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下旬,藝術行業的最高端藝術博覽會正在香港會展中心緊張的籌備之中。巴塞爾作為全球頂級的藝術盛會創立于1960年的瑞士,至今已有65年的漫長歷史,在全球多個重要城市設立了分會場:如美國邁阿密、法國巴黎以及中國香港。巴塞爾藝博會可謂是藝術圈所有人的終極夢想:畫廊主們把巴塞爾的入場劵作為自己的終身奮斗目標,藏家們則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在巴塞爾的現場買到自己心儀的作品,藝術家們把作品可以在展會上亮相視作最高榮譽,而從業者們也為能夠在巴塞爾現場為客人們導覽及服務作為自己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
這是蘇文一入行的第十五個年頭了,這次她會為一家外國畫廊站臺,在香港巴塞爾的現場,她看著那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不禁感慨萬千,這并不是她第一次來到巴塞爾,十幾年前的第一屆香港巴塞爾,她曾經風光無限地站在第一任畫廊主旁邊,作為中國第一家準備上市的藝術機構,當年的她可謂前呼后擁,年輕氣盛的她也曾把這些人鞍前馬后的恭維和平臺賦予的光環錯當成了自己能力的體現,很快伴隨著上市失敗,創始人連同核心團隊被第一時間趕出畫廊,周圍人的各種冷嘲熱諷、落井下石......當頭棒喝的打擊曾一度讓她一蹶不振,發誓不再涉足藝術圈。
“姐,你這次給哪家畫廊站臺啊?”隨著一聲問候,她將思緒拉回了現實,這是一個曾經在她手下短暫共事現在已經在國內頂級畫廊任職超過十年的同行。
“還是去年那家國外畫廊!”今天的她已經不再糾結過往,也不再關心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她勇敢的在藝術圈做著自己,如同當年她進入藝術圈一樣,不忘初心,方得未來。
都說娛樂圈是一個名利場,作為和娛樂圈如此相似的藝術圈又何嘗不是?同樣都是為金字塔尖的高凈值客戶服務的行業,巴塞爾展會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天,但因為香港這個在內地影迷心中留下無數熒幕經典影像的發生地,港劇明星們的到場也讓這里發生的一切比其他地方更加牽動著國內當代藝術圈內外人士的矚目和關注。
自2019年以來受到大環境的影響,藝術市場一直疲軟不堪,更是在疫情期間停擺三年。在疫情結束之后的2023年——作為多年未能相見的重逢之年,香港巴塞爾首次開啟了博覽會與香港本土畫廊美術館聯動模式,在這一年的三月打造了一場曠日持久的香港藝術季。在這里除了巴塞爾藝博會,同期還會有大大小小幾十場開幕和數不清的artdinner&party。總之,這是一場藝術的饕餮盛宴、是我們藝術人的狂歡。隔著屏幕就能感受到滿屏的歡欣鼓舞。蘇文一在上家畫廊工作時,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被派到香港巴塞爾站臺,而是被滯留在上海這邊的畫廊。一氣之下她斷然辭職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后來在朋友的引薦下終于在2024年起開始為一家在瑞士巴塞爾參展多年的歐洲老牌畫廊在香港巴塞爾站臺,總算出了一口惡氣。是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復雜的人際關系,特別是在這樣美女如云的行業,更是如此,人人都擠破了頭想去最光鮮亮麗的場所,為更高端的客戶提供藝術咨詢服務。而這些所謂的勾心斗角蘇早已司空見慣,畢竟在十幾年前在第一家畫廊任職的時候她就是從上海一路打怪到BJ,從普通的銷售崗一路升級到部門經理正在覬覦副總裁的位置時,但正所謂人算不如天算,畫廊被最終因為上市失敗被投資方解散了,蘇所有的努力打拼付諸流水,所以在多年之后的復出之路上,她選擇不再隱忍,想干就干,不想干就走人的瀟灑態度。這不她又憑借著自己的人脈來到了這個她夢寐已久的戰場。
和其他博覽會不一樣,巴塞爾博覽會一般開始于周三,持續到周日,所以從周一開始,畫廊的工作人員就要開始緊張的布展工作了。蘇在巴塞爾供職的畫廊老板告訴她:每次展會的開始,我們都會非常期待,異常興奮。但是結束的時候則會黯然神傷,感覺做了一場夢。不敢相信看似漫長的七天就這么快結束了。
蘇文一在去年沒有參與布展直接在展會開始第一天就在展位工作,所以沒有深刻的體會。這次她一早搭乘最早的班機從上海浦東飛到了香港,還非常巧地遇到了自己的客戶,一家畫廊主,他是參加與巴塞爾同期進行場地相近的規模檔次會低一級的博覽會。但是因為巴塞爾主展區的輻射,還是可以吸引到部分參觀巴塞爾展會的客人,所以每年的招商也是相當不錯的。
“hello,好巧啊。”
“是啊,好巧,居然同一班飛機。你是來參展ArtCentral?”
“是的,你是HKBasel咯?”
“恩是的。”
每年的巴塞爾在BJ或者上海的機場遇到同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就像我開頭所說的那樣,這是一場行業內的大聚會,無論是作為工作人員參與其中還是作為藏家觀眾前來觀看這都是藝術圈一場不可缺席的盛宴。
蘇在下了飛機之后匆匆趕往酒店,check-in之后稍作休息就開始聯系她站臺的外國畫廊同事,比他們幸運的是,上海飛到香港沒有時差,所以她除了一些旅途的勞累沒有老外同事需要語言障礙、食物的不習慣以及時差帶來的不便。
下午5點,蘇在外國同事的帶領下來到展會現場領取畫廊資料,有些作品比較多搭建復雜費時的畫廊在周一晚間就已經開始搭建。蘇所在的畫廊同事認為第二天也來得及,簡單看了下現場之后就各自安排之后的行程了。蘇正好借此機會開始了VVIP的預覽,并且將覺得不錯的展位發給會來現場的客戶。
說起來,蘇剛入行的時候完全是出于對藝術的熱愛并非藝術專業出身,一腔熱血地進入了第一家也是當年聲勢顯赫地想要成為藝術行業第一個上市的畫廊。從未賣過東西的她因為被畫廊的經理算計,被逼無奈卻反而因禍得福地走上了藝術品銷售的道理,意外地發掘了自己的銷售潛能以及和客戶溝通關系維護的天賦,還因此站遍了國內最大的藝術博覽會:021和西岸,并且一路站到了國內藝博會天花板——香港巴塞爾。一般在藝博會之前,各大畫廊的銷售就會把電子版的作品清單所謂的PDF發給客戶,很多畫廊都會選擇在開展前進行預售: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藝博會可能帶來的成本損失,在現場銷售的時候可以比較放松的狀態推廣作品,結緣新的客戶。
很多外行的人看藝術圈的工作覺得帥哥美女們衣著華麗地接待著高端人群,做著非常體面的工作,但其實真正身在其中才知道,這份工作收入微薄,畫廊倒閉解散成了家常便飯,畫廊銷售們在展場雖衣著光鮮但開展前卻是什么臟活累活都要干的我們常常會自嘲的“藝術民工”。
這不,在領完工作證等相關資料之后,很多作品較多布展復雜的畫廊已經開始緊張的布展工作了。在布展之前,基本上每家畫廊都已定好方案,但現場可能會有些許微調,一般也會帶幾張作品作為備用。
蘇來到一家她很喜歡的法國人開的大畫廊展位前和里面的工作人員寒暄起來。
“你們這次帶的是常玉哎,我好喜歡,是不是都賣掉了啊?”
“是的,差不多都賣光了,但是老板特地留了幾張在展位上結緣。”
“哇,太厲害了!”
蘇也第一時間把這個消息發給了她的客戶,之前提到當年蘇是被迫營業走上銷售這條路的,但是一路走下來,她如沐春風的待人接物以及真誠的服務態度讓她在藝術圈的口碑一直非常在線。她從未因為客人的穿著打扮來區別對待,對每一位詢問作品的客戶都能做到一視同仁,即使在展覽現場沒有直接購買的客戶她也能很好的維系關系,這也是她一直以來被稱為銷冠的秘術吧。她一直和客戶分享著圈內的各種消息,分析藝術市場走勢,雖然她一直肩負著銷售任務,但作為一個專業人士,她從不會為了業績胡亂推作品,而是根據多年的經驗以及對客人購買習慣、收藏過的作品的了解來給他/她。她也會和客人一起探討客人最近收的作品和關注的藝術家。這也是為什么客人會一直跟隨她,甚至就是為了來看她特地來到現場。這是她可以給到客戶別的銷售沒有的所謂情緒價值吧。
之后蘇回到了展場附近的酒店,在香港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酒店的價格也因為博覽會暴漲,她住的這家酒店因為離展場近價格適中成為了很多畫廊的首選。其實這家酒店無論從基礎設施和提供的服務來講在內地都是算很差的水平,但是:為了藝術。一切都可以退而求其次。在酒店吃了一碗巨貴的面之后,蘇開始收拾行李準備第二天的衣服就早早入睡了,窗外維多利亞港的瑰麗風景此時也沒有任何吸引力了,畢竟她來到這里主要是為了工作,無暇欣賞窗外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