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兄,請賜教。”
話音剛落,女子手腕一抬,長槍即刻與金龍虛影融為一體。整個人瞬間與風息同疾,如一道金光向江遲羽射來。
江遲羽只是閉上眼,佇立不動。
果然,那道金光在襲至他面前時,驟然變向、躍至高空,化作一桿長槍和蓄滿全力的女子,向他背身刺來。
江遲羽背身開扇,墨發與身軀同時揚于半空,反手一引,那槍與扇炸開震耳欲聾的相擊聲,余波險些震退臺下幾個候場者。
女子臉上綻開笑容,立刻快語施靈、槍尖上挑。江遲羽一時反應不及,被槍桿擊中手背,歸衡扇一下脫至半空。
可他沒急著走下一步。
果然,女子以為他會立刻接扇,槍尖方向一改——卻落了空。
扇穩穩落回掌心,他展開扇骨,自然搖了兩下風。
“哈。”
女子指尖挑落眉尾汗珠,再次施靈,壓低身姿一挺三刺。江遲羽始終步伐從容,一次次以扇面或扇骨引開、卸勢。
“江兄,可是在看不起人?”女子持續變換招式,步步緊逼,“只守不攻,實在有些自傲。”
江遲羽嘆了口氣,“……我本沒找到你的要害。”
女子一愣。
就在這一息,江遲羽持扇那手突然發力,直接頂開槍尖,扇面直直砸向她雙眼。
女子立刻回神,下意識向后仰倒。
——就是這個下意識的瞬間,她便后悔了。
“抱歉。”
不過半息,江遲羽的聲音自身后響起,下一秒她脊背一點便傳來鉆心的痛。
-/
江遲羽極少出招。
無論對手是何種武器、修何種靈識力,只要未尋到破綻,他只做三件事——引,卸,察。
太多修者習慣奉力與技為絕對真理,以為只要自己招式夠花夠雜,以為只要自己背足了他人的招式譜法,便能游刃有余。
……可惜,只能騙騙新來的便罷了。
“衡之一道,自動靜相制而來。”江遲羽站在最前,看向最角落的那位考核師,一字一句,“以不變應萬變,萬變終會落于‘不變’之中。”
“動靜制衡,衡生動靜。此即‘衡道’,亦為‘天地之道’。”
那位考核師聽后,一言不發。沉默許久,才站起身,走過來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敬你衡之道,亦敬你武之道。”
“若我門派里那群弟子都如你一般通透,也不至于尋不到一個能得我親傳之人了。”
江遲羽點點頭,“不知您是哪一門派的長老?”
那考核師笑了一聲,眼神漸深:“我可不收腳踏兩門派的弟子做親傳。”
江遲羽也不惱,只將扇骨在掌心輕拍兩下,“此言有理。”
“可若我未負您所望,站上了神明之位……”他溫聲一笑,“屆時還請您多多指教。”
“小子……看不出來,還蠻滑頭。”那考核師大笑兩聲,“好像我杜謨是被你選的一樣。”
“杜大人。”江遲羽躬身一禮,“遲羽謹記。”
-/
真正能站到現在的人,其實已經不必再考了。
最后一輪,與其說是“考”,其實更像是在探其“衡之本質”,編排“見天道”的順序。
早在候神職者踏入衡曦院的那一日起,他們便已是與天地之衡氣極為親近之人。
引衡使所用的“地衡咒則”,實際上是天道兩極授予守衡人的神權之一。歷史上的第四代守衡人將其自神權之中分化出來,賜予當時他最為信任的凡民,任命他們代自己行遍整個中域、以凡民之愿選擇‘親衡之身’,最終得到站在鑒衡臺前的資格。而這些凡民,便是最初的引衡使。
理論上講,這種舉動是違反了天道規則的——神權是區別凡之身和神之身的唯一恒準。而這位守衡人將神權分給凡民,顯然破壞了這一規則。
相傳那時,天道之陽極現身塵世,逼他收權并命他在祂面前即刻自刎。
——可后來,權仍在凡界未除,那位守衡人亦于墜神峰縱身躍下。
“實際上,‘那位大人’的裁決本沒有這么溫和。”考核師坐在江遲羽和另外兩人面前,神情嚴肅,“違反天道規則之人,按理來說是連輪回都入不得的。”
“是有什么……改變了祂的想法?”江遲羽身旁的姑娘問道。
“你認為是什么?”考核師反問。
“這……”那姑娘有些猶豫,“那位大人的決定,我不敢妄議。”
考核師幾不可察地搖了搖頭,看向江遲羽另一側的青年。
“我認為,這是那位大人的試煉。”他稍顯遲疑,“天地衡轉不停,日月萬象更新。即便是刻在規則中的道義,也值得隨時間更新換代。”
考核師帶著贊賞點了點頭,又看向江遲羽。
“我想,也許是‘天道之陰極’。”他沉默半晌,盡力使語氣平靜。
“若之前幾位大人提醒得不錯,這位‘天道之陽極’,應的確執掌‘極靜’一端。”江遲羽看向歸衡扇羽,“祂大抵不會輕易更改——不,祂根本不會更改決策。”
考核師坐起身子,認真看他。
“‘極靜’一極,必是不容變數、定萬物寂滅歸一者。而‘極動’一極,則主掌變化之端,一念可定世界之生滅。”
“如此,才是‘道’之本質——挫彼此之銳,解彼此之紛。于對立中一統,自一統中生對立。天地生之于玄,玄即天地之根。”
江遲羽輕笑,“可制天道者,唯有天道。可衡極陽者,唯有極陰。”
-/
江遲羽倚在大殿廊柱之上,展開歸衡扇,暗自嘆息。
論了一整天日月陰陽,終于要到站在真正的日月陰陽前的一刻了。
他聽見殿內喚他的名字,便理好衣袍。歸衡未收,直入門中。
——那便是鑒衡臺了。
它立于大殿對極。通體不過三人寬高,呈玉盤狀,白澤中星華隱現。
鑒衡臺乃代行天道兩極意志之“賦權器”之一。五域各一,名稱亦因地制宜。東域為“仙魂界”,以擇生之神——仙圣;南域為“亡骨盤”,以擇死之神——妖皇;西域為“萬目石”,以擇空間之神——神帝;北域為“忘川鑒”,以擇時間之神——魔尊。中域之“鑒衡臺”,則擇地衡之神——守衡人。
于此,“靈域五神”即成。各司其職,各行其道。
無論于何域,一切候神職者皆需通過當域特定方式的層層考驗。最終立于賦權器之前,接受天道兩極親自核驗。
而在中域——在鑒衡臺前,若天道之陽極認可,則耀日之金輝;若天道之陰極認可,則現月之銀澤。日月同輝,神命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