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晚晴在更衣室的鏡前數自己的睫毛。這是她連續值班的第三十六個小時,右眼下方有根睫毛不知何時掉落在顴骨上,像一道黑色的裂縫貫穿她蒼白的臉。鏡中人的白大褂領口泛黃,第三粒紐扣搖搖欲墜——這是上周被一個躁狂癥患者扯壞的,她一直沒時間縫。
“蘇醫生!3床血氧驟降!“
護士的喊聲刺破更衣室的寂靜。蘇晚晴條件反射地抓起聽診器,橡膠管在掌心留下濕冷的觸感。走廊的LED燈管嗡嗡作響,在她視網膜上投下青紫色的殘影。
搶救室里躺著個六十多歲的農民工,黑褐色的臉上溝壑縱橫,指甲縫里嵌著永遠洗不凈的機油。監護儀發出規律的警報聲,血氧飽和度顯示82%。
“肺栓塞?“實習醫生小聲問。
蘇晚晴掀開患者衣領,鎖骨下方露出一片蛛網狀青紫:“皮下出血,考慮遲發性肝破裂。“她的指尖能感覺到腹腔不正常的飽滿,“準備穿刺包,通知血庫備4個單位紅細胞。“
“他工友說沒帶夠押金...“護士遞過知情同意書時欲言又止。
蘇晚晴簽字的筆尖戳破了紙張。三個月前她還是醫學院的明星學生,在無菌實驗室里用硅膠模型練習腹腔穿刺。那時她寫在論文里的“醫療公平“四個字,筆畫工整得像小學生描紅。
清晨五點四十三分,農民工被推進介入室后,蘇晚晴在洗手池前干嘔。淡綠色的膽汁濺在陶瓷面上,像某種變質的果凍。手機屏幕亮起,母親的信息浮現在鎖屏:“記得喝熱水,別學你爸把胃搞壞了。“配圖是家里那只掉漆的保溫杯,杯口還冒著熱氣。
她突然想起大五實習時,父親在縣醫院給她展示過的“奇跡“——一個用摩托車后視鏡和輸液架改裝的簡易胸腔鏡。那時父親眼里的光,現在想起來像是上個世紀的童話。
“蘇醫生!急診來了個酮癥酸中毒的!“
候診區的長椅上蜷縮著個穿真絲睡衣的中年女人,脖頸上的翡翠項鏈隨著嘔吐動作不斷晃動。她丈夫——一個挺著啤酒肚的男人正用手機拍攝護士操作:“拍下來!讓你們領導看看什么叫服務態度!“
“先生,請放下手機。“蘇晚晴擋在護士前面,聞到對方身上昂貴的古龍水混著酒精的味道。
男人用鏡頭對準她胸牌:“蘇、晚、晴是吧?我老婆在你們醫院消費了十幾萬,就這待遇?“他特意把“消費“兩個字咬得很重,仿佛在談論某家米其林餐廳。
檢查時,真絲女人突然抓住蘇晚晴的手腕:“醫生,我用的是瑞士胰島素泵,不可能酮癥。“她美甲上的水鉆刮過蘇晚晴的靜脈,“你們是不是想多開檢查?“
蘇晚晴望著對方保養得當的臉,想起剛才那個農民工皸裂的腳后跟。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卻同樣被困在這座白色迷宮里。她輕輕抽出手:“您近期更換過導管嗎?“
處置室的門突然被撞開。醉酒男人的怒吼伴隨著推車滑輪刺耳的摩擦聲:“庸醫!我兄弟去年就是被你們耽誤的!“他揮舞的拳頭擦過蘇晚晴耳際,帶起的氣流掀動了她鬢角的碎發。
保安沖進來時,蘇晚晴正機械地重復著酮癥酸中毒的搶救流程。她注意到自己的白大褂袖口沾了血,可能是剛才拉架時蹭到的,也可能是更早前那個農民工的。在醫療系統里,所有人的血液最終都會混合成同一種顏色。
午后查房,陽光透過塵霾照進病房,在水泥地上畫出模糊的光斑。農民工已經醒了,正用粗糙的手指摩挲著收費清單。看到蘇晚晴進來,他慌忙把紙條塞到枕頭下,動作太急牽扯到引流管,疼得直抽氣。
“引流液顏色變淡了。“蘇晚晴假裝沒看見他的小動作,俯身檢查傷口時聞到一股劣質煙草味,“這兩天別抽煙。“
農民工咧開嘴笑了,露出參差不齊的牙齒:“閨女,你跟我女兒差不多大。“他從枕頭下摸出個皺巴巴的塑料袋,“老家曬的柿餅,甜得很。“
蘇晚晴接過柿餅時,指尖觸到他掌心的老繭,厚得像樹皮。這種觸感突然讓她想起醫學院解剖課上的人體標本,那些被福爾馬林浸泡得發硬的皮膚。活人與死人的區別,有時候不過是溫度與彈性。
護士站傳來爭吵聲。真絲女人的丈夫正把一疊鈔票拍在臺面上:“VIP病房什么時候能騰出來?這些夠不夠?“鈔票嶄新的邊緣在陽光下閃著冷光。
下班時,蘇晚晴在電梯里遇到了內科主任。老人西裝筆挺,胸袋里插著金色鋼筆,身上散發著淡淡的檀香味道。他正在電話里談笑風生:“...醫療糾紛?讓醫務科處理就行,我們做醫生的只管看病。“
電梯鏡面映出蘇晚晴憔悴的臉。她想起昨天收到的同學會邀請函,金融系的王琳已經成為投行副總,朋友圈里曬著愛馬仕包和馬爾代夫日落。而她白大褂口袋里裝著的是——三張未支付的化驗單,半板吃剩的奧美拉唑,和那個農民工給的柿餅。
走出醫院大門時,夕陽正沉沒在住院部大樓后面。蘇晚晴摸出柿餅咬了一口,過分的甜膩在舌尖化開。手機突然震動,是醫務科發來的消息:“今日糾紛患者已投訴,請明天提交書面說明。“
夜風掀起她白大褂的下擺,露出里面起球的毛衣袖口。蘇晚晴望著馬路上川流不息的車燈,突然想起父親常說的話:“做醫生就像提燈行走在長夜里,既要照亮別人,也別讓風吹滅自己的燈芯。“
她慢慢走回更衣室,把柿餅仔細包好放進儲物柜。柜門內側貼著她醫學院畢業時的照片,那時的笑容明亮得刺眼。照片旁邊是張泛黃的便利貼,上面是她實習第一天寫下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最后一個單詞被水漬暈染開了,依稀能辨認出是“光明“。
更衣室的門被推開,新來的規培生探頭進來:“蘇老師,急診科叫會診...“
蘇晚晴扣好最后一粒紐扣,白大褂上的褶皺在燈光下像一道道微型峽谷。她拿起聽診器,金屬面反射出頭頂的日光燈,在墻上投下一小塊晃動的光斑。
“來了。“她說。