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鐵灶上的人間煙火
一、族長的“黑暗料理“
鬼臉部落的威脅暫時解除后,部落廣場上的血腥味被一種更古怪的味道取代——是頭領老頭,也就是楊永革私下叫“老石“的族長,在偷偷煮“部落秘傳湯“。
那口陶罐架在楊永革砌的簡易鐵灶上,里面咕嘟咕嘟煮著些說不清的東西:黑乎乎的野果、帶毛的獸肉、還有幾根顏色發綠的草根,飄出來的味道像“腐爛的樹葉混著生肉“,連森林里的烏鴉都繞著飛。
“陽,嘗嘗。“老石舉著個木碗,獻寶似的遞過來,碗沿還沾著不明褐色污漬,“部落的規矩,打勝仗要喝這個,強身。“
楊永革盯著碗里的湯,表面浮著層白沫,隱約能看見獸毛在打轉。他想起自己修鞋攤旁的垃圾桶,夏天餿了的剩菜大概就是這味。“我......我剛吃過。“他往后退了退,后腰撞到了房車的輪胎,“星呢?她肯定想喝。“
正在給鐵斧拋光的星聽見這話,手里的麻布“啪“地掉在地上,頭搖得像撥浪鼓:“不......不喝......上次虎喝了,拉了三天肚子。“
虎在旁邊聽著,臉騰地紅了,梗著脖子辯解:“那是我吃多了!湯是好湯!“話雖如此,卻悄悄往人群后挪了挪,顯然對那“秘傳湯“有心理陰影。
楊永革看著那鍋“黑暗料理“,突然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又重了——教他們煉鐵、打仗還不夠,還得拯救他們的胃。他這輩子沒啥大本事,就嘴刁,修鞋攤旁的蒼蠅館子哪家好吃,他閉著眼都能數出來。
“老石,“他蹲在鐵灶旁,指著陶罐里的東西,“這玩意兒不能這么煮。“
老石皺起眉,指了指陶罐,又指了指天,嘴里念叨著“祖法“——在部落里,食物的做法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誰也不能改。
楊永革沒跟他爭,只是從房車里拎出個鐵鍋——這是他特意帶的,本想在沙漠里煮點粥,現在派上了用場。“我給你露一手,“他往鍋里倒了點水,“保證比你這湯好喝十倍,還不拉肚子。“
老石將信將疑地看著他,手里的木杖在地上敲了敲,像是在說“你試試“。
二、鐵鍋里的“魔法“
楊永革的第一道菜,是“清水煮蛋“。
他從房車冰箱里摸出最后六個雞蛋——這是劉桂香塞給他的,說“路上補充營養“,沒想到在石器時代派上了用場。他把雞蛋放進鐵鍋,加了半鍋水,架在鐵灶上燒。
“這是啥?“星湊過來看,指著圓滾滾的雞蛋,眼睛亮晶晶的。
“蛋,雞下的。“楊永革比劃著母雞下蛋的動作,逗得星咯咯笑。
老石卻皺著眉,對著雞蛋拜了拜——在部落里,圓滾滾的東西都被當成“山神的眼睛“,不能隨便煮。楊永革沒管他,只是等水開了,又煮了五分鐘,撈出來泡在冷水里。
“咔嚓“一聲,他剝開個雞蛋,白嫩嫩的蛋白裹著黃澄澄的蛋黃,香氣淡淡的,卻比老石的“秘傳湯“好聞多了。
“嘗嘗。“他把雞蛋遞給星。
星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眼睛瞬間瞪得溜圓——她從沒吃過這么嫩滑的東西,淡淡的香味在嘴里散開,比野果還甜。“好......好吃!“她含糊地說,三口兩口就把雞蛋吞了下去,連蛋殼都想舔干凈。
老石看得直咽口水,卻拉不下臉要。楊永革看出他的心思,剝開個雞蛋遞過去:“族長,嘗嘗?這玩意兒補腦子,吃了能想出來更好的打仗法子。“
這話戳中了老石的癢處,他接過雞蛋,學著星的樣子咬了一口,先是愣了愣,然后飛快地往嘴里塞,連蛋黃掉在胡子上都沒察覺。“中!“他含糊地說,跟星學會的河南話用上了,“比......比獸肉好吃!“
周圍的人看族長吃得香,都圍了過來,眼睛盯著鐵鍋,像一群等著喂食的小狗。楊永革索性把剩下的雞蛋全煮了,分給大家。壯丁們吃得直咂嘴,連最挑食的瘦高個都舔著手指說“還想吃“。
“這算啥。“楊永革擦了擦手,從房車儲物格里翻出塊臘肉——這是他從老家帶的,煙熏過的,能放很久。“給你們做個硬菜。“
他把臘肉切成片,肥瘦相間,在鐵鍋里煸出油脂,香氣瞬間飄滿廣場。原始人們“哇“地一聲,有的甚至流起了口水。楊永革又從背包里摸出把野蔥——這是星昨天給他采的,說“聞著香“,切碎了扔進鍋里,和臘肉一起炒。
“滋啦“一聲,蔥香混著肉香,比剛才的雞蛋香十倍。老石舉著木杖,忍不住往鍋邊湊,被楊永革笑著推開:“別急,還沒好。“
他從房車角落翻出最后半袋大米,這是他準備在沙漠里煮粥的,現在全倒進了鍋里,加了水,蓋上鍋蓋燜。“這叫臘肉燜飯,“他對著咽口水的眾人說,“等會兒讓你們知道啥叫'人間美味'。“
三、族長的“美食頓悟“
燜飯的香氣飄出來時,整個部落都沸騰了。
婦女們放下手里的活,孩子們從山洞里跑出來,連平時最嚴肅的放哨壯丁都偷偷往廣場瞟。老石舉著木杖,像個站崗的衛兵守在鍋邊,誰靠近就“嗷“一聲,把人趕走——他怕別人搶了這“魔法食物“。
“好了。“楊永革揭開鍋蓋,一股白霧騰起,里面的米飯顆顆分明,吸飽了臘肉的油脂,泛著油光,野蔥的綠色點綴其間,好看得像幅畫。
他盛了一碗遞給老石,又給星和虎各盛了一碗,自己才端起碗,扒拉了一口。熟悉的味道在嘴里散開,他突然想起劉桂香做的燜飯,也是這樣的臘肉,這樣的野蔥——原來不管在哪兒,好吃的味道都是一樣的。
老石吃得最香,呼嚕呼嚕往嘴里扒,米粒粘在胡子上,像掛了層白霜。他突然停下來,指著鍋里的飯,又指了指楊永革,嘴里蹦出個詞:“家......“
楊永革愣了愣。家?這老頭是說,這飯有家的味道?
星也跟著點頭,小口小口地吃著,眼睛里閃著光,像是想起了什么溫暖的事。虎則吃得太快,噎得直打嗝,用手捶著胸口,逗得眾人哈哈大笑。
那天的廣場,沒有了訓練的吶喊,沒有了打仗的緊張,只有碗筷碰撞的聲音,和滿足的喟嘆。楊永革看著這群捧著木碗的原始人,突然覺得,教他們煉鐵、打仗,都不如教他們做一頓好吃的——鐵斧能保護家園,而煙火氣,能讓家園變得更像家。
“明天,教你們做面條。“楊永革放下碗,對著老石說,“比這飯還好吃。“
老石眼睛一亮,舉著木碗使勁點頭,像個被許諾了糖的孩子。他突然對著人群喊了句,眾人立刻歡呼起來,圍著鐵鍋跳舞,嘴里喊著“飯!香!“,聲音比打勝仗時還響亮。
楊永革靠在房車邊,看著這熱鬧的場景,摸了摸口袋里的糖紙——星今天又給他塞了塊新的,說是“山里最甜的野果做的糖“,其實就是塊裹著蜂蜜的野果干,卻甜得他心里發暖。
他想起自己年輕時總覺得“攢錢才踏實“,現在才明白,踏實的不是錢,是煙火氣:是鐵灶上的鍋開了,是身邊的人笑著,是嘴里的飯香著。
四、石磨與“白花花的魔法“
第二天一早,老石就帶著壯丁們進山了,說是要找“能磨出白花花粉末的石頭“——楊永革昨天說,做面條得有面粉。
他們找回來的,是兩塊巨大的花崗巖,表面粗糙,卻能貼合在一起。楊永革看著這兩塊石頭,樂了——這不就是最原始的石磨嗎?
“就用這個。“他指揮壯丁們把石頭架起來,下面的石頭固定住,上面的石頭鉆個洞,插根木柄,一個簡易的石磨就成了。
“這能磨出啥?“虎推著木柄轉了轉,石頭“嘎吱嘎吱“響,像在磨牙。
楊永革沒說話,從房車儲物格里翻出最后半袋小麥種子——這是他準備留著“萬一能種地“的,現在只能先用來磨面粉了。他把種子倒進石磨的洞里,讓虎推著磨轉。
“慢點,勻著勁。“他扶著石磨,看著白色的粉末從石縫里漏出來,落在下面的木盆里,像下雪一樣。
“白的!是白的!“星驚呼起來,伸手去接那些粉末,被楊永革攔住了:“別碰,還沒篩呢。“
他用塊細麻布當篩子,把磨出來的粉末篩了一遍,去掉粗渣,剩下的面粉白得像雪,細膩得像云朵。老石湊過來看,用手指沾了點放進嘴里,皺著眉吐了出來——沒味道。
“這玩意兒不能直接吃。“楊永革笑著說,“得加水和面,做成面條。“
他往面粉里加了點水,揉成個光滑的面團,在石板上搟成薄薄的一片,然后用石刀切成細細的條。“這叫面條,“他舉著面條說,“煮熟了,加點肉湯,香得能把山神爺引來。“
老石和壯丁們看得眼睛都直了,指著那些白花花的面條,嘴里“哇“個不停,像是在看什么魔法。
中午的鐵灶旁,又圍滿了人。楊永革在鐵鍋里燒開水,把面條下進去,又切了點臘肉丁、野蔥花,扔進鍋里一起煮。很快,面條的香氣就飄了出來,比昨天的燜飯更清淡,卻更勾人。
“給。“他給老石盛了一大碗,上面還飄著塊臘肉。
老石小心翼翼地挑起一根面條,吹了吹,放進嘴里,眼睛瞬間瞪得溜圓——這滑溜溜的東西,怎么這么好吃?帶著面香,還有肉香,比野果軟,比獸肉嫩,一口下去,暖得從嘴里直竄到心里。
“中!太中了!“老石學著河南話喊,舉起碗往嘴里倒,連湯都喝了個精光,然后對著楊永革作揖,“陽......教我們!教我們做這個!“
楊永革看著他這模樣,樂了:“教可以,但你們得先學會種麥子——總不能一直吃我的種子吧?“
老石立刻點頭,指著遠處的空地,比劃著“開墾“的動作。他突然對著人群喊了句,壯丁們立刻舉起工具,對著空地嗷嗷叫,像是要馬上就去開荒種地。
楊永革看著這場景,突然覺得,自己這“等死之旅“,怕是要徹底變成“石器時代農業顧問“了。但他沒反感——畢竟,能讓這群人吃上白花花的面條,比在沙漠里孤零零死去,有意思多了。
五、野菜與“族長的創新“
自從學會了做面條,老石就迷上了“研究美食“。
他每天帶著星和幾個婦女進山,挖各種野菜回來,讓楊永革教他們做。今天是苦苣,明天是馬齒莧,后天是蒲公英,楊永革的鐵鍋,成了部落的“野菜試驗場“。
“這個苦,不能直接吃。“楊永革看著老石挖回來的苦苣,皺著眉說,“得用開水燙一下,再用涼水拔,才能去苦味。“
他示范著把苦苣燙熟,擠干水分,切碎了,拌上點蜂蜜和野蔥,遞給老石:“嘗嘗。“
老石小心翼翼地嘗了一口,苦中帶甜,還有點蔥香,比生嚼好吃多了。“中!“他又學會個新詞,舉著盤子給眾人分,像個炫耀成績的學生。
但老石的“創新“,有時也會讓人哭笑不得。
那天,他興沖沖地回來,手里捧著一堆紅色的漿果,說“這玩意兒甜,能做菜“。楊永革一看,嚇了一跳——這是山里的毒莓,看著紅,吃了能讓人上吐下瀉。
“不能吃!有毒!“他趕緊把毒莓扔了,對著老石比劃著“肚子疼“的樣子,“吃了這個,會像虎上次喝你的湯一樣,拉三天肚子,還會暈過去。“
老石嚇得臉都白了,趕緊讓壯丁們把山里的毒莓全摘了扔掉,再也不敢隨便“創新“了。
“做菜,得先知道啥能吃,啥不能吃。“楊永革對著老石和星說,“我教你們認野菜,記下來,以后就不會弄錯了。“
他帶著他們進山,指著野菜一一介紹:“這個是薺菜,能包餃子;這個是灰灰菜,焯水后炒著吃;這個是莧菜,紅的綠的都能吃,補鐵......“
星聽得最認真,用炭在獸皮上畫野菜的樣子,旁邊標上楊永革教的名字,像本最原始的“野菜圖鑒“。老石則跟著楊永革,一邊認野菜,一邊學怎么搭配:“這個苦的,配甜的蜂蜜;這個淡的,配咸的臘肉......“
那天晚上,他們做了頓“野菜宴“:薺菜炒雞蛋、灰灰菜拌蜂蜜、莧菜湯,還有楊永革特意做的“野菜團子“——用面粉裹著野菜,蒸熟了,又香又頂餓。
廣場上的篝火旁,眾人捧著木碗,吃得不亦樂乎。老石舉著野菜團子,對著月亮拜了拜,然后又對著楊永革拜了拜——在他心里,這個帶來“白花花魔法“和“野菜學問“的老頭,比山神還厲害。
楊永革看著老石這模樣,突然想起自己的父親。小時候,父親也是這樣,舉著剛蒸好的饅頭,對著月亮念叨“謝天謝地“,然后把最大的那塊塞進他嘴里。
原來,不管是哪個時代,對食物的敬畏,對溫暖的渴望,都是一樣的。
六、煙火氣里的“家“
日子一天天過,部落的煙火氣越來越濃。
鐵灶旁,總有婦女在洗菜、做飯,孩子們圍著石磨轉,等著白花花的面粉;壯丁們訓練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往鐵灶跑,聞聞今天做了啥好吃的;老石則成了“美食監工“,每天都要檢查食材,指揮著“多放肉““多放蔥“。
楊永革教他們做了餃子——用獸肉和野菜當餡,包在面皮里,煮熟了,個個像元寶;教他們做了煎餅——用面粉和雞蛋調成糊,在鐵板上攤成金黃的餅,卷著野菜吃,香得能讓人咬掉舌頭;還教他們做了“部落特供版辣條“——用辣椒面和鹽拌著烤干的獸肉條,辣得人直冒汗,卻越吃越想吃。
有天,星突然神神秘秘地拉著楊永革,往森林深處走。走到一片開滿野花的空地,她從獸皮包里掏出個木盒,打開一看,里面是各種用野菜做的“點心“:薺菜團子、蜂蜜野果干、還有用面粉捏的小兔子,雖然歪歪扭扭,卻看得出來很用心。
“給......陽......“星紅著臉說,“你......生日?“
楊永革愣了愣——他自己都忘了今天是啥日子,這姑娘卻記得他上次隨口說的“生日要吃點甜的“。他拿起那個面粉小兔子,放進嘴里,淡淡的麥香混著野花香,甜得他眼睛有點澀。
“好吃。“他拍了拍星的頭,像拍自己的孫女,“比城里的蛋糕還好吃。“
星笑得露出小虎牙,拉著他在空地上坐下,指著天上的云,說“像棉花糖“,又指著地上的花,說“像糖紙“,嘰嘰喳喳的,像只快樂的小鳥。
楊永革看著她,突然覺得,自己這九十九歲的人生,前半段像本沒寫滿的賬本,只有數字;后半段卻像幅畫,有了顏色,有了聲音,有了煙火氣。
他不再想回現代,不再想死在沙漠里——這里有等著他做面條的老石,有會給他采野果的星,有吃辣條會臉紅的虎,有圍著鐵灶歡笑的所有人。
這大概就是“家“吧。不一定有高樓大廈,不一定有存款數字,只要有口熱飯,有群笑著的人,就是家。
那天的夕陽,把森林染成了金色。楊永革和星往回走,手里提著裝滿野菜的籃子,籃沿晃悠著幾株剛掐的野蔥,綠得像蘸了顏料。身后跟著三只毛茸茸的小獸,是昨天被星喂了野果干的“山狗子“,此刻搖著尾巴,亦步亦趨地跟著,鼻尖蹭著籃子底漏下來的野菜碎屑,發出“嗚嗚“的輕哼,像群沒斷奶的孩子。
“它們跟了一路了。“星回頭看了眼,伸手摸了摸最胖的那只山狗子的頭,小家伙順勢往她掌心蹭了蹭,舌頭舔得她手心發癢,“要不......帶回去吧?養著,能看門。“
楊永革瞅了瞅那幾只山狗子,尖耳朵,短尾巴,眼神倒是憨厚,不像會咬人的樣子。“行啊,“他笑著說,“不過得教它們聽命令,不然偷吃肉就麻煩了。“
星立刻來了勁,蹲下身子對著山狗子比劃:“坐!“小家伙們歪著頭看她,顯然沒聽懂,反而圍著她的獸皮裙轉圈,把沾著草籽的尾巴掃得她小腿癢癢的。她也不惱,從籃子里摸出塊野果干,掰碎了分給它們,嘴里念叨著“以后叫你們'黃胖''灰球''白絨',好不好?“
楊永革看著她跟山狗子說話的認真模樣,突然想起劉桂香總說“姑娘家心細“,以前他沒覺得,現在看著星給山狗子起名字的勁頭,倒真信了。他放慢腳步,讓星和山狗子走在前面,自己拎著籃子跟在后面,夕陽把他們的影子拉得老長,人和獸的影子交疊在一起,像幅歪歪扭扭的畫。
走了沒多遠,就聽見遠處的廣場上傳來老石的喊聲,不是平時發號施令的粗嗓門,是帶著點急的吆喝,像怕晚了飯會涼似的:“開飯嘍——陽!星!回來吃飯嘍——“
這喊聲穿過樹林,驚飛了枝椏上的鳥,卻讓楊永革的腳步輕快了些。他抬頭望去,只見廣場的方向飄著股白霧,混著松木燃燒的煙火氣,還有股熟悉的香味——是臘肉燉野菜的香,他早上特意囑咐老石燉上的,說“讓壯丁們訓練完能喝口熱的“。
“快點!“星拉著他的袖子往前跑,黃胖、灰球、白絨也跟著顛顛地跑,小短腿在落葉上踩出“沙沙“的響,“今天虎說,他打了只野兔子!“
楊永革被她拽著,踉蹌了兩步,倒也不生氣,只是笑著喊“慢點,別摔了“。九十九歲的人了,被個十五歲的姑娘拽著跑,這事兒要是說給修鞋攤旁的老伙計聽,怕是能笑掉他們的牙。可他現在只覺得,這被拽著的手腕熱乎乎的,像揣了個小暖爐。
快到廣場時,就見壯丁們訓練完了,正圍著鐵灶轉悠,一個個伸長了脖子往鍋里瞅,虎站在最前面,手里舉著根串著野兔子的樹枝,得意洋洋地對著眾人比劃,像是在說“看我打的獵物多肥“。婦女們則在石磨旁忙著篩面粉,準備晚上做楊永革說的“疙瘩湯“,木盆碰撞的聲音“叮叮當當“的,像在奏樂。
老石看見他們,眼睛一亮,舉著木勺往鍋里舀了勺湯,對著他們喊:“快來!剛燉好的,給你們留了最肥的肉!“他的胡子上還沾著面粉,是早上幫著磨面時蹭的,像掛了層白霜,看著倒比平時親切了些。
星先跑了過去,圍著鐵鍋轉了圈,指著鍋里翻滾的野兔子,又指了指虎,笑得眼睛彎成了月牙。虎被她看得有點不好意思,撓了撓頭,把手里的野兔往她面前遞,像是要給她先嘗。
楊永革慢悠悠地走到鍋邊,剛放下籃子,就被老石塞了個木碗,碗里盛著滿滿一勺湯,上面飄著塊油亮亮的臘肉,還有幾葉翠綠的野菜。“嘗嘗,“老石眼巴巴地看著他,“按你說的,先炒了臘肉,再加水燉,放了野蔥和山姜,中不中?“
他學著老石的樣子,用河南話說了句“中“,吹了吹熱氣,喝了口湯。鮮得很,臘肉的咸香混著野菜的清爽,還有山姜淡淡的辛辣,從舌尖暖到胃里,比他在邊卡時喝的行軍湯好喝十倍。
“比昨天的燜飯還中。“楊永革咂咂嘴,給了個實誠的評價。
老石樂得眼睛瞇成了縫,轉身對著眾人喊了句,大概是“陽說中了“,壯丁們立刻歡呼起來,圍著鐵鍋拍起了手,黃胖、灰球、白絨也跟著“汪汪“叫,像是在湊熱鬧。
楊永革找了塊石頭坐下,看著眼前的熱鬧。虎正被婦女們圍著,要他教怎么打野兔,他比劃著弓步、投矛的動作,卻因為太緊張順了拐,逗得眾人哈哈大笑;星蹲在石磨旁,一邊篩面粉,一邊教黃胖它們“握手“,雖然小家伙們還是只會舔她的手心,她卻樂此不疲;老石則舉著木勺,給每個人盛湯,輪到誰,就念叨句“多吃點,明天有力氣練鐵斧“,活像個操心的大家長。
鐵灶里的火“噼啪“地燒著,映得每個人的臉都紅撲撲的。楊永革低頭喝著湯,突然覺得這場景有點眼熟——像他小時候過年,鄰居們湊在院里包餃子,男人們比誰的餃子包得快,女人們聊著家常,孩子們追著狗跑,他爹舉著勺子給每個人盛餃子湯,喊著“趁熱喝“。
原來不管是七十多年前的老家,還是現在的石器時代,人間的煙火氣都是一個模樣:是鍋里的湯開了,是身邊的人笑著,是手里的碗熱著。
“陽,給。“星不知啥時候湊了過來,手里拿著塊烤得金黃的兔子肉,遞到他面前,“虎說,這個最嫩。“
楊永革接過來,咬了一口,肉汁順著嘴角往下流,星趕緊掏出塊麻布給他擦,動作熟練得像照顧自家爺爺。黃胖、灰球、白絨也湊過來,眼巴巴地看著他手里的肉,尾巴搖得像小扇子。
“給它們也嘗嘗。“楊永革把肉撕成小塊,分給三只山狗子,小家伙們立刻搶了起來,互相舔著對方嘴邊的肉渣,親密得像親兄弟。
星看著它們,突然說:“陽,你會不會......一直陪著我們?“
楊永革愣了愣,嘴里的肉突然沒了滋味。他從沒想過這個問題——他是來沙漠等死的,卻陰差陽錯留在了這里,教他們煉鐵、打仗、做飯,可他畢竟是個九十九歲的老頭,總有走不動的那天。
“會。“他摸了摸星的頭,聲音有點啞,“只要你們還想吃我做的面條,我就一直教你們。“
星的眼睛亮了,重重地點點頭,又往他手里塞了塊野果干,是她藏在兜里的,說是“今天最甜的“。這姑娘總是這樣,有啥好東西都想著他,像把他當成了唯一的親人。
旁邊的老石大概是聽見了他們的話,端著碗走過來,往楊永革碗里又舀了勺湯,然后對著他舉起碗,用剛學會的河南話說:“干!“
楊永革也舉起碗,和他的木碗碰了碰,“當“的一聲輕響,像是在許下什么約定。湯喝進嘴里,比剛才更暖了些,大概是因為心里裝著事,連帶著味道都不一樣了。
那天的晚飯,吃了很久。壯丁們比著誰啃的兔骨頭干凈,婦女們教星怎么用面粉捏小兔子,老石則拉著楊永革,問明天能不能教他做“帶餡的疙瘩湯“。黃胖、灰球、白絨被喂得飽飽的,蜷在楊永革腳邊睡著了,小肚皮隨著呼吸一鼓一鼓的。
直到月亮升起來,把廣場照得像鋪了層銀霜,眾人才戀戀不舍地散去。楊永革收拾著碗筷,星和老石非要幫忙,三個人圍著鐵灶,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明天的飯要做啥,聲音在安靜的夜里飄得很遠。
“明天做韭菜盒子吧。“楊永革說,“我看見后山有野韭菜,包餃子太費面,做盒子省。“
“中!“老石舉著木勺贊成,“多加肉!“
星也點頭,眼睛亮晶晶的:“我去采韭菜!“
楊永革看著他們,突然覺得,自己這趟穿越,或許不是意外。老天爺大概是看他前半生過得太悶,特意把他扔到這石器時代,讓他嘗嘗煙火氣的滋味——嘗嘗被人惦記著的滋味,嘗嘗惦記著別人的滋味。
他拎著空籃子往房車走,腳邊跟著打哈欠的黃胖、灰球、白絨,身后傳來星和老石收拾鐵灶的聲音,叮叮當當的,像首溫柔的催眠曲。
月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上,不再是孤零零的一個,而是帶著三只小山狗子的影子,連起來像串糖葫蘆。楊永革低頭看著,突然笑了——原來,人老了,身邊有幾只狗,幾個惦記著晚飯的人,就比攢一箱子錢還踏實。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糖紙,星今天又給了他一張,上面用炭畫了個歪歪扭扭的笑臉,旁邊寫著個“陽“字。這姑娘,連糖紙都要畫上記號,怕他忘了自己是誰。
他怎么會忘呢?在這里,他是教他們做面條的陽,是給他們講“家“的陽,是被三只山狗子和一群原始人惦記著的陽。
房車的門被推開時,帶著點松木的煙火氣。楊永革躺到后座上,聽著窗外黃胖它們的呼嚕聲,還有遠處老石哼的不成調的曲子,突然覺得,這石器時代的夜晚,比沙漠的星空還讓人安心。
他大概,真的不用再想著回現代了。
畢竟,哪里有煙火氣,哪里就是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