里的泥團揉得更起勁了。
傍晚時分,第一爐鐵礦石終于準備好了。楊永革照著《五金手冊》上的圖紙,指揮壯丁們用黏土和石塊搭了個簡易的煉鐵爐,爐膛里堆滿鐵礦石,外面裹著厚厚的干柴。
“點火!“他一聲令下,星把火把扔進爐膛,楊永革又往里面倒了點酒精,火苗“轟“地竄起來,舔著鐵礦石,發出“噼啪“的響聲。
原始人們都圍在爐邊,大氣不敢出,眼睛死死盯著爐膛,像是在看一場決定命運的儀式。頭領老頭拄著木杖站在最前面,手心里全是汗。
楊永革也緊張。他這輩子修過鞋,擰過機床,就是沒煉過鐵。要是煉不出鐵來,別說幫他們打勝仗,怕是連自己這“火神“的名頭都保不住。
第一章沙漠終點的石器時代(續)
十、鐵與血的承諾(續)
“得鼓風。“他突然想起書上說的,煉鐵最關鍵的是溫度,光靠柴火燒不化鐵礦石,必須得有持續的風力供氧。
他扭頭看向人群,指著房車的備用輪胎——那是他特意多備的全尺寸備胎,橡膠還帶著新胎的紋路。“把那個拿過來。“他對著壯丁們比劃,“還有工具箱里的軟管,紅色那根。“
虎皮裙壯漢剛帶著人從山洞回來,聽見這話趕緊指揮兩個小伙子去搬輪胎。星則機靈地鉆進房車,很快拖著根三米長的紅色軟管跑出來,軟管上還沾著點機油,是他上次換機油時剩下的。
楊永革蹲在煉鐵爐旁,腦子里飛速回憶《五金手冊》上的“簡易鼓風裝置“示意圖。他讓壯丁把輪胎豎起來,用石斧在側面鑿了個小孔,剛好能插進軟管的一端;又讓兩個人按住輪胎兩側,自己則把軟管的另一端對準煉鐵爐的進風口,用黏土把接口糊死,防止漏氣。
“像這樣。“他示范著往輪胎上踩了一腳,輪胎被壓扁的瞬間,一股氣流順著軟管沖進爐膛,火苗“呼“地竄高半尺,顏色從橘紅變成了刺眼的白。
“嗷!“人群里爆發出一陣歡呼,比昨天看房車轉圈時還激動。壯丁們立刻明白了,爭先恐后地往輪胎上踩,有的用腳,有的用石錘輕輕砸,氣流源源不斷地涌進爐膛,煉鐵爐的溫度肉眼可見地升高,連周圍的空氣都變得滾燙。
楊永革盯著爐膛里的鐵礦石,只見那些黑黢黢的石頭慢慢變紅、變軟,最后熔成一灘暗紅色的鐵水,像剛熬好的糖漿,在爐膛底部咕嘟咕嘟冒泡。
“成了!“他心里一松,差點癱坐在地上——九十九歲的人,折騰了大半天,骨頭縫里都透著累。但他臉上沒露出來,只是對星說:“拿模具來。“
星早就準備好了。她不知從哪兒找了塊平整的石板,用石刀在上面刻了個斧頭形狀的凹槽,旁邊還擺著幾塊光滑的鵝卵石,像是準備用來捶打鐵水。
楊永革用根粗木棍伸進爐膛,小心翼翼地把鐵水引到石板的凹槽里。鐵水遇冷,很快凝固成一把斧頭的形狀,雖然邊緣還很粗糙,卻已經能看出是把鐵斧,比他們手里的石斧亮得多,沉得多。
“還得淬火。“他想起老鉗工教的,把剛成型的鐵斧扔進旁邊盛滿冷水的陶罐里。“滋啦“一聲,白煙騰起,鐵斧表面瞬間蒙上一層青黑色的光澤,硬度憑空增加了幾分。
當他把這把帶著水汽的鐵斧遞給虎皮裙壯漢時,壯漢的手都在抖。他試著往旁邊的樹干上砍了一下,“噗嗤“一聲,樹干應聲裂開道深口,比石斧的威力大了不止十倍。
“神!真神!“壯漢舉著鐵斧,對著人群大吼,眼里的光比爐膛里的火苗還亮。
頭領老頭拄著木杖走過來,突然對著楊永革跪了下去,額頭重重地磕在地上。這次,沒人跟著跪,因為老頭抬起頭時,眼里沒有了之前的敬畏,多了些別的東西——是信任,是把整個部落的命都交出去的決絕。
“陽......保......“老頭指著遠方,又指了指部落的老弱婦孺,嘴里反復念叨著這兩個字。
楊永革聽懂了。他要保這個部落,保這些把他當神的人,保這把剛煉出來的鐵斧能護住他們的家園。
他接過鐵斧,舉過頭頂,對著人群喊道:“從今天起,我教你們煉鐵、做武器、練陣仗!誰敢來欺負你們,就用這鐵斧劈了他的腦袋!“
他的聲音在廣場上回蕩,帶著當年守邊卡時的狠勁。壯丁們舉著石斧,跟著他大吼,吼聲震得樹葉簌簌往下掉,連森林里的鳥都被驚飛了。
星站在人群里,看著舉著鐵斧的楊永革,突然覺得這個叫“陽“的老頭,比天上的太陽還讓人踏實。她悄悄從懷里掏出塊東西,是昨天楊永革給的那顆水果糖的糖紙,被她小心地疊成了個小方塊,藏在獸皮裙的口袋里,像藏著個秘密。
十一、第一課:隊列與鐵律
接下來的日子,楊永革把廣場當成了訓練場。
他按照當年在邊卡訓練新兵的法子,先教壯丁們站隊列。“挺胸!收腹!眼睛看前面!“他扯著嗓子喊,聲音比部落的號角還響,“走路要齊,像一條繩上的螞蚱,不能東倒西歪!“
壯丁們哪受過這罪?站沒站相,走沒走樣,有的順拐,有的走神,還有個瘦高個總忍不住撓癢癢,被楊永革用樹枝抽了兩下手心,才總算老實了。
“別覺得這沒用。“楊永革拿著根削直的木棍當指揮棒,指著隊列說,“打仗不是瞎沖,得有規矩。你們現在走不齊,到了戰場上就是一盤散沙,被人一刀一個砍翻!“
他讓虎皮裙壯漢當隊長,給自己取了個代號叫“虎“;又讓星當副隊長,負責記錄誰練得好,誰偷懶——星認得楊永革在地上畫的記號,哪個是“優“,哪個是“劣“,記得比誰都清楚。
練了三天隊列,壯丁們總算能走得像模像樣了。楊永革又教他們練刺殺:用木棍當槍,對著樹樁練習突刺、格擋、劈砍,嘴里還得喊著“殺!殺!殺!“
“聲音再大點!“他用樹枝敲著一個小個子的后背,“沒吃飯嗎?敵人都打到家門口了,你還蔫了吧唧的?“
小個子漲紅了臉,憋足了勁喊“殺“,聲音卻還是像蚊子叫,逗得旁邊的人直笑。楊永革沒笑,只是讓他對著樹樁再練一百遍,直到聲音嘶啞了才讓停。
“記住了,“他看著滿頭大汗的壯丁們,“這喊聲不是給敵人聽的,是給自己壯膽的。戰場上,誰的氣勢先輸了,誰就先死。“
休息的時候,楊永革會教他們認字。他在地上用樹枝寫“人“、“刀“、“火“、“家“,星學得最快,很快就能認出十幾個字,還會用炭在獸皮上歪歪扭扭地寫。虎學得最慢,握著樹枝的手比舉石斧還抖,寫出來的“人“字像個歪脖子樹。
“別著急。“楊永革手把手教他,“橫要平,豎要直,就像你站隊列一樣,不能歪。“
虎憋得臉通紅,練了半天才寫出個像樣的“人“字,高興得像打贏了仗,舉著獸皮到處炫耀,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這天傍晚,楊永革正在房車里翻《孫子兵法》——他想從里面找點適合部落的戰術,突然聽見外面傳來爭吵聲。出去一看,只見虎和一個瘦壯丁打了起來,兩人滾在地上,互相揪著頭發,嘴里“嗷嗷“地叫。
“住手!“楊永革大吼一聲,用樹枝往兩人中間一抽,“反了天了?訓練的時候怎么教的?不許私斗!“
星趕緊上前解釋,原來是瘦壯丁偷了部落分配的肉干,被虎發現了,兩人吵著吵著就打了起來。
楊永革聽完,臉色沉得像要下雨。他讓壯丁們圍成一圈,把瘦壯丁拉到中間:“部落的規矩,偷東西該怎么辦?“
人群里議論紛紛,有人說該打,有人說該罰他餓三天,還有人說該把他趕走——在食物匱乏的原始部落,偷竊是重罪。
瘦壯丁嚇得臉都白了,“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對著楊永革連連磕頭,嘴里喊著“陽......饒......“
楊永革看著他,又看了看周圍的人:“偷東西,罰他三天不許吃飯,每天加練兩個時辰的刺殺。“他頓了頓,聲音更沉了,“但我再加一條規矩:以后部落的東西,按勞分配,練得好的多吃,偷懶的少吃。誰也別想占便宜,誰也別想餓肚子。“
他這話一出,人群里安靜了。虎撓了撓頭,覺得這規矩比“偷東西就趕走“更合理;星則在獸皮上記下“按勞分配“四個字,眼里閃著光。
楊永革知道,光靠鐵斧和隊列贏不了仗,還得有規矩,有讓大家覺得“公平“的東西。就像當年守邊卡,連長總說“要讓士兵覺得跟著你打仗,值“。
十二、不速之客與預警
平靜的日子沒過多久,麻煩就找上門了。
那天清晨,負責放哨的壯丁連滾帶爬地跑回廣場,嘴里“嗷嗷“叫著,指著森林的方向,臉色白得像紙。
楊永革心里咯噔一下,趕緊讓星翻譯。星聽完,臉色也變了,對著他說:“鬼......鬼臉......來了......“
是那個欺負他們的鬼臉部落!
頭領老頭拄著木杖,手都在抖,對著壯丁們喊了句什么,壯丁們立刻慌了神,有的去拿石斧,有的想往森林里躲,還有的跑到家人身邊,抱著孩子發抖。
“都別動!“楊永革大吼一聲,聲音壓過了所有的慌亂,“虎!帶三十個壯丁,跟我去前面的山坡埋伏!星!帶剩下的人,把老弱婦孺轉移到山洞里,用石頭堵住洞口!“
他的聲音像顆定心丸,慌亂的人群瞬間安靜下來。虎立刻點了三十個精壯的漢子,每人手里拿著一把剛煉好的鐵斧——這幾天他們又煉出了二十把鐵斧,雖然粗糙,卻足夠鋒利。
楊永革鉆進房車,從工具箱里翻出剩下的所有酒精和半箱辣椒面——這是他能想到的“秘密武器“。他把酒精倒進幾個陶罐,又把辣椒面分裝在布袋里,遞給虎:“等會兒聽我號令,先扔辣椒面,再潑酒精點火,記住了?“
虎重重點頭,接過陶罐和布袋,眼里沒有了平時的憨厚,只有要拼命的狠勁。
楊永革帶著人往山坡跑,路過山洞時,看見星正指揮著婦女們往洞里搬東西,孩子們被嚇得哇哇哭,卻沒人亂跑——這幾天的訓練沒白做,至少她們知道“聽指揮“。
“小心點。“他對星說了句。
星抬頭看他,眼里含著淚,卻用力點了點頭,從懷里掏出個東西塞進他手里——是那塊疊成方塊的糖紙,被她攥得發皺。“陽......回......“
楊永革握緊糖紙,心里一暖,轉身跟著虎往山坡跑。
山坡上長滿了半人高的野草,正好適合埋伏。楊永革讓壯丁們趴在草叢里,手里握緊鐵斧,又把辣椒面布袋和酒精罐擺在手邊,自己則爬到最高處,用望遠鏡——這是他房車里的舊望遠鏡,鏡片有點花——往森林里看。
果然,沒過多久,一群拿著石斧、木棒的人從森林里鉆了出來,大概有五十多個,比虎帶的人多。他們的臉上畫著猙獰的鬼臉,頭發用紅布條綁著,跑起來“嗷嗷“叫,像一群下山的野獸。
“就是他們!“虎壓低聲音,眼里冒著火,“去年殺了我弟弟!“
楊永革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冷靜:“等他們走到坡底,聽我喊'扔',就把辣椒面扔下去。“
鬼臉部落的人越走越近,他們顯然沒察覺到埋伏,還在互相打鬧,嘴里說著誰也聽不懂的話,像是在討論等會兒搶多少東西,抓多少女人。
楊永革的手慢慢握緊了——他這輩子沒殺過人,修鞋攤的刀子只割過皮子,工廠的機床只擰過螺絲。但現在,他看著這些人臉上的兇相,想起星含淚的眼睛,想起山洞里的孩子,突然覺得手里的鐵斧沉甸甸的。
“扔!“他大吼一聲。
三十袋辣椒面同時被扔了下去,在空中散開,像陣紅色的霧,正好落在鬼臉部落的人頭上。“阿嚏!“慘叫聲立刻響成一片,有人被嗆得直咳嗽,有人用手揉眼睛,隊形瞬間亂了。
“潑酒精!點火!“楊永革又喊。
虎帶著幾個人把酒精罐扔了下去,緊接著,星不知啥時候也爬上了山坡,手里舉著火把,“嗖“地扔了下去。酒精遇火,“轟“的一聲燃起大火,雖然沒燒到人,卻把鬼臉部落的人嚇得魂飛魄散,轉身就往森林里跑,連石斧都扔了一地。
“追!“楊永革大喊。
壯丁們像脫韁的野馬沖下山坡,手里的鐵斧閃著寒光。虎跑得最快,一斧劈在最后一個鬼臉部落人的腿上,那人慘叫著摔倒在地,被后面趕上來的壯丁捆了個結實。
沒一會兒,鬼臉部落的人就跑沒影了,只留下滿地的石斧、木棒,還有那個被抓住的俘虜。
壯丁們舉著鐵斧歡呼,聲音震得山坡都在抖。虎拖著俘虜過來,對著楊永革咧嘴笑,露出兩排白牙:“陽!抓了個活的!“
楊永革看著那個被捆得像粽子的俘虜,臉上的鬼臉還沒擦干凈,眼里全是恐懼。他突然想起自己年輕時在邊卡,抓到越境的特務也是這樣,只是那時他手里的是槍,現在是鐵斧。
“帶回去。“他對著虎說,“問問他們下次什么時候來,帶多少人。“
他抬頭往山洞的方向看,只見星正站在洞口,對著他揮手,陽光照在她身上,像披了件金衣裳。他握緊手里的糖紙,突然覺得,這石器時代的日子,雖然累,雖然險,卻比在沙漠里等死,強多了。
至少,他知道自己為啥而活了。
十三、鐵斧與詩
俘虜被帶回廣場時,部落里的人都圍了過來,有憤怒的,有害怕的,還有的往俘虜身上扔石頭,被楊永革攔住了。
“留著他有用。“他對著眾人說,“得從他嘴里掏出消息。“
他讓星試著跟俘虜說話,雖然語言不通,但連比劃帶猜,總算弄明白了:鬼臉部落這次只是來試探,三天后,他們會聯合另外兩個部落,一共兩百多人,來徹底消滅這個部落,搶他們的女人和存糧。
“兩百多人......“頭領老頭聽完,腿一軟差點坐在地上,“我們......我們打不過......“
壯丁們也慌了,剛才打勝仗的興奮勁兒全沒了,有人甚至說:“要不......我們跑吧......“
“跑?往哪兒跑?“楊永革瞪了那人一眼,“森林里有野獸,別的地方有別的部落,跑出去也是死路一條!“
他走到廣場中央,舉起那把最早煉出來的鐵斧,對著人群喊道:“他們人多,我們人少,但我們有鐵斧,他們只有石斧!我們有訓練,他們只有蠻勇!我們守的是家,他們搶的是別人的東西!“
他的聲音越來越響,震得每個人的耳朵都嗡嗡的:“當年我守邊卡,一個連對一百個敵人,我們也沒跑!因為我們知道,身后就是家,退一步,家就沒了!“
壯丁們的頭慢慢抬了起來,眼里的慌亂被憤怒取代。虎舉著鐵斧,大吼一聲:“跟他們拼了!“
“拼了!拼了!“越來越多的人跟著喊,聲音像滾雷一樣,在森林里回蕩。
楊永革看著這場景,心里踏實了些。他轉身回房車,翻出那本《詩經》——這是他年輕時買的,本想退休后慢慢讀,卻一直沒來得及。他翻開“秦風·無衣“那一頁,用樹枝在地上寫下:“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念。“他指著地上的字,對星說。
星跟著他念,雖然不知道意思,卻覺得這句子讀起來很有勁兒,像訓練時喊的“殺“聲。楊永革又一句句解釋:“這是說,我們穿著同樣的衣服,拿著同樣的武器,敵人來了,我們一起上,一起報仇。“
星聽得眼睛發亮,跟著他一遍遍地念,很快就背了下來。她教給壯丁們,壯丁們雖然不懂字,卻把這幾句詩當成了戰歌,訓練的時候喊,吃飯的時候也喊,喊著喊著,心里的害怕就沒了,只剩下一股勁兒。
接下來的三天,整個部落都動員了起來。壯丁們加緊訓練,婦女們幫著磨鐵斧、做火把,孩子們則負責放哨,有任何動靜就立刻報告。楊永革則帶著人在部落周圍挖陷阱,陷阱里插上削尖的木棍,上面蓋上樹枝和樹葉,偽裝得跟平地一樣。
他還利用房車做文章——把房車開到廣場最顯眼的位置,故意不熄火,讓引擎的“轟隆“聲在森林里回蕩,像是在告訴鬼臉部落:我們不怕你們,我們有“神物“。
作者有話說:關于“99歲硬核老頭”與石器時代的離譜日常
各位蹲坑看文、摸魚追更、邊啃瓜子邊罵我“腦子裝了原始人”的讀者們,你們好。我是那個把“九十九歲退休修鞋匠”扔進石器時代的瘋批作者,此刻正對著電腦屏幕傻笑——不是因為靈感爆棚,是剛才試圖用修鞋錐子復刻楊永革的鐵斧,結果把鍵盤戳了個窟窿,現在打字都漏風。
今天不聊劇情,就想坦白點“創作黑料”:為啥好好的養老文,非要讓九旬老頭去教原始人煉鐵?那些讓歷史學家看了心梗、人類學家看了流淚的設定,到底藏著多少我半夜拍大腿的“天才(瘋癲)構想”?
一、先自首:我對“硬核老頭”的執念,源于小區廣場舞池
實不相瞞,寫楊永革跳廣場舞那段時,我剛被小區張大爺的“太空步”震驚過。那大爺七十九歲,跳《最炫民族風》能劈叉,打太極能倒立,某天跟我炫耀:“小丫頭,我年輕時候扛過炸藥包,現在扛你綽綽有余。”
然后我就打開了文檔,把這股“老當益壯”的離譜勁兒安在了楊永革身上。
有讀者罵我“反人類”:“九十九歲還開房車闖沙漠?還跳廣場舞?你咋不讓他去參加奧運會?”
我摸著良心說:這不是反人類,是“人間真實”。你小區里沒幾個“硬核老頭”嗎?六十八歲爬樹救貓的,七十歲騎自行車去XZ的,八十歲在公園跟人比俯臥撐的——楊永革的“能打”,不過是把這些“小區傳奇”放大了點。
至于“九十九歲的身體強度”?拜托,這是個“房車能穿越到石器時代”的世界!你都接受了“原始人能聽懂河南話”,還在乎“九旬老頭能不能掄鐵斧”?再說了,楊永革的體檢報告(我私設的)顯示:血壓比二十歲小伙穩,腰板比小區健身器材直,唯一的毛病是——看廣場舞大媽跳錯步會氣得睡不著。
所以別罵了,再罵我就讓楊永革給你們的廣場舞隊當教練,每天加練三個小時劈叉,看誰還敢質疑九旬老人的戰斗力。
二、為啥要讓原始人說“河南話”?因為我被賣菜大媽罵過
第三章最招笑的情節,大概是星對著鐵斧喊“中!真中!”有讀者說:“這也太扯了!原始人不說獸語說河南話?你咋不讓他們唱《朝陽溝》?”
但你們不知道,這段是我的親身經歷改編——我真的被河南賣菜大媽的“中”洗腦過。
上個月去菜市場,想買兩斤番茄,大媽拎起個通紅的:“這番茄,中不中?”我猶豫了下,大媽立刻補刀:“中不中你說句囍(事兒),不中我再給你挑!”那股子直爽勁兒,讓我當場決定:原始人必須說河南話!
所以我懂那種“語言自帶的魔力”。就像星第一次說出“謝”,不是因為學會了禮貌,是因為楊永革塞給她的水果糖太甜;就像虎喊“殺”,不是因為聽懂了兵法,是因為想起被鬼臉部落砍死的弟弟。
語言本來就是道“通關題”:楊永革用“中”代替“好”,用“中不中”代替“行不行”,不是為了搞笑,是為了讓這群原始人知道:“咱們是一伙的,我懂你們的喜怒哀樂。”
星用骨簪在獸皮上刻“陽”字時,刻的不是符號,是“信任”;虎舉著鐵斧喊“跟他們拼了”時,喊的不是口號,是“家”。這些帶著河南口音的詞,比任何翻譯都管用——畢竟,不管是石器時代還是2024年,人想表達的都差不多:“我護著你,中不中?”
三、那些“離譜的發明”,其實都是我家工具箱里的破爛
有讀者列了張清單,吐槽楊永革的發明“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用房車輪胎做鼓風裝置——“汽修廠看了都得說‘這是我家報廢輪胎成精了’”
-用酒精和辣椒面做“化學武器”——“燒烤攤看了沉默,火鍋店看了流淚”
-教原始人唱《詩經》當戰歌——“孔子看了能從墳里爬出來打你”
但你們不知道,這些全是我家工具箱里的常客。
輪胎鼓風裝置對應我爸修車剩下的舊輪胎,他總說“扔了可惜,說不定哪天能當儲水桶”;酒精辣椒面是我媽做辣椒油的“秘方”,她說“酒精燒過的辣椒,辣得能竄天”;至于《詩經》——誰小時候沒被家長逼著背過“關關雎鳩”?我至今記得背錯時被雞毛撣子打的疼。
我寫這些時,根本沒想“歷史合理性”,滿腦子都是“這個能行!原始人肯定需要!”就像小時候玩泥巴,總把自己最寶貝的玻璃球埋進“城堡”當寶藏。
楊永革的修鞋錐子,其實是我爺爺的老伙計,那老頭修了一輩子鞋,說“錐子能扎透鞋底,就能扎透難處”;房車工具箱里的扳手,靈感來自我擰不開瓶蓋時,我哥說“這玩意兒能擰開地球”;就連星藏的糖紙,都是我小時候舍不得扔的水果糖包裝,被我夾在語文書里當書簽。
這些“離譜”的發明,其實是我把現代人的“生活智慧”,偷偷塞進了石器時代的蠻荒里。畢竟,不管是公元前一萬年還是2024年,人需要的都差不多:能干活的工具,能暖心的糖,能一起扛事的人。
四、致那些“邊笑邊哭”的讀者:你們才是我的“石器時代”
有讀者說:“看楊永革教原始人認字時,一邊笑‘這字寫得比我狗爬還難看’,一邊又忍不住想‘他會不會想起自己沒教過的孩子’。”
還有人說:“我爺也是修鞋的,看楊永革摸鐵斧那勁兒,突然想起爺當年總說‘干活得用心,不然對不起手里的家伙’,眼淚一下就下來了。”
每次看到這些留言,我都想抱著手機轉圈——這就是我寫這故事的終極目的啊!不想講什么“文明起源”,就想給你們的生活添點“帶淚的笑料”。
你想想,當你加班到崩潰,看到楊永革用輪胎鼓風煉鐵,會不會笑出聲?當你被生活磋磨得沒脾氣,看到星把糖紙當寶貝,會不會心里軟一下?當你覺得孤單,看到部落人圍著鐵爐唱歌,會不會想起自己身邊的人?
這些“沒營養”的瞬間,其實是給緊繃的日子松綁的橡皮筋。就像楊永革說的:“日子再苦,也得有點甜,有點盼頭。”
所以別管什么“人類學考據”“歷史時間線”,就當這是場“石器時代變形記”:看楊永革用修鞋手藝改鐵斧,看星把《詩經》唱成山歌,看虎舉著鐵斧學隊列——這些傻乎乎的、熱乎乎的瞬間,就是我想遞給你們的“解壓糖”。
最后劇透下后續:楊永革的房車電池快沒電了,他正琢磨著用原始人發明的“水力發電機”(其實是綁著葉子的木輪子)充電;星學會了寫“家”字,畫了張部落全家福,把楊永革畫成了舉著扳手的山神;最絕的是那個鬼臉部落俘虜,被楊永革的辣椒面嗆怕了,主動教大家辨認“超級辣的野辣椒”,成了部落的“首席辣椒顧問”。
總之,日子還得在石器時代過,鐵還得煉,仗還得打,糖紙還得藏。畢竟,能讓你們看的時候又笑又哭,就是這故事最硬的“續約資本”啊。
下一章見,我先去給我家工具箱磕個頭——求它千萬別真冒出個楊永革,我怕他看見我攢了半年的空酒瓶,會用修鞋錐子扎我屁股。
(以下是湊字數專用的“石器時代冷知識”,不想看的可以跳過,但不許說我水字數,不然讓楊永革教你跳廣場舞劈叉)
1.?原始人其實很愛干凈,考古發現他們會用草木灰當肥皂,所以楊永革教他們“飯前洗手”其實很合理(才怪)。
2.?最早的煉鐵術確實和“鼓風”有關,不過古人用的是皮囊,用輪胎的只有楊永革一個(我猜的)。
3.?《詩經》里的“秦風”確實帶點“戰狼”氣質,用來當戰歌意外地合適(孔子對不起)。
4.?河南話里的“中”據說源自甲骨文,所以原始人說“中”說不定是返璞歸真(強行合理)。
5.?九十九歲還能開車的人真的存在,吉尼斯紀錄里有位102歲的司機還在開卡車(所以楊永革很謙虛了)。
6.?輪胎的橡膠在陽光下會老化,所以楊永革的鼓風裝置其實用不了多久(但我偏不讓它壞)。
7.?辣椒原產美洲,石器時代根本沒有,所以楊永革的辣椒面是“時空走私品”(這才是最大的bug,但我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