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七年的第一場雪落下時,喬啟宸在書房里點燃了第七盞燈。
燭光映照著案頭堆積的公文,最上面是禮部關于明年春闈的章程。他提筆批閱,手腕卻突然一顫,朱砂筆在紙上拖出一道刺目的紅痕,像極了那年梁美玉產后血崩時染紅的床單。
“大人,該用藥了。“老仆在門外輕聲提醒。
喬啟宸放下筆,看了眼案角的藥碗。漆黑的湯藥映出他憔悴的倒影——三十有五的禮部侍郎,鬢角已現星霜,眼角刻著與年齡不符的細紋。他端起碗一飲而盡,苦味從舌尖蔓延到心底。
拉開抽屜,一沓泛黃的信紙整齊地碼放著。最上面那張只寫了三個字:“吾愛瑤瑤“,墨跡已舊,紙張邊緣起了毛邊,顯然被反復摩挲過多次。
喬啟宸輕輕撫過那字跡,仿佛觸碰一個不敢宣之于口的秘密。三百六十五封信,每封都是這個開頭,卻從未有一封送到收信人手中。
“大人,梁貴妃派人送來了參湯。“老仆又報。
喬啟宸迅速合上抽屜,整了整衣冠:“進來。“
小太監恭敬地奉上食盒,里面是上好的山參燉雞湯,旁邊還放著一個小瓷瓶。“貴妃娘娘說,天寒地凍,請大人保重身體。這瓶'雪蓮丹'是北境進貢的,娘娘特意為大人留的。“
喬啟宸接過瓷瓶,指尖在瓶身輕輕摩挲。十年前那個雨夜,梁美玉也是這樣遞給他一瓶藥,說是能治內傷。后來他才知道,那是她把自己救命的藥分了一半給他。
“替我謝過娘娘。“他聲音平靜,喉結卻不受控制地滾動了一下。
小太監退下后,喬啟宸打開瓷瓶,倒出一粒雪白的藥丸。藥丸散發著淡淡的蓮香,底部刻著一個小小的“瑤“字——是梁美玉的私印。他將藥丸含在口中,任由苦澀在舌尖化開。
瑤。他曾在心里默念過千萬次的名字,卻從未敢宣之于口。
窗外雪越下越大,喬啟宸望著宮城方向出神。景仁宮的燈火該亮了吧?梁美玉是不是又在熬夜批閱奏折?安兒的功課可有長進?這些瑣碎的念頭日日折磨著他,像鈍刀割肉,不見血卻痛入骨髓。
“大人,該歇息了。“老仆第三次催促。
喬啟宸搖頭:“你先去睡吧,我再看看太子的策論。“
老仆嘆息著退下。門關上后,喬啟宸從書架暗格中取出一個錦盒。盒中是一方素帕,帕角繡著朵半開的芙蓉,已經洗得發白。這是梁美玉的帕子,當年她為他包扎傷口用的,沾了他的血,他一直沒舍得還。
指腹撫過細密的針腳,喬啟宸想起七年前那個驚心動魄的夜晚。梁美玉難產血崩,太醫束手無策。他冒險潛入太醫院偷看脈案,發現需要一味“至親之血“做藥引。那夜他割開手腕,將血混入藥中,托心腹送進宮。
梁美玉活下來了,他卻因失血過多昏迷三日。醒來時,枕邊放著這塊洗凈的帕子,和一張字條:“多謝救命之恩“。沒有署名,但他認得那字跡——清秀中帶著鋒芒,像極了它的主人。
“瑤瑤......“喬啟宸將帕子貼在唇邊,無聲地喚著這個從未敢當面喊出的名字。
窗外更鼓敲過三響,喬啟宸終于收起錦盒,從書柜深處取出一本冊子。這是他十年來的日記,記載著所有不能宣之于口的秘密。
“永和七年冬月廿三,雪。今日又見安兒,眉眼越發像她。太子聰慧,三歲能誦詩,五歲通《論語》,如今七歲已能作策論。瑤瑤教得好,比我強......“
筆尖頓了頓,一滴墨暈染開來。喬啟宸看著那團墨跡,想起梁美玉第一次抱安兒給他看時的樣子。產后虛弱的她靠在榻上,懷中嬰兒粉嫩如花苞。那時他站在三步之外,恭敬地行禮,不敢多看一眼,生怕泄露眼底的柔情。
“大人!“老仆突然慌張地推門而入,“宮里急召!太子突發高熱!“
喬啟宸手中的筆啪嗒落地。他顧不得披大氅,抓起藥箱就往外沖。雪夜刺骨的寒風刮在臉上,他卻渾然不覺,腦中只有安兒小小的身影和梁美玉可能淚流滿面的臉。
宮門處,梁美玉的貼身女官青杏已候多時:“大人快些!太子燒得說胡話了,娘娘急得直哭!“
喬啟宸心頭一緊。梁美玉從不輕易落淚,當年被王司司鞭打得皮開肉綻都沒掉一滴淚,如今竟急哭了?
景仁宮燈火通明。喬啟宸剛踏入殿門,就聽見內室傳來梁美玉哽咽的聲音:“安兒別怕,母后在這兒......“
七年了,這是他第一次聽見她哭。
“喬大人到!“太監尖聲通傳。
內室珠簾猛地被掀開,梁美玉疾步而出。她只穿著單薄的中衣,發髻松散,臉上淚痕未干,眼中滿是驚恐與無助:“喬啟宸,救救安兒!“
這是她十年來第一次直呼他的名字。喬啟宸心頭劇震,險些忘了行禮。他快步走到榻前,看見安兒小臉通紅,嘴唇干裂,正在榻上不安地扭動。
“熱毒攻心。“喬啟宸診脈后迅速開方,“需用'冰魄散'退燒,再以'清心湯'疏導。“
梁美玉一把抓住他的手腕:“能救嗎?“她的手指冰涼,卻在喬啟宸腕上烙下滾燙的觸感。
“能。“喬啟宸斬釘截鐵,“臣以性命擔保。“
藥很快煎好,安兒卻牙關緊咬,喂不進去。梁美玉急得又要落淚,喬啟宸突然道:“娘娘,得罪了。“
他含了一口藥,俯身以唇渡藥。苦澀的藥汁從他口中渡入安兒口中,一滴不漏。梁美玉呆住了,看著這個平日里不茍言笑的男人,此刻竟以如此親密的方式救她的孩子。
一碗藥見底,安兒的呼吸漸漸平穩。喬啟宸退后一步,嘴角還殘留著藥漬。梁美玉下意識伸手為他擦拭,卻在觸及他唇角的瞬間如遭雷擊,猛地縮回手。
“多謝喬大人。“她又恢復了那個端莊的梁貴妃,只是耳尖微微發紅。
喬啟宸深深行禮:“臣分內之事。“他轉身欲走,卻被梁美玉叫住。
“雪大路滑,大人且留偏殿歇息,明日再走。“
這一留,就是三天。安兒退燒后,喬啟宸每日進宮診視。第三日黃昏,安兒已能下榻玩耍,梁美玉在暖閣設了小宴謝他。
“安兒說,太傅答應教他騎馬?“梁美玉斟了杯酒推給他。
喬啟宸接過酒杯,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兩人同時一顫:“是。開春后,臣帶太子去西苑馬場。“
“你......“梁美玉猶豫片刻,“自己也要當心。我聽聞你前日咳血了?“
喬啟宸心頭一震。他咳血的事連府中老仆都不知,她如何得知?
“青杏的兄長在太醫院當差。“梁美玉似乎看出他的疑惑,“我......本宮偶然聽聞。“
喬啟宸低頭飲酒,掩飾眼中的波動。她在關注他的健康?這個念頭比最烈的酒還醉人。
“臣無礙,老毛病了。“他輕描淡寫,“倒是娘娘,近日又瘦了。“
這句話逾越了臣子本分,但喬啟宸控制不住。梁美玉眼下青黑明顯,手腕細得仿佛一折就斷,讓他想起當年那個在山洞里痛哭的姑娘。
梁美玉怔了怔,突然笑了:“喬啟宸,你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面嗎?“
當然記得。那年亂葬崗,他抱著唐小婉的尸體痛哭,一個滿身是血的姑娘突然出現,硬是將他從死亡邊緣拉回。她說要報仇,眼里燃燒著他從未見過的火焰。
“記得。“他輕聲回答,“娘娘那時......“
“叫我瑤瑤。“梁美玉打斷他,“就今晚,叫我瑤瑤。“
燭光下,她的眼睛亮得驚人,仿佛回到了十年前那個不管不顧的復仇少女。喬啟宸喉頭發緊,手中的酒杯幾乎捏碎。
“瑤......“他艱難地開口,卻在此時,安兒的哭喊聲從內室傳來:“母后!母后!“
梁美玉立刻起身,匆匆離去。喬啟宸望著她遠去的背影,將那個未喊完的名字咽了回去,連同杯中殘酒一起吞入腹中。
那夜之后,兩人又恢復了君臣之禮。喬啟宸繼續教導安兒,梁美玉垂簾聽政,偶爾在朝堂相遇,也只是恭敬地行禮,仿佛那夜的短暫親近從未發生。
永和十年春,喬啟宸的病越發重了。太醫私下告訴梁美玉,他積勞成疾,肺腑俱損,最多還有半年光景。
梁美玉聽后沉默良久,次日便下旨在御花園移植了一片芙蓉。花開那日,她邀喬啟宸賞花,兩人在花下對飲,說了許多話,卻唯獨不提那個雪夜。
“太傅可有什么心愿?“臨別時,梁美玉突然問。
喬啟宸看著滿園芙蓉,輕聲道:“臣愿見太子登基那日。“
他沒說出口的是,他還想再看一次她真心實意的笑容,不是梁貴妃的端莊微笑,而是瑤瑤的明媚笑顏。
夏天來臨前,喬啟宸終于臥床不起。梁美玉每日派人送藥,卻再未親自前來。直到那日,老仆驚慌失措地跑來報告:“大人,大人吐血不止!“
梁美玉正在批閱奏折,聞言朱筆跌落,染紅了半本奏章。她顧不得更衣,穿著常服就直奔喬府。
病榻上的喬啟宸已經氣若游絲,見她來了,眼中卻迸發出驚人的光亮。
“娘娘......“他掙扎著想行禮。
梁美玉按住他:“別動。“她聲音發抖,“我給你帶了新藥,北境剛進貢的......“
喬啟宸搖頭:“不必了。“他艱難地從枕下取出一個小布包,“給......娘娘......“
梁美玉打開布包,里面是一方素帕——她當年為他包扎傷口的那塊。帕子已經泛黃,但上面的芙蓉依然清晰,只是多了點點褐斑,似是血跡。
“這是......“她聲音哽咽。
“物歸......原主......“喬啟宸微笑,“臣這一生......無憾......“
梁美玉再也忍不住,淚如雨下。她握住喬啟宸枯瘦的手,貼在自己臉頰:“喬啟宸,你......“她想問,你可曾有一刻愛過我?卻終究問不出口。
喬啟宸似乎明白她的未盡之言。他指尖動了動,在她掌心輕輕劃了幾下,像在寫字,卻又無力完成。
“若有來世......“他氣若游絲,“不做......君臣......“
梁美玉俯身,將耳朵貼在他唇邊,卻只聽到最后一聲微弱的嘆息。她僵在原地,許久才緩緩直起身,看著喬啟宸平靜的面容,仿佛他只是睡著了。
老仆遞上一本冊子:“大人臨終前吩咐,將這個交給娘娘。“
梁美玉接過,是喬啟宸的日記。她隨手翻開一頁:
“永和七年冬月廿三,雪。今日又見安兒,眉眼越發像她......“
再翻一頁:
“永和八年臘月初八,晴。夢見瑤瑤在梅林彈琴,醒來枕畔皆濕。小婉,我對不起你,我竟愛上了她......“
梁美玉猛地合上冊子,淚水模糊了視線。她終于明白喬啟宸那些未寄出的信,那些克制的眼神,那些欲言又止的瞬間意味著什么。
“傻子......“她輕聲罵道,卻哭得更兇了。
葬禮過后,梁美玉在喬府書房找到了那三百六十五封信。每封開頭都是“吾愛瑤瑤“,卻從未寄出。最后一封寫于他臨終前夜,只有短短幾行:
“瑤瑤,我這一生,愛過兩個人。一個死于芙蓉花開前,一個活在芙蓉花開后。若有來世,愿為尋常布衣,與卿晨鐘暮鼓,安度流年。“
梁美玉將信貼在胸口,仿佛這樣就能感受到寫信人的溫度。窗外,今年的第一朵芙蓉悄然綻放,粉白的花瓣上沾著晨露,像極了誰的淚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